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2012-07-01 21:17许慧珍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导向课程体系岗位

许慧珍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许慧珍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我国的高职工业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许多高职院校存在模仿本科课程体系的现象,以致高职课程的内涵与目标混淆不清。因此,高职院校应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重构具体的教学方案并探讨课程体系的特色。

职业行动导向;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在全球现代经济体系中,工业设计产业的巨大价值深刻影响着当代的工业、经济、文化乃至社会发展。全国的本科、高职院校纷纷开办工业设计专业,有大量工业设计人才走向社会,但是实际能够从事工业设计行业的学生比例低于10%。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2010~2011年深入浙江省十多个大、中、小型工业设计企业与专业设计公司调研,企业负责人几乎都表示学院培养出来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企业急需工业设计人才,但是没有可用之才,希望学院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在工业设计方面需求的毕业生。

20世纪80年代,“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与方法引入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行动导向”的本质属性在于“在职业实践中培养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核心在于使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保证职业行动的实践性和完整性。因此,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教育而言,构建符合“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1.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职业行动的逻辑关系基础上的,其载体是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不同于建立在知识的逻辑关系基础上的传统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特定领域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需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岗位的单项能力、岗位能力及专业综合能力。

3.职业行动导向的核心是职业行动的实践性和完整性,载体是工作任务,支撑是知识、能力及素质,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需进行职业行动领域的调研与分析。

4.职业行动导向不完全是真正的职业行动,需将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向学习领域的课程进行有效转化。

5.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需要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的提升与拓展空间。

课程体系重构方案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首先需要进行工业设计职业行动领域调研与分析,提炼出工业设计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得出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最后进行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课程的转换,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重构流程图

(一)职业行动领域调研与分析

职业行动领域调研与分析是建立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通过调研与分析,应基本回答专业涉及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是什么,胜任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职业素质是什么,据此为课程体系设计、挖掘专业特色、形成专业优势及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职业行动领域调研 从 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笔者进行了职业领域的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工业设计相关职业标准、工业设计专业的职能划分、工作范围、工业设计专业典型产品设计流程,如小家电、手机、旅游产品的典型工作过程、工业设计行业典型企业与设计机构的设计流程资料等,同时,针对浙江省一些企业与设计机构进行了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业设计工作过程、工业设计职业岗位设置的具体情况等。

职业岗位分析 工业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分析主要依据职业行动的基本流程,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工业设计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是助理工业设计师;辅助就业岗位包括设计管理助理人员、项目企划专员与助理平面设计师,主要升迁岗位包括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设计主管及产品企划设计师等。

岗位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岗位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基础。通过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辅助就业岗位及主要升迁岗位三种类型的岗位分析,可以确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针对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可以提炼出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例如,导入草绘的三视图的数字文档、制作外观及结构的三维数字模型、制作材质、布置光照、渲染和润色、打印和输出等具体工作任务可以提炼为一项典型工作任务,即产品设计表达。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首先需要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要求、工作步骤、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工作组织方式以及与其他任务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对产品设计表达这一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分析如表1所示。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此项典型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分析如表2所示。

(三)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课程转换

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课程转换应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在进行转换的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要注重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过程的连续性、行动目标的指向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与能力的关联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第二,要注意1门课程可以对应多个典型工作任务,一项典型工作任务不应对应多门课程。

第三,理论课与实训课不应分设。以往理论与实训课程几乎都是分开设置的,教师一般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集中进行实践操作,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需要,学生边学,边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

表1 典型工作任务内容分析表

表2 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分析表

第四,课程结构应成体系、成系统、有层次、有梯度。

结合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课程转换的基本原则,我们将工业设计行业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设计调查、产品设计概念构思、产品设计表现技法、产品设计表达、产品造型的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作、产品结构设计、产品模型制作、平面设计、设计管理等9门学习领域课程。

(四)职业行动导向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以职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构建设计思路为指导,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将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6个课程模块,即职业技术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综合实训课程、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

职业技术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岗位单项能力,由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转换的9门学习领域课程组成;综合实训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几类产品设计与制作的综合实训课程;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其中,顶岗实习的课程主要包括一年级暑期专业认知实习,二年级暑期专业实践实习及毕业顶岗实习环节;职业拓展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职业提升与拓展能力,主要包括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及网页设计等课程;职业基础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文知识与专业素质,此模块一般不超过4门课程,主要包括设计与审美、工业设计思想基础、社会与人文及设计制图与CAD课程,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体系模块图

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特色

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在各门课程之间形成流畅的系统 传统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单项能力为核心,如设计素描、产品形态设计、产品表现技法、设计材料与工艺等课程各自独立,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点,课程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基于职业行动导向构建的课程是按照工业设计职业的基本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各门课程之间环环相扣,如同流畅的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行动,两种课程体系的比较如图3所示。

图3 两种课程体系比较图

明确了每门职业技术课程的内容、知识及能力新的课程体系明确了每门课程的目标、所授知识与能力,教学内容清晰,改变了不同教师讲授不同课程内容的传统,有助于形成课程内容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理论与实训一体化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改变了传统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分设的学科化体系,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体现了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思想。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有所改观,但是新的课程体系也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一门课程整合了许多知识,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目前基本上处于无教材的状况,需要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边总结经验,边自编教材。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

[3]王英.对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时代文学,2007,(5).

[4]汪治.实践导向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

[5]何海怀,唐高平.基于职业行动导向重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11).

□有话职说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人的自我完善。

——高尔基

G712

A

1672-5727(2012)01-0032-02

许慧珍(1982—),女,安徽宿州人,硕士,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业设计专业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工业产品设计。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项目文件号:浙教办高科【2010】17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导向课程体系岗位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