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善于破解难题

2012-07-27 14:55朱文鸿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难题矛盾领导

■ 朱文鸿

领导干部要善于破解难题

■ 朱文鸿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不断增强破解难题、服务人民的能力。领导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难题,善于破解难题,反映的是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体现的是领导干部的勇于担当。

难题就是工作中难以处理的问题。它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复杂性。其内部结构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盘根错节;相关联系复杂,南山敲石北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二是典型性。往往是同类矛盾的集中代表,牵扯广,影响大。三是艰巨性。处理起来比较棘手,难见一招之效,难求一时之功,比起一般问题的处理,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事业越发展,就越会有新问题出现;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好,事业就会有更大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敢不敢触及难题、解决难题,考验着一个干部的工作水平与能力。难题所涉及的面广,往往是多种矛盾相互交织的结果。没有一定的工作手段,要应对好处理好,自然是不容易的。一些人之所以惧怕难题,就是害怕自己应付不来,怕陷入尴尬,收不了场,下不了台。这也就是领导干部为什么必须有学识、有水平、有能力的道理所在。领导干部的职责就在于解决难题。如果高高在上,遇到难题绕着走,敷衍了事混日子,必然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害。而难题的妥善处理,则可以让领导干部磨炼意志和作风,增强本领,提高威信。

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在其位而不担其责,不想、不敢、不会创造条件解决难题。有的满足于当“传声筒”、“收发员”,浑浑噩噩,遇到问题绕道走;有的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群众的意见,只限于做做批示、提提要求,不敢一抓到底;有的不敢面对矛盾,“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一旦出了问题,往往推卸责任,甚至“金蝉脱壳”。实践证明,敢不敢于担当,是一个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感强弱的具体表现。不敢负责,没有担当,说到底,还是因为个人得失之心太重,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多思转多私。忧的不是不辱使命,而是个人名利;虑的不是事业进展,而是个人得失。在矛盾和难题面前愿不愿挺身而出,体现着各级干部的“官德”,是洞察干部品德作风是否过硬的“试金石”。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如果有责而缺少担当,在位就不可能在状态,就会错失机遇、耽误进程,干不出成绩,打不开局面。“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领导干部要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负责的态度,知难不畏,排难而进,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切实做到敢于直面矛盾、善于破解难题。

善于破解难题体现了领导干部对责任的敬畏之心。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说过,“大石拦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面对矛盾、问题、困难、难题,有的勇于攻坚、化难为夷,有的裹足不前、畏首畏尾,关键在于境界不同。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守土有责、富民有责、兴业有责,肩上的责任可谓重大。树立“事业大如天、责任重如山”的意识,拥有责任感,是一切领导者的灵魂,它折射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道德水平的高低和人格的高下。领导干部有了责任感,就能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做了有利于人民的事,就会感到满足和欣慰;若为官一任,一事无成,甚至损公败业,就会深感内疚、惭愧和悔恨。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大胆创新,真抓实干,诚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破解难题,必须敢于直面矛盾。“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任其职,就要尽其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解决难题必然要触及各种矛盾,甚至会得罪一些人,遭到无理的阻挠和责难。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和敢于碰硬的精神,没有一身正气,是难以做到迎难而上的,也是解决不了难题的。特别是那些久拖不决、积重难返的难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在那些各种利益盘根错节、消极腐败现象严重的地方,影响难题解决的因素很多,倘若领导干部不敢碰硬,听任难题发展下去,难题就会越积越多,遗患无穷。其实,对于难题越是回避,就越是陷入被动;如果真正敢于碰硬,反而能够攻克它、解决它。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敢于正视难题的勇气和早日破解难题的决心,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内不愧心,以攻坚破难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破解难题,必须善于果断决策。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顾虑重重,怕这怕那,畏畏缩缩,往往会贻误时机,追悔莫及。2008年贵州发生的“瓮安事件”、2009年湖北发生的“石首事件”,最初都源于一件刑事案件,但由于当地领导议而不决,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结果“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酿成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疑虑、拖延是决断的大敌。有些决策,特别是一些非常规性的决策,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风险,何况有些问题来得急,需要当机立断,否则便会错过良机。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决断的魄力,勇于承担责任,果断下定决心,切不可畏首畏尾,议而不决。

破解难题,必须凝聚群众力量。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破解难题犹如一场攻坚战,单靠领导干部的孤军奋战是很难成功的。领导干部要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广泛凝聚力量,让大家充分认清问题久拖不决会给党的事业、群众利益带来危害,从而形成解决难题的合力。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办法在实践中,点子在群众中。“泰山不让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从群众中吸收来的一点一滴,都将汇聚为我们解难题的强大武器。只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集中群众智慧,特别是注意听取有识之士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就一定能够找到攻坚克难的钥匙走向成功的通途。

破解难题,必须勇于开拓创新。破解难题,特别是解决推进改革发展中的一些复杂问题,不能靠老经验、老办法、老套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见微知著、动态思考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认识、分析和把握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开拓创新的本领善于解决发展中的复杂问题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难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而文件指示及书本只是告诉了我们处理问题的原则和依据,因此实践中究竟该怎么办,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政策和策略,勇于创新工作思路。一旦明确了方向和重点,就要集中精力开展攻关,一次不行就做两次,两次不行就做三次,正面难攻就迂回,大路不通就另辟蹊径,直至达到目的。

作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

(责编/朱艳秋)

猜你喜欢
难题矛盾领导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狗之难题
难题大作战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巧解难题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