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印象

2012-07-07 12:07熊景维
检察风云 2012年23期
关键词:蚁族试用期毕业

文/熊景维

蚁族印象

文/熊景维

“蚁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全国符合“蚁族”标准的到底有多少人?蚁族自己不知道,新闻媒体不知道,学者自己也混淆不清楚。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走访了上百个“蚁族”,发现他们对“蚁族”的第一感觉就是:勤勤恳恳、忙忙碌碌、默默无闻。

其他的人如社区管理者、房东、媒体记者等根本不清楚什么是蚁族。即使用学者廉思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三个词是很难定义清楚的。比如,有的学生,毕业了以后就在学校附近居住,消极找工作而积极准备考研,这类人不应当属于蚁族。

再比如,武汉的蚁族收入大多数低于1500元,但是这其中有20%的人是工作时间低于半年的,这些人有许多是出于试用期的,众所周知,试用期的工资相对低一些是正常的,此时是不能完全算作蚁族的。

小谭就是蚁族中的一位。我见到她时是在采血车上,当时她刚刚献完血在车上休息。得知我的访谈目的后,她愉快地接受了访谈。

小谭是一个安静、温和的女孩。她今年23岁,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大专学历,单身。老家在离武汉千里之外的广西的一个小镇上,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已经毕业并参加工作一年时间,现在汉口一家公司做平面设计。月薪1500元左右,在“江蚁”中属于中等收入水平。日均工作时间8个半小时,偶尔加班,忙的时候要工作12小时。虽然在汉口上班,但租房却在武昌,即使要忍受每次上班花近两个小时坐公交、中途还得转车的不便,但她还是宁愿住在自己毕业学校附近。在武汉,这种以原毕业学校为中心的聚居倾向在“蚁族”中很明显。小谭对“蚁族”没有太多了解,但仍把自己归于这一群体,并认为它不是一个贬义色彩的词语。在小谭看来,找工作其实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不要期望太高,一般都可以找到工作,“关键看自己做不做”。对于为什么毕业后选择留在武汉的原因,她解释说只是因为在这里读了四年书,环境相对比较熟悉,不想挪动。小谭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因为“它在自己的计划中”。

当问及自己最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时,她回答说现在的工作就可以,因为“自己能做得来,而且做得挺开心的”。对于今后工作的计划,小谭也考虑过换个能长久和更稳定的工作,她把目前的工作作为积累经验的一个过程,觉得做美工还是一件挺辛苦的事情,这样的工作年轻的时候还可以做一做,年龄大了就适应不了。她对未来的设想是,在武汉再工作两年后回广西去,毕竟那才是她的根。小谭很谦虚,她是公司的业务骨干,但她觉得做得时间越长,自己需要学的东西越多。公司不提供培训,但她平时自己坚持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电脑绘图技能,以适应工作的要求。小谭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单间,住房开支包括水电费在内200元/月,她认为目前的居住条件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公司提供工作餐,她在生活费上花费较小。主要开支是上下班交通费、日常用品开支,在300元/月左右。她经济上完全独立,不依靠父母补贴,表示家庭背景不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凡事要靠自己去争取。

小谭的交际圈比较广,主要是同学、同事以及通过他们再认识的一些朋友。但她生活上遇到困难也一般靠自己解决,很少依赖朋友们的帮助。闲暇时间一般上上网、逛逛街。在谈到以后买房的计划时,她说的那番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她说,自己离房子很遥远,买房并不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想过一定要买房子,认为租房子也是可以的。在小谭看来,社会是公平的,只要肯付出努力,总是可以得到回报的。她觉得自己不是愤青,对社会没有产生不满情绪,即使看到有关社会的负面报道,“记住社会美好的方面,遗忘它不好的方面”的信条也能让她释怀。当问到对社会有什么样的诉求时,她回答说,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行。社会的发展是按照它自身的规律来运行的,不会因为自己的愿望而改变它的轨迹,所以她只想她自己,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她说自己也没有奢求一定要过高质量的生活,只要过得开心就好,因此也容易活得比较轻松。

我觉得这是让我深受教育的一次访谈。访谈的对象是我的同龄人,她现在的状况也许就是以后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高校毕业生将要面对的处境。和我之前关于“蚁族”灰暗、悲观和愤世嫉俗的印象相反,小谭的善良、真挚、乐观、豁达和对现实的满足甚至是享受,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以前滋生的所有对社会和现实产生的怨愤,在她面前荡然无存。她是最平凡的人,但同时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她以自己积极和建设性的行动而不是以激愤无用的牢骚来回答问题,在追寻自己小小幸福的途中,也给予了他人可贵的光和热。

猜你喜欢
蚁族试用期毕业
我们今天毕业了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带薪年休假资格与是否试用期无关
从中外试用期规定的法律比较看我国试用期的法律发展
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以“蚁族”为例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试用期为两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试用期为两个月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