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2012-07-13 05:12丁静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东北三省实证研究技术创新

丁静

摘 要 本文文利用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对东北地区科技进步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相对企业而言,高校的促进作用较弱,而科研机构对技术进步的贡献排在高校之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赖于企业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优势,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在高校中形成的研发优势,而科研机构要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研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

关键词 东北三省 技术创新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3 文献标识码:A

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三省能否成为“第四增长极”,一直是许多学者们和三省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的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增强东北三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唐晓华、张丹宁(2008)分析了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要提高和维持本地区的创新能力。邵帅、吕萍(2007)明确指出自主创新在东北三省产业调整的重要性,并提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文章在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用三省的面板数据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希望能给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一)主要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Griliches提出的知识生产函数(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在国外普遍用于分析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及其决定因素。其最初是用来度量研究开发(R&D)和知识溢出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技术进步及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另一位外国学者Jaffe认为企业所树立的最大目标应该是新知识经济(New Economy Knowledge),并将其作为生产的投入要素,即R&D经费的投入和人力资本(Human Resources)投入等并在1912年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将创新视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王振中(2007)主要从创新的内容来讲,他将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并强调基础研究是支撑创新能力的筋骨和脊梁。王滨(2007)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步骤就可以完成的,其终点就是发明的商业化。许多国内外学者都普遍认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是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三种重要力量,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也指出推动创新的不是发明家,而是企业家。文中认为,政府对科研创新的支持力度会对创新市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引入了政府支持力度水平这一因素是一个创新点。

基于以上综述,文中的解释变量由企业R&D投入、科研机构R&D投入、高校R&D投入以及人力资本(用科学家和工程师R&D全时当量代替)和政府支持力度五方面组成,设定的模型为:

其中P(Patent)代表每年专利申请量,M是常数项,用来衡量本模型观测不到的其它因素对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U代表高校用于研发的经费投入,CO(Company)代表企业用于研发的经费投入,RI(Research Institution)代表科研机构研发经费投入,HC(Human Capital)代表各省科学家和工程师R&D全时当量,GS(GovernmentSupport)代表政府的支持力度。u为随机扰动项,i代表观测单元,即黑、吉、辽三省,t代表时间(2000---2006年)。

转换为对数线性函数模型为: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文章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网站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选取的时间段为2000-2006年,同时为了消除物价因素对R&D经费投入的影响,使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对变量R&D进行了处理,将各个经费投入的指标折算为1978年不变价格水平。

(三)模型的建立与回归结果分析。

面板数据相对于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其长处在于既考虑到了横截面数据存在的共性,又能分析模型中横截面因素的个体特殊效应。它可以很好的容纳、控制不可观测个体单元集之间的异质性、动态性,能够更好的研究动态矫正。

文中根据东北三省的数据特点采用固定效应变截据模型。在消除了截面数据之间有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性之后,通过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1。

表1回归结果

二、影响因素分析

各解释变量均能通过经济意义上和统计上的检验,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显著,调整后的拟合优达到0.999998,接近于1,而D-W值近似等于2,表明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所要解决的问题。

从变截距来看,东北三省之间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距,辽宁的科研基础雄厚,能力较强,最具有研发创新优势,在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进程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黑龙江、吉林二省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从回归结果可知大中型企业是促进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其R&D经费的投入对科技创新产出即专利申请的贡献率大于高校的科技创新的贡献率。这表明高校对R&D经费的使用效率是不高的,高校是研发创新的摇篮,理应在科研创新方面有人才优势。

大中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技术资源的使用率很高,实证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在高校、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三者之间,大中型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是最为显著的,其次为高校,最后是科研机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必须依赖于拥有科技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来实现,而三省大中型企业的质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振兴的水平。从科研机构的影响是出乎人们的直觉判断的。虽然科研机构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其系数仍然是正的,这与郭国峰等(2007)中所实证得出的结果有所不同(140~141)。表明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创新影响结构是不同的,但这个结果从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看是合理的。表现在:首先东北地区的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投入依然偏低,目前,东北地区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现有的投入不足以支撑其科技创新活动。以东北地区发达的辽宁省为例,目前科研机构的R&D(研发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约为0.22%,而北京为2.4%,上海为0.52%,另外科研机构虽具备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知识储备,但作为受计划经济体制制约比较严重的地区,由于传统观念和条块分割的影响,各种要素资源缺乏有机的联系,技术力量不能有效集成。组合优势得不到发挥。又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自主创新成果也未能在本地开花结果。在加上科技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才外流、结构失衡,以及新型人才短缺,最终使得科研机构在推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是排在最后的。

三、结论

就三省而言,大中型企业和高校是推动东北科技创新与进步的主要支柱,科研机构更应该整合资源,提高创新的效率。而政府的支持力度对于企业承担风险的降低、创新效率的提高、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关建议如下:

1、从高校的角度上来讲,要重点构建大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地的平台,着力培养和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践表明,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有效途径。

2、从企业的角度上来讲,东北地区的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更加重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在创新,依靠现有的存量优势,使企业真正具备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企业技术中心应成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要依托,同时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建设企业技术核心,构建技术创新的微观基础。

3、从科研机构的角度上讲,进一步强化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其科研创新的潜力。三省应根据其原有的科研机构实力,突出国家要求,以开发产业关键性技术,促进具有重大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工程化为任务,充分发挥其联合优势,重點建设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健全人才保留计划和创新激励机制,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提高科研创新效率。

4、从政府的角度上来讲,要从政策层面鼓励、扶持企业大胆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通过税收与财政政策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企业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动力,同时严格执行专利保护政策,保证研发主体的相关经济利益,降低资金风险。为研发主体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后背力量。□

(作者:硕士研究生学历,会计专业,高级会计,现为广西师范大学财务处会计)

参考文献:

[1]Griliches Zvi: Issues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D to productivity Growth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 92~110.

[2]Jaffe A. B: Real effects of Academic Research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79(5): 957~967.

[3]王洛林、魏后凯.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谢寿光,2005.

[4]袁建文.计量经济学实验教程.刘俊来,2008.

[5]郭国峰,温军伟,孙保营.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7,(9):140~141.

[6]陈立军,刘海波,盛群.论东北高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东北大学学报,2004,(2):122.

猜你喜欢
东北三省实证研究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赋能东北经济增长的效应测度与路径研究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障碍因素分析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