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革命的优秀指挥员周建屏

2012-06-28 03:36程雪朝戴何彪
党史文苑 2012年7期
关键词:日军

■ 程雪朝 戴何彪

题图 平山县小觉镇周建屏烈士塔

周建屏,祖籍江西省金溪县左源村,1892年8月26日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县倘塘村。他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是我军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是一名血洒疆场的传奇将军。

参加两次起义

1909年,周建屏在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即参加了云南新军。接着参加了云南起义。云南起义之后,周建屏又随蔡锷派出的第一梯团入川援助四川起义军。

1915年,袁世凯承认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卖国“二十一条”,接着又复辟做皇帝,蔡锷在云南发起了“护国倒袁”斗争。当时周建屏为护国第一军顾品珍第三梯团第六支队朱德部下,他作战勇敢,先后升任连长、营长、团长。

随着辛亥革命、云南起义的失败,周建屏感到迷茫,看不清中国的前途,于是他在1923年9月解甲归田。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风起云涌,激起了他的报国之心。1925年,周建屏离开江西金溪老家来到赣州,在驻守赣州的杨如轩师任辎重营营长。后在师部任少校参谋。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见他思想进步,年轻有为,就推荐他进了黄埔军校。随后不久,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战争,周建屏随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攻克了江西南昌。

1926年冬经朱德介绍,周建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朱德亲自创办的军官教育团协助开展党的工作。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中,周建屏随教育团作为预备队,负责监视和歼灭驻地附近的敌人。起义军南下潮汕失败后,为了摆脱敌人的搜捕,周建屏暂避在广东汕头一座庙中做和尚。1927年冬,周建屏辗转到上海找到了党中央。

担任两任军长

1929年8月,党中央根据方志敏的要求,派周建屏到赣东北苏区负责军事工作。周建屏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经九江、湖口,到达都昌县。在都昌地下党的配合下,他缴获了汪家墩靖卫团的11支枪,成立了“赣东北红军游击第一大队”。

到达赣东北苏区后,周建屏当选为信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并任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团长。

周建屏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了一个个战斗,取得了一个个胜利。1930年7月间,根据情报得知驻扎在景德镇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已调走,城内的保安团、警察、法警等反动武装大约只有一个团的兵力。于是他建议方志敏智取景德镇。在攻打景德镇战斗中,周建屏一面令部队打着安徽靖卫团的旗帜麻痹敌人,另一面抽调一批外省籍战士组成先头部队,连夜奔袭景德镇,包围了城内反动武装的所有据点,迫使他们缴械投降。此次攻占景德镇,缴获长短枪450支,没收了土豪劣绅、反动资本家大量的金银财物,释放了大批政治犯,红军独立团也由1000余人扩大到4000余人。

1930年9月,遵照中央指示,成立红十军,周建屏任军长,邵式平任政委。红十军成立后,在战争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不打操之于我,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红十军先后攻鄱阳,占都昌,奔皖南,入闽北,赣东北苏区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1933年1月,中央调红十军到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 “围剿”。1月23日,红十军南渡信江,在贵溪县上清镇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一师会师,然后合编为红一方面军第十一军,周建屏继任军长,王如痴任政委。第十一军下辖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师,共4500余人。周建屏在第四次反 “围剿”战役中,沉着冷静,指挥果断,率部配合兄弟部队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6月,周建屏到中央红军大学高级班学习,结业后担任红十九师、红二十四师师长,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周建屏率独立第二十四师在粤赣边境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由于在一次战斗中负重伤,他被送到上海治疗,1936年底伤愈后到达延安。

平型关伏击日军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周建屏出席了这次会议。8月25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周建屏担任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副旅长,该旅是第一一五师的第一梯队。

1937年9月,日军华北方面军直属第五师团板垣征四郎部企图攻克平型关,抢夺南下通道——滹沱河河谷;继而以大迂回态势,直扑忻县,包抄恒山山脉南段,将恒山地区晋绥各军一并兜入合击圈,聚而歼之。

第一一五师决定在平型关至东河南镇十余里险要地区伏击日军。平型关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重叠,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一条公路延伸在狭窄沟内,这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带。周建屏和旅长陈光按照师部的统一部署,经过勘察地形,缜密分析,制订出具体的作战计划:第六八五团分三路埋伏在公路转弯处的两侧山坡上拦头痛击,第六八六团稍后趁敌人混乱之机,拦腰斩断日军。

9月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7时许,山沟里传来了日军汽车的马达声,周建屏命令部队:“注意隐蔽,继续观察,等候命令!”

汽车愈来愈多,当前三辆汽车开到第六八五团阵地处,周建屏果断命令道:“师长命令你们冲锋!”

顿时,第六八五团的迫击炮、手榴弹和十多挺轻重机枪暴风骤雨般向日军汽车开火,前三辆汽车立时中弹起火,并堵住了公路。后面日军车撞车、人挤人,出现了一片混乱。

同时,第六八六团好似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敌阵,把敌军拦腰斩成几段,乃至十几段。第三四三旅的将士们如下山猛虎般冲向公路,与日军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杀得日军狼奔豕突、无处躲藏。

日军指挥官立即纠集残余的五六百士兵,疯狂地向老爷庙制高点反复冲击。但公路南北两侧所有制高点,早已牢牢控制在八路军手中。

平型关一战,歼敌1000余人,毁汽车100余辆,大车200余辆,缴获九二式步兵炮一门,炮弹2000余发,摩托车3辆,机枪20余挺,步枪1000余支,战马50余匹及一批作战文书、军用地图和大量军需物品。

这一仗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的首次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1937年9月,周建屏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

开辟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13日,晋察冀军区成立,周建屏任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刘道生任政委。他和刘道生在正太路以北的山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几个月就建立起以平山子弟为主的平山团,并在井隆、获鹿、正定、阳泉、寿阳等地组建了若干游击队。周建屏在开辟滹沱河上游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支持减租减息,帮助地方发展生产,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动员群众踊跃参军,建立地方抗日武装,壮大了八路军主力部队。他在晋察冀边区扩建了三个相当于团的区队。他率部参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八路围攻”等战斗。

12月22日,周建屏指挥部队在温塘消灭日、伪军1200多人,收编了地方抗日武装“联庄会”,从而将第四分区10多个县的广大地区连成一片。第四分区抗日根据地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根据地,平山县的西柏坡后来成为党中央机关所在地。1938年第四分区司令部由平山县洪子店迁至小觉镇。

浴血沙场献身革命

周建屏在多次战斗中先后七次负伤。因为艰苦的战争环境和频繁的作战,他的枪伤和脊髓炎越来越严重。但是由于缺医少药,有的伤口都生了蛆,病情非常危急。那时,第四分区只有一个卫生员,药品很缺,专区和第四分区不惜重金从敌占区购药为他治病。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听说周建屏有病,特派卫生部长叶青山前来治病。然而周建屏说:“这点病算不了什么,请军区首长不要挂念我,只要伤口痛得不厉害,照样可以工作的。”第四分区政委刘道生,专区专员邵式平等军政领导来看他的时候,周建屏对他们说:“我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参加过打倒三个皇帝的斗争,直到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才算真正走上了革命道路,是党和根据地的人民养育了我,我虽然还没有看到全国的解放,但我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1938年6月13日,我军杰出的指挥员周建屏病逝,时年46岁。

滹沱河两岸数千军民怀着悲痛的心情参加了追悼大会,寺庙的和尚也主动为他念经送葬。第四分区宣传队为他编写了一首赞歌:艰苦卓绝,屡建奇功,浴血沙场,献身革命,时代的先躯,民族的英灵,让我们踏着您的脚印前进,永远前进!

为了永远纪念周建屏,应广大军民要求,经晋察冀专区和边区行政委员会批准,小觉镇改名为建屏镇,并以小觉镇为中心,从平山、井陉、获鹿三县分别划出部分地区,成立建屏县(后并入平山县)。小觉镇修建了一座周建屏烈士陵园,墓前竖一座石牌楼,上面镌刻着“艰苦卓绝”四个大字。全国解放后,周建屏烈士遗骨迁葬到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写到“……在晋察冀土地上,尤其令人怀念的是我军优秀的指挥员,红军时期就当过军长的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同志,于1938年6月因劳累过度,牺牲在战斗岗位上,他在作战中英勇捐躯,效命沙场,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周建屏将军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猜你喜欢
日军
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捶醒穿日军制服、行纳粹礼的无知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日军特攻队为何称“神风”
当年重庆“日军战俘营”
美军对日军实施的“饥饿战役”
甲午战争日军作战序列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