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高原演绎科学发展奇迹

2012-08-15 00:51
当代贵州 2012年31期
关键词:毕节市毕节民居

贵州省毕节市,一度是我国西南贫困带的核心区域,经济落后、生态恶劣、人口膨胀,人民群众难以吃饱穿暖,被称为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1986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后断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恶劣的自然环境曾经使毕节处于全省经济发展最缓慢的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贫困落后的面貌,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带领省委一班人,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针对当时毕节贫困落后的原因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与调研,最后,科学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战略构想,并于1988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20多年来,试验区人民用“敢为人先、敢于试验、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不辱“小试验、大方向”的使命,实现了试验区人民生活从贫困到解决温饱的跨越。

1987年到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从17.8亿元增加到737.4亿元,增长42倍;财政收入从1.96亿元增加到181亿元,增长9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97元增加到16132元,增长2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2元增加到4210元,年均增长13.51%,已经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从14.94%上升到41.5%,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之后,毕节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从2009年开始,全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结合试验区的实际,推出了以科学发展的致富田园、循环发展的生态庭园、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全市3605个行政村的生态文明家园“五园新村”建设,现已集中力量推进550个,基本建成124个精品示范村。全市累计完成“黔西北民居”建设近80万户,已建成“黔西北民居”93775户,覆盖率达75%。以村为单位,全市建成村级图书室、文化室3000多个,生态小公园130个,文体小广场500个,组建农村文艺宣传队1200支;建成20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8个、乡镇服务点93个、村级网点3707个,新建了15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完成农民健身工程646项;组建了40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覆盖80余个乡镇,每年完成近4万场的放映任务。为群众提供了学习知识、休闲娱乐、锻炼身体、交流信息的舞台,使农民的精神家园漫吐芬芳。

猜你喜欢
毕节市毕节民居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