能源消费 能源结构与上海的转型发展

2012-06-19 08:59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唐忆文
上海节能 2012年8期
关键词:标煤能耗能源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 唐忆文

“十二五”是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将坚持“转型”这条发展主线。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成果体现,能源特别是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既是上海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决定上海转型发展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1 上海市能源发展的总体情况

上海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集聚、用能量大的特大型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能源供应基本依赖外部调入的能源消费型城市。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上海市能源发展总体呈现以下六方面的特点。

1.1 能源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较快发展

近十年来,上海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国民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77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166亿元,年均增速达11.5%。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5499万t标煤增长至2010年的11201万t标煤,年均增速为7.4%,其中,电力与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分别达到8.8%与33.3%。过去十年上海市的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

1.2 能源项目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近十年,上海市建成了多项重大能源工程,能源供应和保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建成了外高桥、漕泾、石洞口等一批骨干电厂,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kW,2010年末市内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48万kW,比2000年翻了一番;顺利接收了三峡、向家坝等市外来电,2010年接受市外来电达到987万kW。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顺利通气,建成了洋山LNG接收站和五号沟应急气源,形成“4+1”的多气源格局,基本建成市内天然气主干网,2010年全市天然气供应量达到45亿m3。建成东海大桥风电场、世博园BIPV、京沪高铁虹桥站屋顶光伏发电和老港垃圾发电等项目,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6.5万kW。

1.3 一次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一次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炭比重从2000年的65.5%下降至2010年的49.2%;外来电从2000年的0.8%上升到2010年的11.4%,天然气从2000年的0.6%上升到2010年的6.0%;可再生能源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见表1

表1 2000年和2010年上海市一次能源供应情况

1.4 能源行业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

大力推进燃煤电厂的脱硫改造,新建燃煤电厂同步安装脱硫设备,2010年全面完成了燃煤电厂的脱硫改造计划,并启动了脱硝和布袋除尘改造试点工作。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削减,在2005年到2010年全市发电总量从740.7亿kWh增长到940.8亿kWh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从30.4万t下降至13.4万t,削减近60%。

1.5 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稳步下降,从2000年的1.15 t标煤/万元下降至2010年的0.71 t标煤/万元,十年累计下降率为38%,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十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达到0.64。重点实施了“上大压小”、节能调度等重大节能举措,平均供电煤耗从2000年的351克标煤/kWh下降到2010年的316克标煤/kWh,年节能量达到330万t标煤。

1.6 能源科技进步取得显著成绩

能源科技水平和产业发展得到快速提升。以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的超(超)临界机组替代了30万kW以下机组;建成一批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捕集示范项目;钠硫电池开发取得领先优势。在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形成工程设计和装备制造一体化的核电系统综合能力;吸引一批风电制造龙头企业集聚上海,具备大型海上风机自主开发能力;建成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开工建设太阳能产业基地;具备IGCC关键设备制造能力。

2 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能源消费水平往往受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因素中,产业政策导向是影响能源消费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和用能效率则决定了能源消费水平和终端能源结构。

2.1 能源消费在很大程度受产业政策导向的影响

一般而言,能源消费与经济、产业发展阶段特征是基本保持一致的,最能直接反映这一关系的指标是能源弹性系数。能源弹性系数,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回顾上海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从“七五”到“十一五”期间,上海能源弹性系数随着产业政策导向的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

“七五”时期,上海经济处于中低速发展期,高能耗项目大量投产,导致能源弹性系数大幅上升,年均达到0.80;90年代,上海先后提出的“经济结构合理化”、“三、二、一”和“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继续贯彻“三、二、一”的产业方针,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引导能源弹性系数持续下降,下降到“八五”的0.53和“九五”的0.37;“十五”期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重建“工业新高地”的重大决定,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缓,直接导致能源弹性系数回升,反弹到0.70左右;“十一五”期间,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海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高能耗工业加速关停并转,实现能源弹性系数回落到0.57。

2.2 产业结构和用能效率共同决定了能源消费水平及结构

一般而言,能源消费水平可以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来衡量,能源结构可以用能源终端消费结构来衡量,这两项关键指标均可以用各产业的增加值和单位增加值能耗来表示,反映出能源消费水平、能源结构是由产业结构、用能效率共同决定的。总体来看,虽然目前上海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57.3%,但由于以重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远高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能耗,第二产业依然是上海市终端能源的消费主体,占比达到57%左右。

在工业领域,虽然上海市工业能耗总量有所增长,从2000年的3779万t标煤增加到2010年的6290万t标煤,但工业增加值占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下降,工业用能效率也稳步提高,单位增加值能耗从2000年的1.89t标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96 t标煤/万元,这两方面带来了工业能耗占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72%下降到2010年的58%。目前,上海的工业能耗依然主要集中在以钢铁、石化、化工为代表的高载能行业,推进高载能行业的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节能的主要抓手。

图1 技术节能与结构节能示意图

在第三产业领域,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速已经有所降低,从“十五”时期的16%下降到“十一五”时期的10%,其主要增长点也已经逐渐从“十五”期间的交通运输仓储行业转向了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为主的服务业。但从绝对量来看,交通运输仓储行业能耗在2010年占到第三产业总能耗的58%,并且交通运输仓储行业的增加值相对较低,致使交通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远远高于服务业。在交通运输仓储行业内部,对外交通能耗占交通行业能耗的90%左右,因此,比重如此高的不可控能源需求是交通节能工作中的最重要问题。

2.3 直接节能与间接节能是反映节能成效的两种表现形式

GDP能耗是衡量节能效果的一个核心指标。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节能”不仅指节约使用能源,也是指减少“单位GDP的能源消费量”。导致GDP能源强度的下降有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两种因素。所谓直接节能,也称技术节能,是指由于能源转换环节和终端能源利用环节效率[注]的改进而导致的GDP能源强度下降。所谓间接节能,也称结构节能,是指由于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转变所导致的GDP能源强度下降。见图1,在不同发展阶段,这两个因素对于GDP能源强度下降率的贡献比重是不一样的。

从2000年到2010年期间,上海市的GDP能耗从1.15t标煤/万元下降到0.71t标煤/万元,十年下降38%,节能成效显著。根据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的方法测算,其中结构节能的贡献高达2/3左右,技术节能贡献仅占到1/3左右,可见结构节能在过去十年上海节能中占据主导地位,优化产业结构是上海节能工作的主要抓手。见表2

表2 上海市2000-2010年单位GDP节能量分析结果

3 从转型发展中寻求低碳发展之路

低碳发展是上海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能源自身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发展的本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业,注重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的创新应用,这与上海转型发展的要求是高度契合。依据对未来二十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的判断,综合各产业领域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态势,通过模拟分析认为2025年左右上海能源总量才基本达到饱和点,年均增速将下降到1%以下,上海低碳之路任重道远。因此,上海应坚持转型发展的主线,将能源转型、产业转型、社会转型作为三大突破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

3.1 能源转型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基础

从低碳发展的内涵可以看出,实现能源系统的安全、清洁、高效、低碳是低碳发展的核心环节,推进能源自身的转型发展在低碳发展过程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打下物质基础。

因此,为更好地推进能源转型,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能源发展理念和方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能源发展从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制约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向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能源协调发展。

2)能源供应从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向合理利用国内外资源转变,积极开辟国际能源市场,实现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协同互补。

3)能源生产从集中式为主的生产方式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生产方式转变,在建设大型能源设施同时,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促进供能方式变革。

4)能源消费从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向加快利用清洁、低碳能源转变,推进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提高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

5)能源平衡从偏重短期平衡向注重长期综合平衡转变,定期滚动修正能源规划和项目计划,超前部署能源生产能力、储运能力,保障能源持续稳定供应。

6)能源科技从偏重跟随式研发模式向注重引领式研发模式转变,整合能源科技资源,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7)能源管理从注重能源供应保障向能源供需双向互动转变,在保障能源供应和完善应急预警机制同时,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合理调控能源需求总量,提高能源利用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

8)能源市场从简单提供能源产品向提供综合能源服务转变,积极拓展能源服务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推进能源产品、能源技术、能源工程、节能服务、能源贸易和交易等市场体系建设。

3.2 产业转型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手段

低碳发展的本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产业的转型发展则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最有效手段。

上海产业转型的总体思想是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低碳宜居城市目标,以提升能效为主线,以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双约束”为统领,以结构调整为根本,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市场机制为关键,以全民参与为基础,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能源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友好的低碳发展道路。

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产业转型中最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应继续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重点发展以总部经济为主的现代都市产业,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二,应进一步控制高耗能产业进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低能耗、低污染、技术密集型工业,降低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第三,应逐步淘汰能耗大、附加值低的粗加工产品,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方向,以高端材料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3.3 社会转型是实现低碳发展的保障

低碳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环节或某一产业,而是基于整个社会的概念范畴,需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转型,因此必须从理念、体制、科技三个方面的转型为低碳发展提供保障。

1)增强节能低碳理念,倡导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先进的节能理念,在城市建设和项目落地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和节能评估;在城市运转中体现科学的节能意识,鼓励人们在享受优质生活的同时注重能源节约,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用能方式,做到需求合理、消费适度;在城市发展中体现国际化的节能思想,开展广泛的节能低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的节能理念和技术。

2)深化体制改革,破解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发展瓶颈。实行科学合理的能源价格政策,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环境成本、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优化使用的能源价格体系,引导社会合理的能源消费;加强能源领域统筹协调,形成统一高效、权责利一致的综合能源管理模式;完善地方能源和节能法规体系建设,为建立现代能源供应消费体系提供法律保障;市场手段与法律手段相结合,运用价格手段引导企业自觉转型,运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主动转型。

3)加强科技先导,在能源发展中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加快能源供应和能源利用系统的技术进步;积极推进先进低碳技术在全市范围内的先行先试,依托低碳发展实践区落实低碳项目试点建设;在能源系统以外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单位能耗的经济产出。

猜你喜欢
标煤能耗能源
时空尺度对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秸秆折标煤量的影响研究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分析及控制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天津滨海新区首季工业单位产值能耗同比降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