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扎依提:守护南疆的白衣使者

2012-07-17 08:31陈光辉
科学中国人 2012年22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南疆神经外科

本刊记者 陈光辉

他是普通的,普通得就像一丛南疆红柳,默默无闻。

他的举动又是壮美的,壮美得就如盛开在戈壁中的红柳,灿烂如火。

就是这个普通人,从医20余年来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创新为民的医疗新路。他就是新疆喀什市阿娜迪亚尔医院院长米尔扎依提。

他出身医学世家,父辈的影响为他立志医疗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疆缺医少药的状态坚定了他投身医疗事业的信心,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让他走向了医学的神圣大门。

走出大学校园,他实现了梦想的第一步,随后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学习使他初步认识和掌握了神经外科一些常见疾病的诊疗,回到喀什工作后,他着重开展神经外科医疗工作,开展的一些手术填补了喀什地区该领域的空白。

而当时每一项手术的操作都是在极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没有一个上级医师指导,所有手术就全靠平时知识、经验积累,看着手术图谱以及参照上海学习期间写的病案笔记本,摸索着完成各项工作,为了追踪术后病情,他和病人、陪护守候在一起,细心观察术后病人的病情状态,积累和总结第一手资料。

由于接触神经外科时间短、经验不足,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从手术准备到实施,他从来都是慎之又慎。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喀什地区神经外科领域取得了引领性进展,许多神经内、外科的相关患者,都慕名来到医院找他就诊。为了方便患者求医,从1996年开始,他为每个就诊的的患者建立了联系卡,便于对患者做好回访、巡访工作,这样不仅方便了偏远地区的患者,还为他们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医学领域,掌握最先进的医疗技术,1998年3月,他又赴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学习,随后陪新疆医科大学医疗队回到喀什,在当时日本留学回来的党木仁教授的指导下,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处理了90余例神经外科手术。

2000年10月他取得了主治医师资质,同年他在北京参加了国际性神经外科学习班,回来后更加重视“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的诊断与治疗,而在当时,喀什地区对脑动脉瘤认识不足,他在这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2002年,他参加了新疆医科大显微神经外科实验室的系统训练。回到单位后,他第一次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工作,同时先后开展大面积脑梗塞开颅梗塞灶切除去大骨瓣减压术等手术。由此在该地区被称为不治之症的疾病,逐渐被他一一克服,这不仅使此类疾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而且病人术后致残率也大幅度下降。

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为了解决喀什地区医疗资源缺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业务专长去开辟一条能缓解群众就医困难的路子。2006年4月,他辞去公职创办了第一家以神经外科为主的民营医院,之后又陆续开办了另外四家,这些医院都是为解决当地神经内、外科医疗资源缺乏而开办的。医院开办后,他推出了许多惠民政策,以执行单病种费用控制来开展诊疗活动,因此费用要远低于国立医院及其他民营医院的同类级费用。为此他收获了“第八届中国医师奖”、“2012年度第一届优秀基层神经外科医师奖”等诸多荣誉。

除了创办医院,他还经常有计划地下乡进行义诊,到乡医院巡回业务讲座,开展免费送医送药等公益活动。

他说医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科学,他将在这一领域中不断去探索,用毕生精力和心血与广大医学界同仁在一起,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而努力。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南疆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教育在中国“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现状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南疆水城(外一章)
南疆干部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