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成因及对策

2012-07-04 06:14金泰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外汇储备外汇汇率

□文/金泰延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自1980年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我国外汇储备由零储备增长至当前的3万多亿美元,而这种翻天覆地的巨变只用了短短11年,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引得世界瞩目。与此同时,巨额外汇储备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现状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快速增长,1996年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就在5年后,即2001年,又实现了第二个1,000亿美元的增长。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007年与200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年增加额超过4,000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均超过20%。虽然因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趋缓,但外汇储备的绝对额仍然很大。就2011年来说,当年年末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达到31,811.4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72%,远远高于位居第二位的日本的1.3万亿美元,继续稳居世界第一。我国1995~2011年的外汇储备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表1)

二、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

我国目前的高额外汇储备规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主要有:

1、国际收支顺差。计算外汇储备增加值的公式为:ΔF=(LTC+STC)+(X-M)。一国的外汇储备的增加(ΔF)主要源于其国际收支的盈余,包括资本和金融项目的盈余以及经常项目盈余。其中,资本和金融账户下外资流入的顺差由长期资本流入(LTC)和短期资本流入(STC)构成,经常账户下的顺差为净出口额(X-M)。就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而言,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的“双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的直接原因。

基于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廉价的劳动力和产品生产成本一方面形成了中国出口商品的有力竞争因素,大大增加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制成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效吸引了国外投资。再加之我国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拓宽了外商投资渠道,并对国内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且逐步开放证券市场。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促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长。

2、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从制度层面来说,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也是导致巨额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制性结售汇制度要求个人和企业必须将所持的高出国家规定可保留部分的外汇出售给国家,使外汇资源集中于中央银行,致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而外汇指定银行则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头寸额度以外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上卖出。可以说,强制性结售汇制度的确适应了当时我国外汇管理的需要,解决了当时我国外汇储备不足的问题,在较长时期内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巨大转变,强制性结售汇制度已面临改革的压力。受外汇管理体制的限制,国内个人和企业的外汇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而货币当局为保持汇率稳定必须投放基础货币购买外汇,形成外汇占款。如此一来,国内资本外流受到制约,国外资本流入成为热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在短期内大量积累并持续增长。

3、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国际游资流入。近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和宏观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使得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显著提升,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步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在国际上形成的对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强烈预期。而2005年我国实行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又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这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以及中国国内较高投资回报率的驱使下,大量国际性投机资金涌入我国。

国际热钱流入的动机即套取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投机收益,既包括因人民币汇率升值而产生的升水,又含有因中国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带来的利益。这些投机资本主要投放在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使得资产价格大幅升高,资本市场出现虚假繁荣,进而吸引更多投机性资本流入。由此形成了资产价格上涨与国际资本流动的相互作用,在二者的恶性循环中将加大外汇储备增长的压力。

表1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1995~2011年)

三、解决我国外汇储备过多问题的对策

高额的外汇储备将会增加其持有的机会成本,意味着经济效率的损失,阻碍经济的发展。探究有效管理外汇储备的措施,一方面应在现有管理模式下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已有的管理制度加以改革。

1、调整外汇储备投资策略。一是增加战略资源储备。我国是一个依赖能源与大宗商品进口的发展中国家,石油、铁矿石以及有色金属等战略资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在恰当的时机,我国可以选择与石油等资源输出国进行合作、投资石油储备的基础设施等方式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实现我国战略资源调整。此举不仅可以稳定进口资源的来源,缓解资源需求缺口,还有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一是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二是通过委托投资、“国资民营”的企业投资形式增加国外优质蓝筹股投资份额,从而避开发达国家政府对外国主权机构投资于本国资本市场的限制,扩大海外优质股票投资规模,增加投资收益;三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放宽外汇管制,支持国内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开展跨国经营。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就是实现从“藏汇于国”转变为“藏汇于民”的具体要求。

2、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一是实行外汇持有主体多元化。在现行体制下,外汇资产的绝大部分都集中于央行,形成官方外汇储备。留存在其他部门、企业和居民手中的外汇,则是少部分的、暂时性的。通过外汇持有主体多元化对管理体系予以创新和突破,追求外汇储备的高效能管理。应放宽对民间持汇的限制,允许居民利用外汇投资,将市场化的民营机构引入原先由货币当局持有的单一管理格局,采取商业化、专业化的运作方式,这样有利于分散外汇风险,改善储备管理的绩效;二是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应该缓慢放开汇价,适度减少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实现外汇储备平稳变动,避免其剧烈震荡。随着汇率弹性的逐渐释放,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将进一步加强,这对于我国外汇储备的稳步增长是大有裨益的。

3、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元等外汇储备货币的汇率遭遇大幅振荡,各国政府都承受着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对于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情形而言,风险则更加突出。因此,要保证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安全性,需要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首先,我们应加强与周边东亚国家的经济贸易与货币金融合作,促使人民币亚洲化。可以考虑开放中国的资本账户,建立一个债券类资产的国际化交易平台,着重开拓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满足境外投资者需求,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其次,积极扩展外贸市场,推进对外贸易多元化,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此外,利用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适当增加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亚洲发展银行等国际性和区域性金融机构的资本份额,使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更具发言权,从而能够在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韩光宇,齐红,陈雨露.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王霖.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原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5.

[4]范德胜.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影响及对策研究 [J].经济研究参考,2010.38.

[5]田秋生,李虹檠.重新认识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 [J].西部金融,2009.6.

猜你喜欢
外汇储备外汇汇率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经常项下境内外汇划转相关业务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不辱使命的中国外汇人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201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31399亿美元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黄金和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