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中医证素分布1)

2012-06-29 08:16龚少愚魏慧渊朱红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阴虚证证素单证

苏 伟,高 枫,龚少愚,魏慧渊,朱红俊,陆 曙,陈 浩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的一个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分子和细胞一系列复杂的慢性炎症反应的过程,可引起心、脑、肾等多个靶器官损害。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早进行临床干预治疗,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是目前心脑血管病防治的热点问题。在中医范畴虽然没有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名,但根据AS的相关性疾病临床表现,可见于“眩晕”“胸痹”“真心痛”“中风”“痰饮”等病症中。目前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完善辨证方法、提高辨证水平的有效途径[1,2],但对AS病人中医辨证的认识还局限于其相关性疾病方面,尚未涉及中医“证素”的研究。如何在AS的辨证过程中,准确地判断“证素”,是分析AS病人主要病机的有效途径,对 AS的防治有着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6月—2010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符合AS入选标准的住院病人119例,其中男50例,女69例,年龄(69.91±10.94)岁。单证素组:单证素者按证素归类进行分析。累计证素组:将单证素者和同时出现多个证素的病人按证素归类进行累计分析(单一证素及兼夹证素)。

1.2 病例入选标准 AS相关性疾病病人,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病人。AS高危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①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超声发现距颈总动脉分叉1 cm处内中膜厚度(IMT),IMT>0.8 mm为内膜增厚,突出于表面或厚度>1.3 mm定义为斑块;②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RP)Ⅱ级以上;③动脉僵硬度指标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血压指数(ABI)异常的病人:baPWV>1 400 cm/s,ABI<0.9。

1.3 病例排除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及重度心律失常(持续性快速房颤、房扑、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者。合并有心、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者,以及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

1.4 中医证素判定

1.4.1 中医“证素”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医诊断学》,证素分为:阴虚、气虚、血瘀、痰浊、阳虚、寒凝、肝火。

1.4.2 AS中医证素判定和分析 由同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中医师独立进行。对单证素证型按证素归类进行分析;对兼夹证型,即同时出现多个证素的病人按证素归类进行累计分析。

1.5 临床指标测定

1.5.1 动脉僵硬度指标 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日本科林公司,型号:ST-203ATⅢ),自动完成脉搏波速度(PWV)、baPWV、ABI等动脉硬化指标的检测。

1.5.2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采用美国LOGIQ-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 MHz,行两侧颈动脉检查。IMT≤0.8 mm为正常,0.8 mm<IMT≤1.3 mm为管壁增厚,>1.3 mm为斑块形成。低回声和无回声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中等回声或高回声斑块为纤维性或钙化斑块。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经正态性检验主要观察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指标两组间、组内比较采用student-t双尾检验;多组计量指标均数间比较,方差齐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K-S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单证素组AS病人证素分布 单证素组病人中,痰浊占38.0%,阴虚占20.3%,气虚占17.7%,血瘀占5.1%,肝火占17.7%,阳虚仅1例,占1.3%。痰浊证素出现最多,证素出现率依次为痰浊>阴虚>气虚、肝火>血瘀。性别亚组分析发现,男性以阴虚证素(31.3%)与痰浊证素(28.1%)较多;女性以痰浊证素(44.7%)与肝火证素(25.5%)较多。各证素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单证素组AS病人证素分布

2.2 累计证素组AS病人证素分布 累计证素组AS病人中,痰浊占34.7%,阴虚占27.2%,气虚占16.2%,血瘀占13.3%,肝火占8.1%,阳虚仅1例,占0.6%。AS病人各证素组间(包括兼夹证素),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亚组中,男性病人以阴虚证素(32.4%)、痰浊证素(31.1%)较多;女性病人以痰浊证素(37.8%)较多。阳虚证素1例,因例数较少未纳入统计。详见表2。

表2 累计证素组AS病人证素分布

2.3 常见兼夹证素的分布 各兼夹证素组间在年龄、例数方面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常见兼夹证素的分布

3 讨 论

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中医药治疗AS有其独到之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中医学中,虽无“动脉粥样硬化”之称,但与 AS相关的疾病,散见于“眩晕”、“头痛”、“中风”、“胸痹”、“真心痛”等病症中。对其证候、病因、病机等,历代文献中早有记载,涉及的证素有痰、热、瘀、寒、阴虚、阳虚、气虚等,但流行病学分布未见记载[3]。AS的发病多与体虚弱、年老、劳累、情绪等有关,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为最重要,标实以血瘀、痰浊为主,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尚可出现肝火、阳虚、虚实夹杂等多种病机特点[4]。因此,各证素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以两种或多种证素组合形式出现。各证素在AS病程中,出现的比例越大,参与形成证候的几率越高。运用证素进行组合辨证,都有助于直接把握AS疾病本质,增进中医辨证论治的可操作性、准确性,对临床诊治AS具有指导意义[5]。

本研究发现太湖地区AS病人的中医证素分布:单一证素与兼夹证素总计组,痰浊占34.7%,阴虚占27.2%,气虚占16.2%,肝火占8.1%,血瘀占13.3%。单证素组中痰浊占38.0%,阴虚占20.3%,气虚占17.7%,血瘀占5.1%,肝火占17.7%。显示该地区AS病人常见的中医证素依次为痰浊、阴虚、气虚、肝火、血瘀。不论单证素分析还是兼夹证素的证素累计混合分析,痰浊证素、阴虚证素、气虚证素3证素在AS病人中最多见,与理论分析一致。总体上呈现虚实分布的特点,实性证素和虚性证素大体均衡,体现了AS虚实夹杂的病理属性。在单证素或是兼夹证素组中,痰浊出现比例较高,分别达到了38.0%和34.7%,提示痰浊可能是该地AS常见的证素和最主要的病机。虚性证素以阴虚证素、气虚证素最多见,阳虚证素出现极少。概因太湖虽地处长江以南,依山傍水,气候宜人,但居民喜食甜腻之品,易碍脾伤胃,脾运不利则聚湿生痰,故以痰浊证素最多。另心肾相交,心本乎肾,心肾阴虚则脉络不荣,合于痰瘀,痹阻心脉而易发生“胸痹”等AS相关疾病,故阴虚证素又成为AS者常见,与张大宁[6]“肾虚易形成高脂血症而发为AS”的观点相符。肝火证素也占了一定比例,火热之邪也可能是导致AS的因素。此外,痰瘀并存较其他各证素更多,主要为痰瘀兼夹、阴虚夹痰、气阴两虚。可能与脾运不利则聚湿生痰,脾虚气弱则脾运不健,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而成瘀湿,痰湿入脉,血行不利,而成瘀血。痰浊阻滞血气的运行,则易形成血瘀,血瘀阻滞则使津液蓄化而为痰,痰瘀相互搏结而导致AS。

既往文献及临床研究均证实,血瘀证素在AS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本研究中血瘀多以兼夹证素的形式出现,在单证素组出现几率非常低,阳虚、寒凝也很少,可能与AS形成机制复杂有关。血瘀在病起初期较少,所以血瘀单证素较少,多在病程中后期与其他证素兼夹出现有关。又因该地区所处长三角南方温暖湿润之地,且生活水平较高,饮食结构荤素搭配且肉食比例相对较多,冬春季节取暖措施又很到位,故阳虚、寒凝证素少见。此外,有学者认为湿热内蕴也是AS重要病机,且太湖地处湿热之地,而本研究中未见湿热证,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发现,男性AS病人的证素分布特点,阴虚证素>痰浊证素>气虚证素>血瘀证素>肝火证素,以痰浊证素(28.1%)与阴虚证素(31.3%)所占比例最高。女性AS病人证素分布特点,痰浊证素>肝火证素>气虚证素>阴虚证素>血瘀证素,以痰浊证素(44.7%)、肝火证素(25.5%)为多。显示不同性别AS病人证素分布特点:男性病人以痰浊、阴虚证素出现概率较高,女性病人以肝火、痰浊证素出现的概率较高。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血脏,以血为用,而女子有经、带、胎、产特点,易失血耗血,精血不足,肝失所养,易致肝火上炎。又肝血不足,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木不制土,水湿内停,兼夹肝火,易煎津为痰,女子多见肝火、痰浊。男子长期工作压力大,兼房劳伤肾、年老肾亏,易耗精伤阴,肾精不足,而致阴虚;肾虚不足,脾失所养,运化失职,气虚亏虚,水湿内停,聚结成痰,故男子多见痰浊、阴虚证素。

“证素辨证”揭示了辨证的普遍规律、实质与特点,更符合临床辨证的思维原理,容易掌握,临床便于操作,能灵活地辨别处理各种临床证候[5]。通过对太湖地区AS病人人群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探讨,为临床更好地按照该地区AS病人的特点进行辨证施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 薄敏敏.中医“证素”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490-1491.

[2] 王阶.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6-10-30(04).

[3] 朱文锋.构建“证素辨证”新体系的意义[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35.

[4] 杨利.1 418例中风病人痰瘀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6):17-19.

[5] 海霞.朱文锋教授谈“证素辨证”新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4-04-05(01).

[6] 张大宁.中医补肾活血法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7:156-164.

猜你喜欢
阴虚证证素单证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肝阴虚证证候特点及辨证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与贸易电子单证有关的问题
论国际贸易商务单证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在《外贸单证》中的交互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