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不忘对儿爱

2012-08-01 08:18王景普
北方作家 2012年5期
关键词:母亲

王景普

不知不觉母亲离开我们十五年了。十五年,人一生中不长也不短的日子,可我觉得母亲似乎依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每当我走进家门,就像母亲在给我开门,每当我端碗吃饭,仿佛母亲煮饭的身影依旧。十五年的岁月,把我一个精壮的男子熬成酷似花甲的老头,满头的白发印证着岁月的沧桑,然而十五年岁月的煎熬,不但没有能冲淡我对母亲的怀念,相反,思念却越重越浓了。

我的母亲是九八年腊月二十六日走的。按乡俗腊月二十八日出殡,三十日儿孙们去“攒山”。“攒山”其实就是用土堆起又高又大的坟包。辉煌也好,平凡也罢,当坟包堆起时,人的一生至此终结。母亲像是算好的,自己泯然九泉,让儿孙们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完整的句号后,新的一年就开始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怕过年,因为,当我们把母亲的坟包堆起时,翻开新的一天便是大年初一。一个张灯结彩很红火的节日,一个把家庭团聚在一起、把家人心连在一起的日子。而这个日子里我已没有了母亲,变成了一个失去娘的孩子。听父亲说,因为母亲常年有病,是药让她的青丝变白的。我痛恨药,但母亲又离不开药。岂不知,在那个显得狂热而浮躁、盲动而又为所欲为的岁月里,父亲因“特务”之罪名,被一伙人揪出来,经受着无限期的隔离审查、劳动改造和批斗教育。不论白天黑夜,都有两个荷枪实弹的民兵看押。什么头上戴高帽子、脖子上挂石头、五花大绑等等的“民主手段”,都对父亲进行了“专政”。父亲坚决不承认这莫须有的罪名,他们就把他头向下脚朝上直立在墙角,立一次不承认,就再立一次,立到休克了放下来,醒过来再立。有时还要头戴高帽子,胸前挂上个大牌子游街。想想折磨母亲的又何止是病痛?对于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丈夫的冤屈、年幼的孩子,自己还要带病参加劳动,那是何等的艰难。长时间的起五更、睡半夜,油灯下的一针一线,缝缝补补,锥帮纳底……幼小的我每每起来撒尿时,看到母亲红肿的双眼和黑黑的两个鼻孔,让她美丽的容颜黯然失色。多半的日子熬通宵,放下针线去套车。车是大轱辘牛车,车箱一人多高,一车要装近一方的土粪,一掀一掀的用力往上装,卸时是把车用肩膀撑起来,倒掉半车,再把车拽下来,往前走几步,再倒另半车,没有力气撑不起车又拽不下车,也就卸不了车上拉的粪。“没办法,谁让你男人是特务呢?”母亲是在强体力劳作和别人的白眼下度日的,那种身心的摧残、生活的重压,不白头便会是奇迹,不生病就已成神话。

到我上学时,老师组织学生用尿和上泥,抹在我脸上,站在校园当中接受批判。那种惊吓和羞辱叫我尿湿了裤裆,跳进一口枯井里……当别人把我捞上来母亲紧紧的搂住我时,我感到她全身在颤抖,她的脸煞白煞白的,眼泪滴在我脸上,和我的泪融在一起,我感到母亲和我流下的都不是泪水,而是心底里的血。

母亲和我们的这种生活,直到了全国的大平反开始后才结束。

母亲擀得长面和她的贤惠、美丽一样,在村子里是最出名的。孩子满月、青年人结婚、老年人亡故,在当时都是要擀长面的。那时,最好吃的就是长面。村子里谁家有事,都要请母亲去擀面。擀面是非常辛苦的,百十号人吃,一张张擀、一刀刀切、一把把捋,粗细均匀,精道可口,吃了都说好。母亲只要能动弹,身子骨挺得住,从来没拒绝过谁。哪怕是对父亲动过手脚的、对自己横眉冷眼不安好心的,从来没因人而异、看人做事。尤其到了腊月里,家家做新衣服、改旧衣服的,都来找母亲裁衣服。有时顾不上做饭,我肚子一饿,总会说出些难听的话来,常常吃一顿母亲的尺子。人走了,母亲抱住委屈的我,对我说:娃,你还小,有些事由不得自己。没有哪个人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没良心的事。他们也都不容易,等你长大了,你会懂得。现在我才知道,母亲的心胸是何等的宽阔啊。

母亲的身子虽然被病缠得瘦弱无力,但她很有骨气。直到临别时,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不论住院还是家中,从来没在屋子里小解过。母亲患的是哮喘,环境的湿度、温度对发病影响极大。出去解手回来,凉风一吸便是不停地吭吭声,嗓子里像在拉锯。给她尿盆,她坚决不用。每当此时我会顶撞母亲,说有病的人不要太讲究,有病谁会怪你?可她不那样认为,她总觉得自己已拖累了儿女,却不认为我们欠了她多少啊?她的衣服从来不让我洗。有一次我偷偷地给她洗衣服时,她说我没出息,男人是不能给女人洗衣服的,那样会压运。其实,我知道,那是母亲心疼我。妻子给她洗,她也不让洗。妻子说,我也会老的,孝敬老人是做人的本分。她对妻子说,你嫁到我们家,已经够委屈了,还是我自己洗,我实在洗不动了再说。

加速母亲告别我们的原因是我的下岗。母亲是靠药生存的。我的下岗,意味着断了家中收入,祖孙三代老少六口都在指望我。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奈母亲如何,我的下岗,却让她老人家无法承受而病情加剧。从我下岗起,她不再吃药。我天天给她宽心:没事,下岗大不了重新干个别的啥事。可母亲却说,你也到了我生你那个年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一家老少六张嘴,不是那么容易。早知道,那时就不让你退地。为了不影响你,地退了,人又下了岗,这是个啥事嘛。唉!长长叹气中,无不责怪自己但又充满着惜儿之情。

母亲走的前几天,我说快过年了,给你打几天吊针,咱好过年。她没有拒绝。

那天。像往常一样,大夫来给她打上吊针,不一会儿,她头上开始出汗。刚开始,我以为是屋子里太热,看温度计,零上十八度,以为是炕太热,用手一试,也刚合适。但她头上的汗出得没完没了。我想可能是药水滴得太快,就往慢里放了放。她总是埋怨针给她吊的晚了。我琢磨不透为啥晚了呢?一直都是这个钟点啊。她絮絮叨叨,满脸的怨气。点滴还没打完,她便叫我把针拔了。她头上的汗珠大豆般大小,明晃晃的一个挨着一个。妻子给她搽掉后,不一会就又冒了出来。其实,按老人的说法,这叫“三珠汗”。是人离世时的一种生理现象。三珠汗尽,人就落气了。这是母亲唯一一次埋怨我。当时,我根本没有料到她会走的。她让我去给她找氧气袋,她想吸点氧气。当我还没有把氧气袋找来时,大姐夫便去叫我,说人已落气。我恍然大悟,埋怨我、特意支开我,都是母亲怕我伤心,在弥留之际而特意做的,这是她最后为儿子尽的心啊。我是多么的愚蠢,母亲凭着自己最后弥留之际的一息尚存,还在替儿着想,我的母亲啊!临终都为儿操心。我就是写上再多的文字,也无法写尽母亲对我切心切肺的操劳。

如今,我已做了二十年的父亲,每当我听到儿子那声甜甜的“爸爸”时,我就想起我的母亲。

猜你喜欢
母亲
母亲的债
给母亲打电话
母亲树 五章
母亲的“禅”
母亲
母亲点亮了我的一生
给母亲的信
母亲
摔倒的母亲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