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条件下的云媒体业务支撑平台

2012-06-29 01:36曹三省
电视技术 2012年22期
关键词:三网终端融合

曹三省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副院长

目前,云媒体获得了广泛关注。传媒大学的云媒体研究起步较早,特点是集中于云媒体服务层的研究,即如何把云平台转换成有效的服务和应用,如何搭建有效的服务。

1 云媒体概念与框架

云媒体是云计算相关技术同信息传播媒体在面向下一代融合网络与智能服务机制的变革过程相融合而产生的,以媒体信息处理、智能媒体资源互操作平台和媒体云服务为核心的新兴媒体形态,成为云计算和云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所以云计算是普遍的、宏观的技术领域,而云媒体是一个具体的应用领域,必须要鉴定清楚云媒体本身是一个总体的技术趋势和技术概念,不是一个或若干个严格的技术架构模式,这一点在当前的业内已经得到共识。云媒体包括若干个形态,其实现机制较早期的媒体数字化与网络化,具有更为突出的松散性和杂凑性。

云媒体的4个主要框架为云传输或云分发、云存储、云服务、云处理,这也成为当前在云媒体方面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1)首先解决传输网络或分发网络层面的问题,利用公网的平台、开放式的平台整合网络传输资源,能够在柔性的网络下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而不是利用原来的专网或者纯粹电波传播方式实现信息的覆盖;2)云存储利用虚拟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大量存储资源的集中,最后汇集成庞大的海量存储平台,存储内容根据应用进行整合;3)云处理是云媒体中非常特色的应用领域,随着高清、超高清、3D、动漫以及交互操作等应用的加入,制作和处理消耗的计算量将非线性地迅速膨胀,需要利用云计算汇集起来的虚拟计算平台去解决计算量增加的问题;4)传媒大学在云服务的研究工作较多,集中在SaaS层,主要解决如何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异构的终端上提供相近统一的服务,使各种终端用户得到相近的优质体验,而同时服务的提供者和开发者能够实现更方便的服务部署。

传媒大学研发的云媒体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和云计算相关的服务层应用居多,包括媒体服务生成、服务计费和运营支撑平台、内容资源和设备资源核心管理系统,其中媒体服务生成是重中之重,需要在顶层应用层支持各种终端和应用门户的问题。

云媒体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主要有3方面:1)内容点播,重点是如何在城域网上利用好已有的音视频资源;2)基于广电内容提供商的手机电视服务,主要采用有线+WiFi的模式实现,如北京的歌华飞视等;3)互联网视频,即通过互联网将内容过滤后将其整合到广电网络的平台中。

云媒体现在可能的核心盈利模式和运营模式:1)首先是付费内容,以经过良好集成和整合的高质量内容吸引用户,并实现以最终用户付费为基础的数字内容B2C交易;2)电商化,即从传统电视广告发展为与精准投放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云媒体广告,从而从实体商品的B2C交易和相应的B2B分成;3)商业价值植入,由原先争议性的隐性广告发展为合理的免费品质内容中的品牌营销植入,如微电影等,并支撑相应的B2B交易;4)传媒文化公共服务,即基于云平台的数字内容B2G业务,最终用户免费或接近免费,公益化运营,提供增值业务接口;5)支付虚拟化,以消费积分为核心、以真实货币为根源的最终用户支付与交易体系,积分很大部分来源于实际购买过程,用户通过付费来获得更多的积分,腾讯QQ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2 云媒体智能业务支撑平台

云媒体智能业务支撑平台的建设就是让当前的开放式平台如何在云媒体的架构下得以实施。

传媒大学开发的全媒体业务支撑平台,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有线电视、IPTV的电视网页开发效率低下的问题,让用户能够更方便地开发EPG,能够在电视上做互动界面。之后,迅速转向这样一个技术架构,能够让平台支撑越来越多的终端,包括iPhone、Android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各类新型终端。这个平台实现了两个层面的便携化,第一个层面是专业机构的快捷业务设计,例如电台、电视台、内容制作公司等;第二个层面是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对所有人的创意开发,设想所有人都可以做自己的电视博客、自己的全媒体简历等。

这种全媒体业务支撑平台以互动新媒体业务服务中间件平台为基础,面向双向/单向数字电视、IPTV、触摸屏、掌上流媒体终端等新媒体形态,结合互动业务的技术特点,是设计开发互动新业务的支撑工具集;采用Ajax/HTML5技术实现互动媒体业务快速设计功能;能够基于热区智能交互映射算法的互动媒体业务模块自动设计。这个系统的正式名称叫UICreator(见图2),UI指UniversalInteractive。

UICreator的核心是它的设计平台——UICreatorDesigner,它支持用户创建以图文和音视频信息为基础的应用,和软件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如使用Flash软件等基于脚本的设计方式)有明显的不同,并且可以支持运行代码的优化、多终端业务的生成,能够一次性生成支持多种终端的业务。当然该平台的背后,设备支持部的建立十分必要,要通过这个部门知道哪个设备需要什么样的接口,以方便定义。

业务共享平台也很重要,其中的互动应用池(UIMart)与苹果的Applestore,安卓的Androidmarket十分类似,各种互动应用通过UImart进行分享,UImart还可以作为电视应用商店的解决方案,直接挂到电视智能平台上。

3 面向三网融合的云媒体应用

三网融合的本质是务实、服务、惠民、协作、共享,不要把三网融合做成一个空泛的过程,也不要过多地探讨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更多的应通过这个架构把它转化成一种有效的服务,并能够利用协作的方式化解当前的一些瓶颈问题,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因此我们认为,三网融合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思想上的洗礼。最后具有“根本合作意识”的人才能成为三网融合的赢家,因为他能够学会放低局部利益、寻找共同支点、转向用户中心、协力有效服务,能真正为三网融合做出贡献,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在三网融合试点下,我们还是乐观的,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积极进展,所以三网融合有4句话:三网融合是发展趋势而不是具体目标;未来对三网融合的历史评价,将取决于其为社会和人民带来怎样的功用;分举共进,先试先行(针对试点与非试点);三网融合将造就的产业氛围是非同质竞合,差异化服务。

三网融合与云媒体是一种天然的结合,云媒体技术和它的应用背景与三网融合的历史进程是高度一致的,可以基于云媒体服务平台去构建包括网络传输资源、存储资源以及各方面资源的分发和调度,最终面向多种终端用户提供用户体验相近的服务。

今年大家关注的另一个领域是OTT,它侧重于业务层面。西方人认为,OTT是互联网视频面向电视终端的扩展,也就是让电视机上QQ;而中国的OTT是用典型的多模态方式发展的,例如DVBOTT、电信OTT、互联网OTT。由互联网和电视的网络与终端相融合而产生的超越原有的数字电视业务形态之上的新媒体业务,都必须界定到OTT之内,三网融合带给媒体机构必然的转变,特别是从广播电视内容制作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针对自己的电视终端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利用越来越便捷的技术把自己的服务分发到手机、平板电脑、触屏等领域。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公共终端、移动触屏等的环境媒体、户外媒体的下一代演进,会带给我们新的技术体验。

4 云媒体同物联网的结合

物联网、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在信息传播意义上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新媒体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今天已经很难把数字媒体、数字电视当作一个纯粹的新媒体,数字电视和IPTV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媒体形态。CMMB发展成主流之后,它也不属于昔日状态的媒体,新媒体的必然结果是要么成为下一代主流媒体,要么由于技术原样化被淘汰,所以说新媒体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我们目前所观察到的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主要有3个:1)智能媒体,智慧网络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媒体的结合,让数字化的媒体能够具备更高的智能性,不仅是智能终端;2)环境媒体,今天的户外媒体进一步延伸到下一代,可以基于相关技术覆盖所有物体、建筑表面;3)自然媒体,自然人际交互,一些新的交互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模式的融合,如手势识别、表情识别、脑电波等交互利用到多媒体技术中所产生的技术形态。

物联网的应用可以界定到3个层面:1)先导性应用,如国防、军事、科研等应用;2)行业应用,如农业、智能交通;3)社会化应用。公共化、社会化的应用是物联网技术未来的必然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物联网给新媒体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它所造就的多媒体形态是什么,值得大家思考。比如,通过物联网与社交网络相融合,把现实中的物体在微博平台上呈现出来,实现微博报时、微博喂狗等功能,从而引起目前信息环境的变化。根据互联网上的统计,人类所发起的仿真行为(除医疗外)已经被人类以外的行为所超越,人类行为占49%,剩余51%是搜索引擎、自动发送邮件工具、黑客工具等,未来的通信环境必然是人和物共有的,而物与物之间的通信量一定比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量大很多。

最后我想说:中国的云计算,应用落地是首要问题;而中国云媒体要发展,必须在务实原则下创新,在应用驱动下前行;中国云媒体的未来是泛在,透明,智慧,和谐。

猜你喜欢
三网终端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融合》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出了……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