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肺复苏术相关知识和态度的调查

2012-07-30 09:25顾春红
上海医药 2012年10期
关键词:心肺指南机场

顾春红

(上海浦东新区机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202)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从20 世纪60 年代实施以来至今已有50 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为止最为廉价、简单有效的救命技术。在人群中大力普及CPR,在院前急救中充分发挥城市特殊人群中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作用,可以提高院外急救水平,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外死亡率。在2000 年的国际指南会议上,专家强烈建议在学校推广基本生命支持(BLS)技术作为基础教育战略。近几年来,各种灾难突发事件不断发生,政府有关部门对公众自救互救的生存技能越来越关注。我中心于2011 年5 月组织社区医护人员对本社区806 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知识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机场社区某中学全部初二、初三学生806 人,其中初二442 人,初三364 人;男484 人,女322 人,年龄13 ~15 岁。

1.2 方法

根据2010 版AHA 心肺复苏指南,自行设计心肺复苏术(CPR)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学生性别,年龄,年级;2)对CPR 学习的态度;3)CPR 理论知识20 道题(包括2010 版心肺复苏新指南的更改内容),每题答对得1 分,答错或未答得0 分,总分≥12 分为合格。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做为调查员,现场解说后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6 份,收回合格问卷776 份,有效应答率为96.3%。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整理分析采用Excel 2003 和SPSS 1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CPR 理论知识得分情况

776 名学生CPR 理论知识测评仅16 人合格,合格率为2.1%,无人满分。单项题目中,对人工呼吸的首选方法和呼救方法的得分比较高,对2010 版新指南更改内容中涉及CPR 的操作顺序,按压深度、按压速率等无人全部答对,见表1。

2.2 学生对于心肺复苏学习的态度

中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学习705 人,占90.9%的;无所谓的64 人,占8.2%;不需要学习7 人,占0.9%。发现晕倒在地的人,第一时间上前进行抢救的585 人,占75.4%;不抢救的42 人,占5.4%;不知道如何抢救149 人,占19.2%(其中未经培训占83.8%)。

表1 机场社区某校776 名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合格情况

3 讨论

3.1 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

心肺复苏的主旨是“抢救生命”。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公众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普及占总人口比率的1/4,在美国规定1/3 以上的公众应学会院前急救,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心肺复苏等急救培训[1]。德国联邦政府规定10 ~16 岁的青少年要接受1.5 d 的课程学习(心肺复苏等),<10 岁的儿童参加8 h 的急救知识课程学习(主要为心肺复苏知识)。在德国北莱茵州每年培训17 000名学生。据日本某急救中心调查,大阪府地区内196 所高中除了16 所外,均进行较系统的急救普及教育(92%),一般为2 ~4 h 学时,包括心肺复苏等。在荷兰,儿童10 岁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教育。Lubrano 等发现,对11岁以下儿童利用情景设置、动画图片等进行多轮心肺复苏技能训练,儿童能普遍接受复苏的基础知识。

3.2 加强中学生心肺复苏术培训的对策

本调查资料结果显示,机场社区中学生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普遍缺乏。孟凡山等[2]对某校高中生急救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显示:91.6%的学生愿意学习急救知识,同时绝大多数人愿意为他人进行急救,也愿意把急救知识传授给家人,能够起到蝉联效应。在本调查中,认为学习CPR 知识很有必要的占90.8%;无所谓的占8.3%;不需要学习的占0.9%。发现晕倒在地的人,第一时间会抢救的占75.4%;不会抢救的占5.4%;不知道的占19.2%(其中因不知道急救知识而不救的占83.8%),由此看出中学生中CPR 知识普及率虽低,但学习的需求度较高,学习态度良好,愿意对他人进行急救的学生占了大多数。

随着生活题条件的改善,中学生的身高,体重,生长发育迅速,心理,智力渐趋于成熟,操作能力强。国外调查研究发现:13 ~14 岁的儿童能完成标准的心脏按压;9 ~10 岁儿童能够运用正确的按压手法和按压频率[3]。在对机场某中学14 ~16 岁学生进行的体能检测中发现,男生的平均身高166.2 cm,体重58.8 kg;女生的平均身高159.7 cm,体重 51.2 kg,可见中学生具有足够的生理心理状态来接受CPR 的培训。

另外,随着近几年各种灾难意外事件的不断发生,政府部门对公众的自救互救技能越来越关注。上海市政府与红十字会下发2 万套急救设备,并在东方绿洲专门成立了青少年急救培训基地。急救医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培训历史较短。而在学校里进行基础生命支持的普及教育,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可能是最有效的急救技术推广方式,对健康教育会有很大影响[4]。2010 年心肺复苏指南颁布后,对于公众来说,更加简单,易学易行,且学习成本小,花费时间少,经过CPR 的理论与模拟练习,几乎所有参加培训者都能很好的掌握。

虽然,学校人员集中,教学备齐全,政府对急救教育体系投资日趋完善,但是对急救知识的更新,规范正确的操作技能,科学的培训方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学校的联合培训,不仅能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为中学生急救培训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其自救互救的能力,以滚雪球方式逐渐向社区推广增加第一目击者的数量;同时通过推广对目前“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能够更好的进行补充,对急救事业的推动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张雁,温新华,林长敏,等. 国内外公众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培训现状及其差距[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20):1668-1669.

[2] 孟凡山, 赵玉兰, 戴冬梅. 某校高中生急救知识掌握现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0(2):19-20.

[3] Jones l,Whitfietd R,Colquhoun M,et a1.At what age can schoolchildren provide effective chest compression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he Heartstart UK schools training programme[J]. BMJ, 2007, 334(7605): 1201-1203.

[4] Farah R, Stiner E, Zohar Z, et 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urprise Drills for assessing, improving and maintain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kills of hospital personnel[J]. Eur J Emerg Med, 2007, 14(6):332-336.

猜你喜欢
心肺指南机场
机场罢工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指南数读
最有创意的机场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