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的艺术

2012-07-12 18:45游小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长期研究亲子关系情绪管理两性关系等方向
检察风云 2012年16期
关键词:反例沙发孩子

文/游小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长期研究亲子关系、情绪管理、两性关系等方向)

批评孩子的艺术

文/游小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长期研究亲子关系、情绪管理、两性关系等方向)

批评,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颗定时炸弹,轻则流泪,重则伤骨,每次批评都像父母和孩子之间微妙的博弈。批评的本意是指正,是矫枉,是爱之深、痛之切,而后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们或置若罔闻,或叛逆之心更盛,考验着你的信心、耐心和爱心。

你知道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吗?也许,你该好好了解下批评孩子的艺术。

有专家指出,所有孩子的问题,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方式出了问题。而批评就是互动模式中最有杀伤力的一种。

做个接纳孩子的父母

案例一:父亲是下岗工人,事业不得意,把满腔希望都寄托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在班级里成绩中等,数学相对比较差,因为粗心经常出错,父亲每次都很关注成绩,一看到成绩不理想,就开始暴跳如雷,呵斥不断,“你怎么每次都这么粗心?”到后来就直接成了“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你这么笨,以后怎么办?也像爸爸这样被人看不起吗?”可是批评的效果却是:孩子的成绩每况愈下,中考后就进了技校,成了小混混,经常不归家,父亲常常唉声叹气,逐渐由失望转为无望。

专家意见:

让我们回想下,自己批评孩子时的状态,是气急败坏,还是心平气和?是真的为了矫正孩子的行为,还是出于自己的情绪发泄?

这其中的不同,孩子会比你更敏锐地感受到,也许他们未必能清楚地表达,但是却能全然接收。

很明显,这位父亲十分焦虑,他把自己的失意和挫败感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的负担太沉重了,他承受不起,唯有逃避。而父母的焦虑,会引导孩子成为父母所焦虑的那个样子。

所以做个合格的父母并不容易,父母心智的成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如果父母是个放松自在的人,孩子也往往会成为这样的人;但如果父母焦虑紧张,事事一板一眼,严厉苛责,虽然孩子小时有强烈的反感,但长大后,他却自然沿袭了这种模式。

教育是可以指出缺点的,但别说孩子笨,更别用相关的表情、举动告诉他你不爱他、藐视他。这样指出缺点,是在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自信不是认为自己全能,而是能在客观了解自己的缺点后,还能接纳自己、爱自己。孩子如何能有这股自信?因为父母也是如此接纳并爱着他的。

因此,在任何时候批评孩子,态度和内容一样重要,可遵循以下批评三原则:

1. 事情做错了,改正就好;

2. 你是个好孩子,永远都是;

3. 爸爸妈妈会一直爱你。

在批评之后,可以一再重申,或在平时也可着重强调,孩子会渐渐明白,他只是某个行为本身不妥当,但他的自我价值感和被爱感是充盈的。这样的孩子,就像一颗茁壮的树苗,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中,渐渐成长为茂盛的大树。

先理解孩子的感受吧

案例二:聪聪自从上了初中,就变得不爱说话了。上次从学校回来,还直接冲进了自己的房间,把自己锁了起来,也不出来吃饭,父母非常着急。第二天,才知道他和学校里的孩子打架了。爸爸觉得孩子不对,不能随便和人打架,开始教训孩子;妈妈心疼孩子,念叨学校里其他孩子太野蛮了,但两个人的做法都无法得到孩子的回应。孩子开始厌学了……

专家意见:也许你会头疼,孩子已经渐渐长大,行为模式也建立起来了,在他们陷入各种情绪沼泽里,做出种种你所不能容忍的行为时,怎么和他们沟通呢?也许,最重要的是你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好的感受影响着行为的性质。那么,怎样让孩子有好的感受?要靠耐心的交流和理解。

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愿意聆听他感受的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做出解释的人。多数情况下,孩子无法清晰描述出自己怎么了,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的心情,分析原因,并总结出合理的解释。

在案例二中,如果父母试着去理解孩子的心情,一句“你似乎很生气,如果你想说什么的话,随时可以来找我们”也许就能让孩子觉得被接纳,被理解,只要拥有足够的耐心,会等到孩子亲自来和你说明情况的,那时你要认真、专注地倾听,也许孩子自己就能给出非常棒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孩子最厌恶的几种批评方式

对于如何进行具体的批评,我们可以先了解下孩子最厌恶的几种批评方式:

1. 责备和问罪:“你又没有洗手就来吃饭,告诉你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

2. 谩骂:“今天气温都零下了,你就穿一件薄夹克!你怎么这么蠢?!”

3. 威胁:“你再和同学打架,我就把你这个月的零花钱都扣光,还不许你玩电脑。”

4. 命令:“马上把屋子打扫干净!”

5. 说教:“你觉得上课睡觉做得对吗?你不知道好的学习习惯有多重要!(以下省略150字……)”

6. 控诉:“看见我的白发了吗?都是因为你!”

7. 比较:“你怎么不像你们班大队长那样,他门门成绩都那么优秀,人缘还那么好!”

8. 讽刺挖苦:“这就是你明天要带到学校的作业吗?也许你老师看得懂你写的天书,我可看不懂。”

9. 警告:“好好骑车,别顾着耍酷!你想摔下来吗?”

10. 预言:“你竟然对我撒谎。知道长大后你会是什么样子吗?没有人相信你!”

这十种方式,都是互动模式中的雷区,我们不妨自查一下,在日常的交流中,我们都踩了哪些雷区?父母也可以想想,如果有人这么和你说话,你感受如何?所以当孩子对你不理不睬、渐行渐远的时候,请自省下与孩子的沟通模式吧。

批评的艺术,将批评转化成解决问题

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愿意聆听他感受的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做出解释的人。

也许我们需要一些技巧,因为批评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和我们合作,我们可以尝试下沟通“四步”曲。

第一步,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本身。越简单客观越好,并尽量不用“你”开头。

反例:你真是不负责任,总是把水龙头打开,又忘记关。你想发大水啊?

正例:琳琳,浴缸里的水快溢出来了。

第二步,谈谈孩子的感受。

反例:做错事情后,你老是一声不吭,气死我了!

正例:你现在不愿意说话,似乎有点生气,又有点委屈,能和妈妈谈谈吗?

第三步,说出你的感受和期待,也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不满。

反例:你真没礼貌,总是打断我说话!正例:如果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人打断,我会觉得不高兴。

第四步,讨论方案。以更多的方式来替代惩罚,告诉孩子如何弥补自己的失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替代惩罚。

反例:沙发有一堆橘子皮,又是你丢的吧!再这样,就罚你清洗沙发套子,还有一个礼拜不能看电视。

正例:看到沙发上有吃的东西我很生气,橘子汁弄在沙发上很难清洗,现在我想知道怎么补救,你能帮助我清理沙发和橘子皮吗?

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个案吧。

反例:“你老是放学后在操场玩,应该5点到家的,总是忘记,我已经听够你的借口了!这次你要接受惩罚,从下周开始,每天放学就回家,不能出去,也不能看电视!”

正例:

第一步,谈谈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我觉得正和朋友玩得开心时,让你离开,对你来说不容易。”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但

是,另一方面,你太晚的话,我也为你担心啊!”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

意的解决方法:“ 那我们一起想一想,有

没有什么办法,我们都能接受。”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挑出哪些建议你们能接受,哪些不能接受,哪些可以付诸行动,并最终确定一个方案试行。

也许一开始,我们要从旧模式里挣脱出来很困难,这些技巧需要我们一再地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但有时,只需要一点点的转变和尝试,你会发现,有了互相尊重的基础,你和孩子的关系会发生质的变化,甚至能从敌对、失望转变成友好、关爱。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猜你喜欢
反例沙发孩子
几个存在反例的数学猜想
VIP 2-1HT(Home Theater)沙发
活用反例扩大教学成果
沙发赛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减肥记
对称不等式的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