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民法学精品课程建设调查分析

2012-07-06 13:32谢常红袁锦秀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民法学精品课程问卷

谢常红,袁锦秀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政治与法律系,湖南娄底417000)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1]。2008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民法学课程获湖南省精品课程立项。经过了几年的教学实践,民法学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应有的示范作用?为全面了解精品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情况,2011年6月,我们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07级、2008级和2009级法学专业已经完成民法学精品课程学习的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研究旨在了解学生对精品课程的看法及现阶段精品建设的情况,了解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需求和建议,为促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提供决策和参考。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精品课程是否确实起到了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的作用?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开放式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参考网络相关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设计框架,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修改。调查问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76,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和较高的信度。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0道题。其中第1—25题为选择题,第26—30题为开放式问答题。第1题至25题的问题分别为:你的课程成绩是?你是否参加了补考?你认为本课程是否有教学特色?你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何?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如何?本课程与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的关系如何?本课程教学与司法实践的关系如何?本课程如何培养你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选用的教材是否合适?本课程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情况如何?你对本课程的评价机制有怎样的看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如何?你学习民法学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多选)?学习民法学课程遇到困难时的解决途径是什么(多选)?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多选)?

根据调查的目的,可以将调查问卷的问题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1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民法学精品课程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第2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民法学精品课程课程特色和示范作用的评价。第3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民法学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第4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民法学精品课程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选择题均采取了里克特量表的5级计分制,即“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和“很不同意”5个等级。元认知策略采用“我从不这样做”、“我很少这样做”、“我有时这样做”、“我经常这样做”5个方面。精品课程能否满足学习需求方面分为4个方面:A.能够;B.基本能够;C.极少能够;D.不能够。

正向陈述的项目分值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分值越高,说明学生对该项目持的肯定态度越强烈。反向陈述的项目则相反。调查问卷以纸质书面问卷形式发放,无记名填写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22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

二 研究结果分析

对整体教学效果的调查。调查对象成绩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调查对象成绩分布饼形图

从对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看出,民法学课程各班成绩均呈正态分布,但各班之间存在较大的平衡差。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执行取得了预期效果,对保证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了保障作用。民法学精品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任课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针对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就某一认识上比较模糊、意见分歧比较大、仅仅通过讲授把握不好的问题,定期组织专题讨论。先在小组讨论选出优秀选手,由学生担任主持人,进行重点发言、讨论、辩论,并在全班开展大讨论。然后教师层层诱导,以法学的全新视角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在理论上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将资料整理成一篇小论文,提高学生判断能力。争取每次讨论解决本期教学的难点,并由班级写出书面班级总结。这样,达到了精品课程的教学教改展示学生专业风采、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调查显示,这种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认为既能加深民法学的理论功底,还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学方法上,民法学精品课程不只是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在开始每一个专题讲课之前,任课教师都会给学生指明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去搜集整理并阅读这些资料,调查显示,这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开阔思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评价。第7题和第8题调查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期望,两题得分相加,按得分 7—10为支持统计,支持者达 130人,占90.6%,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民法学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持认可态度。

对课程教学特色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特色情况调查统计饼形图

对教材采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多数同学比较喜欢选定的教材,认为教学辅导材料很有帮助。

图3 教材选用情况调查统计条形图

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是一个相当奇怪的现象:调查显示,尽管网络普遍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但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学生通常认为最便捷的解决方式是向同学朋友寻求帮助,而不善于积极主动地向老师寻求帮助或者借助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或其他资源。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料。如图4所示:

图4 学习民法学遇到困难时的解决途径调查统计条形图

调查结果还显示,民法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课程资源的共享性有待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之一是实现优秀资源的共享[2]。一方面,优秀的精品课程资源是教师智力劳动的结晶,而我国现阶段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实践中有部分教师知识产权被侵权,不愿意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形势的严峻,优秀的教学资源越来越成为高校竞争力的因素之一,高校与高校之间出于保护自己竞争优势的考虑,也不愿意将之交流和互动[3]。三是由于技术原因和其他原因,很多课程网站打不开或者没有访问权限,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便,影响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我们应该通过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免费开放,充分利用各级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4]。

三 调查结论

问卷调查显示,民法学精品课程开设以来,课程具有特色,起到了应有的示范作用,但在课程资源的共享性、课程的宣传和推广方面有待加强。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不多。许多高校没有统一的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与学生互动较少,学生很难了解到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很少去用或者不知道怎么用[5]。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匮乏,导致网络教育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这样的精品课程缺乏实践性,未能达到推行精品课程的初衷,不利于精品课程的纵深发展[6]。我们应依托精品课程资源,完善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网络教育手段,将精品课程最优质资源运用到日常的教与学中,最大限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使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得到体现。

[1]刘伯康.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3):134-135.

[2]申永胜.关于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S1):119-122.

[3]王盛峰.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1(4):57 -61.

[4]张玉柯,梅玉明.以质量为核心,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4(9):13-14.

[5]梁斌,廖超燕.学习者视野中精品课程学习网站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76.

[6]龚志武.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1):53-56.

猜你喜欢
民法学精品课程问卷
问卷网
见义勇为行为中的民法学问题研究
民法学个案实例教学探索
高校“民法学”课程网络教学模式探析
问卷大调查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问卷你做主
法国民法学说演进中对立法者认识的变迁——以惹尼、莱维、里佩尔为例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