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2-07-23 02:23沈万根
关键词:外商吉林省利用

沈万根

(延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2009年11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惟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规划。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简称“长吉图”)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因此,要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就要将它发展成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从而把它培育成东北亚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在这一大背景下,吉林省如何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面对长吉图开发开放所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制定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从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着手,抓住长吉图先导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提出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一、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

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从1984年开始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发展起来,形成了今天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从以往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来看,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1984—1991年):这一阶段签订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量很少,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体规模也非常小。1985年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251.7万美元,仅占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0.06%。到1991年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到1 802万美元,在东北地区所占的比重为5.1%,占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为0.4%(见表1)。①

表1 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单位:万美元;%

第二阶段是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8年):这一阶段签订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量逐年增多,规模逐渐扩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外交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尤其是从1991年10月2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式向全世界公布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及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结果是,从1992年开始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发展,1993年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2.4亿美元,占全国的0.9%。②1995年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4.0亿美元。1998年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4.1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0.9%(见表2)。

表2 吉林省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 单位:亿美元;%

第三阶段是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调整稳定阶段(1999—2005年):这一阶段主要受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下降趋势。因此,1999年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上一年下降了1亿美元,即由4亿美元下降到3亿美元。但此后每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基本稳定在3亿美元,到2004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终于恢复到了1996年的水平。2005年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6.6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1.0%(见表3)。

表3 1999—2005年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单位:亿美元;%

第四阶段是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高速发展阶段(2006—2011年):这一阶段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放在注重质量提高和扩大外商直接投资领域,实行国民待遇政策,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项目上。结果出现了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明显增加的趋势。2006年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了7亿美元,达到了7.6亿美元,同比增长15%。2007年达到了8.85亿美元,同比增长16.4%。2008年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虽然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萎缩,但是吉林省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长12.2%,达到了9.9亿美元。2009年吉林省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形势重大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成功地举办了经济合作论坛和项目洽谈会等招商引资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水平,从而使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的大关(参见下表4),达到了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1.2%。2011年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现了14.8亿美元,比2006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近2倍,为吉林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表4 2006—2011年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单位:亿美元

二、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在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从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的总体发展目标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小

近几年来,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虽然逐年增长,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仍然较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长期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据统计,2008年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9.93亿美元,而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山东省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191.67亿美元和82亿美元,是吉林省的19.3倍和8.3倍。与东北地区的兄弟省份相比,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据统计,南部的辽宁省在2006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59.86亿美元,是吉林省的7.8倍,2009年达到了154亿美元,是吉林省的14倍。而北部的黑龙江省在2003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是吉林省的3.2倍,2008年达到了25.47亿美元,是吉林省的2.6倍。③同时,2009年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37.5%。从2006年开始虽然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高速增长,但是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仅占全国的1.2%。2011年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所提高,但仅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1.3%。这将影响《规划纲要》所提出的2020年长吉图地区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以上的发展目标。

(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相对集中

2006年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排名前15位的国家(地区)的投资占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为95.6%。在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香港6.36亿美元,占24.7%的比重;英国维尔京群岛4.35亿美元,占16.9%的比重;德国2.96亿美元,占11.5%的比重,合计占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3.1%。④而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所占的比重不足10%。法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比重相加还不到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0%。意大利、英国、马来西亚、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的比重合计仅占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1%。2009年,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荷兰、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额占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9%。2010—2011年吉林省外资来源地还是过于集中在几个国家和地区,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在规模、技术、档次等投资质量上的提高,也不利于拓宽外商直接投资来源渠道,无法实现大规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发展中国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战略目标。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不合理

2006年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资源的生产供应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在这五大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占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为77.1%、5.3%、4.5%、3.5%和3.5%,合计高达93.9%。在农林牧渔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仅仅为1.2%、0.1%。⑤2009年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在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玉米深加工领域、房地产领域,这三大领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0%、21%和7%,合计高达68%。⑥从行业分布看,2010年上半年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排名前五位的是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而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领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更是少之又少。从产业布局来看,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则高度集中在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高达86.67%,其中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领域。第三产业为11.73%,而第一产业仅为1.6%,这与吉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投向结构不合理,而且产业分布不均衡。这将影响《规划纲要》所提出的长吉图地区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东北亚国际商务服务基地的目标实现,也影响吉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利用外商投资的水平。

(四)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长吉腹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很高,尤其长春市是“龙头”,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而延龙图前沿和珲春市窗口处于较低的水平。据统计,2006年吉林市和延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分别为11%和8%,而长春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高达61%,分别为吉林市和延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5.5倍和7.6倍。⑦到2010年长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继续上升为63%,有20多个国家(地区)外商在长春市投资办企业,汇聚了英国的皮尔金顿公司、德国的海拉公司、马来西亚的金狮集团、泰国的正大集团等众多的跨国公司。而吉林市和延边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多。尤其是延边地区因为基础薄弱,投资总量和规模还远不能与长春市相比。这不仅是因为长春市具有吉林省省府的优势,而且还具有较好的交通便利条件,很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形成了外商投资的优势环境,这导致了长春市吸引外商投资过于集中的现象。况且吉林市和延边地区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思想观念、开放程度、内部环境等方面也与长春市差距很大。而延边地区没有把本地区的优势和优惠政策结合起来,这也是外商投资分布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长吉图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形成了“长高吉图低”的不均衡分布状况,这十分不利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

三、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为了搞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我们不仅要重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要抓住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环境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是外商引进和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实根基。在现代社会中,外商直接投资对基础设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改善投资环境第一位的就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层次,为引进外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一,加快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贯穿长吉图的424Km的长春至图们高速公路已通车,长吉图城际铁路已开工,东北东部铁路正在建设,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延吉机场正在扩建,西起蒙古乔巴山,东至珲春市的欧亚大陆桥即将建设。[1]但是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晚于辽宁省,成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瓶颈,现在还远不能适应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要求。因此,吉林省各级政府要抓住当前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根据《规划纲要》重点建设高速公路及中心城市环线为契机,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步伐,构建布局合理、东西南北贯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区域高速公路网,既惠及省内各个市,又与外省畅通衔接;既连通长春、吉林、延吉,又覆盖各县乡,把高速公路建设和其他等级公路建设通盘考虑进去,合理配置资金,在适应需求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前瞻性,力争做到各县市能够直通高速公路,尤其是珲春市至圈河口岸(圈河口岸是我国惟一与朝鲜罗先自由经贸区直通的国家一类口岸)直通高速公路。这样的直通高速公路,将为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吸引外商创造良好的交通设施条件。

第二,加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对吉林省现有的长春高新区、吉林高新区、长春经开发区等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加快转变观念,创造综合环境优势,提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综合经济技术竞争力,进一步发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龙头带动作用。制订长期发展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绿色农业园区、中草药种植工业园区、生物工业园区、电子工业园、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吉林省特色园区规划,为吉林省满足外商直接投资提供长期有效机制。要进一步推进吉林汽车产业基地和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建设,增强吉林省产业集聚功能;加大建设长春市玉米、吉林市石油化工工业园区;加快发展长春市生物医药产业,壮大延边地区敦化市药城;加快建设吉林汽车电子、吉林新型元器件、吉林软件、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长春软件、延边信息5个省级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长白山生物产业基地、长春国家生物基地等,为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第三,加强外商投资者居民区建设。吉林省可以向沈阳市学习,在外商直接投资者居住的社区,为吸引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条件。[2]也就是说,要加强外商集聚区的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体育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抓好县乡中心区域硬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为外商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条件。在拟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应该建设大型消费品超市、中小学校和大型医院、休闲娱乐健身中心、车库和停车位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消除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可能遇到的障碍,为吉林省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建设吸引外商投资者提供便利优越的各种条件。

(二)发挥现有的优势,扩充外商投资来源地

目前,吉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地区),为了满足外商直接投资多元化发展需要,吉林省应尽快努力扩充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

第一,要发挥现有工业基地优势。吉林省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雄厚的工业基础是沿海地区不能比拟的后劲和潜力。目前,长春市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坐落在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科研基地。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是长春的重点产业,并在全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吉林市形成了江北、九站、哈达湾、江南四个工业集中区,并形成了以化工、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产业格局,初步实现了链式发展。[3]因此,我们应当发挥吉林省现有工业基地发展优势,大胆地引进北美、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改善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的结构,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布局合理化。

第二,要发挥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长吉图先导区作为亚太地区最活跃的区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长春市具有技术、人才、管理、设备、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吉林市具有技术、人才、设备、油页岩等非金属矿、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延边具有林业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而且吉林省地处东北亚地区,同朝鲜、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蒙古等国家有密切来往。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东北亚国家所具有的资源、能源和矿产等丰富的优势,借助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与其展开密切的经济技术合作,[4]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快吉林省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步伐。

第三,要发挥长吉图的国家战略优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了改变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体规模小、来源地集中的现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优势,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以及来源地。同时,要以吉林、长春和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加强吉林省内部的产业集群发展,[5]提高东北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综合竞争力,进而保证能稳定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以及来源地。

第四,要建立招商促进机构。吉林省采用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方式,开拓新兴投资来源国,推进招商运作向“政府推动、中介服务、企业为主”的国际通行模式转变,吸引更多外商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投资。这样不仅能够改变投资来源地过于集中的现象,实现投资来源地多样化,也能够扩大外商投资规模。

(三)引导外资产业投向,优化外商投资结构

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投向,存在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过低现象,这不利于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制约了一、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尤其是第一产业。因此,应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投向,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第一,根据吉林省产业政策和长吉图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八大新型工业基地。一方面要积极发展,为外商投资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区、吉林北部工业新区、延龙图一带高新技术产业、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创造条件,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发展和壮大汽车、石化、医药、建材等支柱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信息产业、节能环保等新产业的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纺织业、现代服务业,吸引外商投资于其配套产业。

第二,要针对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的实际,加快吉林省西部高效农田建设,同时推进以珲春为龙头、以延边地区为依托、上连吉林地区、下连通化地区的“扇形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的建设,[6]并在巩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外商投向现代农业。一方面要突出优惠政策对农业的倾斜,加大外商投资对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引进,加速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食品加工产业,推动农业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移,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7]

第三,要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第三产业,加快商业、证券、卫生体育、教育、科研、综合技术服务、法律和会计中介服务等领域引进外商投资的进程,以实现三次产业的均衡发展,打破单一发展带来的“瓶颈”。同时,以《规划纲要》为指导,吸引外商重点投资现代物流、特色旅游、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商务会展、金融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3]

(四)结合区域特色,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合作

实现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建设的目标,既要求长吉图先导区与吉林省内其他地区之间的合作发展,又要求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之间的区域合作发展。

第一,加强长吉图先导区与省内其他地区之间的有机联动。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先导区建设过程就是进一步优化长吉图地区与吉林省南部、北部、西部产业分工与布局,合理推进对外通道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8]因此,应推进吉林省内区域资源的调整、协作和互动,强化延边珲春前沿地区与吉林省腹地的联动,发挥在长吉图地区中的长春、吉林、延吉等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辐射带动吉林省其他地区,引导外商投资流向长吉图先导区及其他地区,改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长高吉图低”的不均衡分布状况,加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促进长吉图先导区及其他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二,加强东北三省之间协同互动,推进吉林省通化市至辽宁省丹东市、吉林省长吉图至黑龙江省哈大齐、吉林省长吉图至辽宁省中城市群、吉林省珲春市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之间的次区域合作。吉林省向南积极衔接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吉林省向北链接黑龙江省对俄罗斯沿边开发开放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对蒙古经济合作。[6]同时,辽吉黑省份应建立东北地区合作框架体系和协调机制,加强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和布局、城市功能定位、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东北三省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尤其是吉林省吸收利用辽宁省发达的信息渠道、较为成熟的引资模式和已建立的业务关系,为吉林省以及长吉图先导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从而促进长吉图先导区的联合协调发展。

第三,吉林省不仅要努力学习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模式,而且还要从吉林省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吉林省各地区域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努力根据吉林省实际确定长远的发展路径,解放思想,苦练内功。[9]同时,要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省份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优势,在一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引进上,通过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密切合作,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吉林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抓住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提高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服务质量,为外商投资者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增强外商直接投资者对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建设以及吉林省其他地区的吸引力,实现吉林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注释:

①此数据是笔者根据历年吉林省统计年鉴计算出来的。

②此数据是笔者根据历年吉林省统计年鉴计算出来的。

③此数据是笔者根据历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统计年鉴计算出来的。

④此数据是笔者根据历年吉林省统计年鉴和吉林省商务厅资料计算出来的。

⑤此数据是笔者根据商务部资料整理的。

⑥此数据是笔者根据吉林省商务厅资料整理的。

⑦此数据是笔者根据历年吉林省统计年鉴计算出来的。

[1]陈玉梅,赵光远.新时期大图们江地区开发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0,(5):6.

[2]李国义,曲艺,李萍.东北三省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6,(6):68.

[3]李靖宇,修士伟.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论证[J].延边大学学报,2010,(4):9,15.

[4]郭文君,毛洪梅.关于加快图们江地区能源项目合作的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2009,(1):48-52.

[5]张杰,胡东兴.东北老工业基地FDI现状及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东疆学刊,2012,(1):74.

[6]王胜今,赵儒煜.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与发展战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0,(4):12,11.

[7]赵飞.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8,(1):48.

[8]吴昊,闫涛.长吉图先导区:探索沿边开发开放的新模式[J].东北亚论坛,2010,(2):8.

[9]阎少华,冯尚春.区域差异比较与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9,(5):121.

猜你喜欢
外商吉林省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登泰山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反腐
谁是冒牌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