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锅炉引风机节能改造

2012-06-19 11:45李成喜王焕新陈国艳
节能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改型风门风压

李成喜,王焕新,陈国艳

(1.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223;2.清华大学热能系,北京 100084)

0 引言

风机节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而风机的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造成风机能耗较高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由于通风工程设计者对管网阻力计算不准确,选用风机的人员又担心计算压力和流量不能满足工况需要,故选用过大的安全裕量,或者无适宜性能的风机规格可选而选用风机的高档性能或高压区。结果,由于层层加码,造成所选用风机的额定风量远远超过工况实需风量。这时风机操作者只好采用插板或调节门节流来增加阻力,以求减少风量,使之符合工况要求。

风机的配套电动机容量选取偏大。由于国产电动机的规格难以完全满足风机的配套,采购时往往选取高档额定功率的电动机,造成大马拉小车,降低了电动机的负荷率,浪费了电能。风机使用中采用了不适宜的或效率低的调节方法,降低了风机的调节效率[2-4]。

据某煤炭公司对148台矿井主通风机的调查,运行效率在70%以上的占10%左右;运行效率低于55%的竟达59%。据某钢铁联合企业的调查,通风机的平均运行效率只有40%左右。某发电厂锅炉鼓引风机的最高运行效率只有67.5%,最低仅为45.2%[5-7]。

因此,本文充分利用凯迪公司现有的设备进行研究改造,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推广风机节能工作提供基础试验数据。

1 引风机性能

本试验引风机选用两台电机功率800 kW的型号为Y6-40-26F引风机,参数如表1所示。

2 试验工况

为了准确掌握目前引风机及其相关烟道的特性,为引风机改型提供准确的数据,进行引风机性能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引风机改型设计参数。通过锅炉负荷分别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对两台引风机进行试验,获得其性能参数。

#1炉两台引风机甲和乙进行试验,每次试验选择8个工况,各个工况的试验内容如下:

(1)工况1:甲引风机单独运行,乙引风机停用,锅炉负荷为经常出现的低负荷。

(2)工况2:甲引风机单独运行,乙引风机停用,甲引风机进口风门开度为100%,锅炉负荷调整至相应引风量下的负荷。

(3)工况3:启动乙引风机,甲引风机仍保持运行,且它的进口风门开度仍保持100%,调整乙引风机进口风门,使得锅炉负荷达到额定值,且此时总引风量为额定锅炉负荷下的可能的最大值。

(4)工况4:两台引风机投用,锅炉负荷、总引风量维持在工况3下的数值,将两台引风机调整至相同电流。

(5)工况5:两台引风机投用,将锅炉负荷调整至经常运行的高负荷,相应调整两台引风机使得两台引风机保持相同的电流。

(6)工况6:两台引风机投用,将锅炉负荷、总引风量恢复到工况3下的数值,乙引风机进口风门开度调整至100%,而甲引风机进口风门开度调整至合适的数值。

(7)工况7:甲引风机停用,乙引风机单独运行,乙引风机进口风门开度为100%,锅炉负荷调整至相应引风量下的负荷。

(8)工况8:甲引风机停用,乙引风机单独运行,锅炉负荷为经常出现的低负荷。

由于工况3、工况6的一侧引风机进口风门全开、另一侧引风机进口风门开度较小,以致除尘器后的两侧烟道的烟气量相差很大,使得烟气量小的一侧烟气速度较低,部分测点速度接近于零甚至有回流,存在较大的烟气量测量误差,因此,对工况3、工况6的试验数据不作分析计算。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试验工况下烟气量特性

本试验分别对六种工况进行试验,并对各个工况下的参数在不同氧量和不同转速的条件下进行了修正,如表2所示。关于表中的文字内容在表后做了相应注释。

3.2 #1炉引风量选型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在同等开度下,#1炉引风机甲各项指标、出力不及引风机乙,故#1炉选择引风机甲改造,引风机乙备用。将工况4烟气量修正至常态、设计转速、高氧量时的数值为105.93 m3/s,即在上述状态下,锅炉所需的总引风量为105.93 m3/s,单台引风量为52.96 m3/s,取53 m3/s作为改型设计工况1的风量用于#1炉风机选型。

根据表2中试验结果,拟合出常态、设计转速、高氧量时锅炉负荷与引风量的关系曲线与表格,#1炉如图1所示。

图1 #1炉引风量与负荷关系图

高负荷220 t/h、高氧量5.0%、引风机进口密度为0.87 kg/m3、引风机转速为960 r/min时,锅炉总引风量为98.44 m3/s,单台引风机的引风量为49.22 m3/s,取该值作为改型设计工况2的风量用于#1炉风机选型。

高负荷220 t/h、正常氧量3.5%、引风机进口密度为0.87 kg/m3、引风机转速为960 r/min时,锅炉总引风量为90.00 m3/s,因此初步决定此时采用单侧运行,所以取该值作为改型设计工况3的风量用于风机选型完全满足要求[8-10]。

3.3 不同试验工况下引风机风压试验

由表3可见:将满负荷试验工况4的引风机风压修正至常态、设计转速、高氧量时,此数值为:甲侧6147 Pa,乙侧6042 Pa,为了安全起见,加之乙侧风压可能不可靠,取两侧中的较大值并近似至6150 Pa,作为改型设计工况1的风压用于风机选型。该取值对应的风门开度仍为工况4的风门开度72% ~81%,即按6150 Pa取值,引风机仍有较大的风压富裕量。

高负荷220 t/h、高氧量5.0%、引风机进口密度为 0.87 kg/m3、引风机转速为 960 r/min、锅炉总引风量为 98.44 m3/s、单台引风机的引风量为49.22 m3/s时,所 需风压为 5308.5 Pa,近似 取5310 Pa作为改型设计工况2的风压用于风机选型。

3.4 引风机改型设计参数汇总确定

根据前面对几种改型设计工况风量、风压的推算,得出改型设计参数汇总如表4所示,按锅炉负荷为220 t/h,引风机投入运行的是甲引风机,电机功率800 kW容量。

经过对锅炉不同工况、不同煤种引风机的引风量、风压等所有相关数据进行测试、试验,经过调研、技术论证和立项批准,决定引风机重新选型改造;对主要部件叶轮、集流器、机壳蜗舌、出口烟道流线重新设计,原出口烟道扩散角度约19°,不符合风机设计规范要求,规范要求出口烟道扩散角度不大于12°,此次改造一并设计,重新制作。为了节省费用,保留原风机电机、风箱、轴、轴承座等。根据性能试验结果,选取#1炉引风机甲改造。

根据前面性能试验,对设计工况风量、风压进行推算,得出改型设计参数汇总,选择国内业绩较好的引风机专业制造厂家作为引风机改造单位。

表2 #1炉引风机风量试验

表3 #1炉引风机风压试验

表4 #1炉引风机改型参数汇总

参照改型设计参数,根据本厂引风机生产系列,最终确定选择 Y4-60-14No.25.5F型引风机,叶轮(包括防磨处理)、集流器,机壳等主要部件由成都电力机械厂制作,出口烟道由我公司自行按规范设计,设备安装包括出口烟道安装由我公司生产部承担,改造后在现场进行动平衡调整试验。风机改型后的性能参数如表5所示[11]。

表5 #1炉甲引风机改型后参数

#1炉引风机甲于#1机组大修期间开始施工,改型后投用前,甲风机现场进行了动平衡调整,轴承振动都不超过0.03 mm,机械性能符合规范。#1炉引风机甲满载运行锅炉平均负荷195 t/h左右,比改造前负荷平均上升25 t/h,单引风机运行基本能满足当前负荷要求,对风机性能进行了测试,数据表明,#1 炉引风机效率为76.2%[12]。

3.5 经济性能分析

对电力市场和供热市场按年发电利用小时6300 h、年供热 210000 t,预测锅炉年产汽3250000 t,机组的引风机单耗比改造前平均下降1.44 kWh/t汽,则:

年节约厂用电:

3250000 t×1.44kW/t汽=468000 kWh

年实现净效益:

4680000kWh× 0.469元/kWh=2194920元

项目改造后实现效益约219.5万元/年。

4 结论

经过对锅炉不同工况、不同煤种引风机的引风量、风压等所有相关数据进行测试、试验,决定对引风机重新选型改造。参照改型设计参数,根据本厂引风机生产系列,最终确定选择 Y4-60-14No.25.5F型引风机。另外对改型后的经济性能分析,可节约成本219.5万元/年,效益可观。

[1]庞海宇,李嵩,沈炳耘.G4-73型离心风机改用单板叶片的数值模拟[J].节能技术,2011,29(1):52-56.

[2]李福河,戴守恒.黄色秸秆发电锅炉给料系统安装调试及问题分析[J].吉林电力,2009,37(2):33-35.

[3]丁淑芳.流化床内介质主要流化特性参数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8,14(1):24 -28.

[4]衡丽君,段坤杰,何长征.某电厂引风机改型方案研究[J].节能技术,2010,28(2):187 -189.

[5]于汉启.风电技术的发展及风机选型[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12):84-86.

[6]宋怀俊,张彩云,韩绿霞.离心泵高效率运行的方法与措施[J].节能技术,2005,23(3):247 -250.

[7]张衍国,李清海,王连声.燃用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热风系统结构与运行[J].节能技术,2005,23(4):291 -294.

[8]陈国艳,张忠孝,黄志强.纳米级石灰石钙基脱硫试验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7,13(2):73 -76.

[9]Tree D R,Clark A W.Advancedreburning measurements of temperature and species in a pulverized coal flame.Fuel,2000,79(13):1687 -1695.

[10]高春萍,李祥华,黄伟为,王婷.浅析燃煤小火电机组的生物质能技术改造[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25(8):31-33.

[11]莫晓聃,李涛.垂直轴风力机概述及发展优势剖析[J].节能技术,2010,28(5):450 -453.

[12]于希宁.保定热电厂450 t/h CFB锅炉床温控制系统改造[J].中国电力,2007,40(2):51-54.

猜你喜欢
改型风门风压
双柳煤矿新型风门闭锁装置应用及改进
风门联锁装置在矿井生产中的改进与应用
低风压架空导线的风洞试验
河钢唐钢冷轧部酸轧液压系统改造
长征建奇功 改型更辉煌
透平进气装置的改型设计及应用
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杆塔基础的改型和优化问题分析
低风压导线的发展和测试
双向减压风门在圪堆煤业的技术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风荷载有哪些计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