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田家英的学习精神及时代价值

2012-08-15 00:45
党史文苑 2012年2期
关键词:田家英秘书工作

王 茜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00)

田家英自小酷爱读书,毕生致力于学习。最终,他以初中尚未毕业的浅少的学历,逐步具备了学者教授般的才学。[1]P160-1611948年,26岁的他被毛泽东选为秘书。在随后长达18年的秘书工作岗位上,田家英尽心竭力,辅助毛泽东和党中央完成了许多重要的决策与其他工作,为党的事业、国家的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并成为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田家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他终生致力于学习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对他的学习精神进行深入发掘,并用以教育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无疑将让其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

一、田家英学习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田家英看来,学习是前进的动力,是智慧的源泉,是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是学习,为他创造了担当毛泽东秘书的机会;是学习,为他奠定了出色地完成秘书工作任务的厚实功底;是学习,让他在秘书岗位上迅速成长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在他看来,不学习,就不能正确地前进;不学习,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不学习,就不能更好地巩固胜利、发展胜利,就不能取得新的胜利。[2]P123尤其是参加革命后,他把学习看作是改造自己和干好工作进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其学习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刻苦自学的精神。这是田家英学习精神之首要内涵。苦学,是指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在学习上持之以恒,不遇难而退。田家英在学习上肯下苦功夫,耐得住寂寞,终生自强不息,勤学苦钻。无论是年幼家贫时期,还是艰难的战争岁月,或是担当毛泽东秘书的18年中,他在学习上始终不放松,刻苦研读,从未停止。田家英自幼便喜爱读书。12岁时父母相继过世,就被兄嫂逼着退学去药铺当学徒,但立志“走遍天下路,读尽世上书”的他,虽辍学仍读书不止。在药铺,白天替兄嫂做事,晚上便躲进阁楼借着街灯或就着油灯刻苦读书。辍学的两年中,他读了大量的古典小说。《东周列国》《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一套《资治通鉴》也是这时读完的。[3]如饥似渴地学习,让他更加渴望回到学堂学习更广更深的知识。两年后,田家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当时成都最有名的县立中学。兄嫂断掉了他的经济来源后,他就以微薄的稿费收入维持着学习和生活上的支出。他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常去一个叫“墨池”的图书馆。馆藏一套《万有文库》。田家英选读了《三剑客》《茶花女》和《战争与和平》等名著。经常是早上一碗锅巴稀饭、两三片咸萝卜,中午一个小饼或干脆不吃饭,只为读书,因而被图书管理员戏称为“小书迷,书疯子”。[4]在成都的学校和县图书馆里,田家英除嗜书如命地攻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籍外,也接触和阅读了《大众哲学》《从一个人看一个新世界》《共产党宣言》和《国家与革命》等讲述新鲜道理、新的世界的书籍。[5]他的思想豁然开朗,并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5岁时田家英来到了延安,从事革命工作。凡是工作之余,他总是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地学习。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曾说:“他那种浓厚的读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顽强的学习精神,在我们党内干部中是不多见的。”[6]P160的确如此,为了学习革命理论,他常常一人跑到僻静的山上,或是钻进破窑洞埋头苦读。即使每次行军,他宁肯把其他物什丢掉,也要把书全部背上,待一有空就掏出来读。来到毛泽东身边承担秘书工作后,田家英更是深感责任重大,深知没有广博的知识,是无法完成毛主席交给的艰巨任务的。因此,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

2.读有字书与读无字书(即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毛泽东曾说:“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之书’。”[7]毛泽东不仅重视书本知识,也重视实践经验;既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读无字书就是通过考察社会、调查研究等途径获取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锻炼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才干。读无字书,是毛泽东一生都非常重视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也深刻影响了田家英。他担任毛泽东秘书后,除继续刻苦研读理论著述外,还经常下工厂、去农村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与各行各业发展状况。这一学习方式,使田家英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见解独到,措施得当。

田家英刚担当毛泽东秘书后,毛主席对他的一次“考试”就是让他去东北解放区调查研究城市工作。毛泽东没有给他出题目,只是让他到处看,看街道,看商店,看工厂,看民情,回来汇报。[8]P291950年代末期和1960年代初期,田家英多次受毛泽东指示从事农村工作调研,协助毛泽东制定和完善人民公社政策,从中也学习和领会了毛泽东深邃的政治识见。在调查中,他说:调查就是学习,不懂就问,不管他是谁。他还说,我们做理论工作的,不认真读书不行,只坐在屋子里读书也不行。必须经常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一次调查,胜读一年书,这一点也不夸张,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不可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理论工作者。[9]P262因而,每走到一个地方,他都会主动询问并听到很多工作上的意见,有不少意见对他的工作影响和作用甚大。

例如,由于“大跃进”的严重影响及自然灾害,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恶化,已近崩溃的边缘。在遭遇这种严重经济困难时,毛泽东派田家英作为小组长到浙江农村作调查。在这次历时较长的调查中,田家英主张打开脑筋,认真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敢于反映问题。在随后的汇报中,他建议中央搞一个人民公社条例,被采纳了。不久,《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为“六十条”)出台,这对扭转当时农业局势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六十条”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体现了毛泽东当时的农业政策思想,其中也包含着田家英的一份贡献。随后不久田家英又被毛泽东派至山西长治地区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田家英带着几位同志为中央起草了 《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草案)。这个“指示”将人民公社核算单位改为以队为核算单位,这是对公社体制上的重大调整,也是对“六十条”的重要突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自“大跃进”受挫后,党内不少同志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怎么搞?有人提出,应当好好地研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研究马恩列斯的著作,看看他们究竟是怎么说的,而田家英则更多地主张从实际中去寻找答案。1962年3月,田家英带领中央调查组到韶山调查农业生产情况。他对当时在韶山蹲点的湖南省委农村部工作组的同志说:现在搞社会主义,大家都没有经验。苏联那一套并不是很成功,我们也不能照搬。中国怎么搞?这么多年都是在探索,边搞边学,比如前几年我们在农村就办了傻事,一平二调,剥夺农民。现在有了教训,知道农民是不能剥夺的。但是现在讲克服平均主义,什么是平均主义,不能不搞清楚。社会主义怎么搞?农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要求我们大家都努力学习,积极探索。通过广泛深入地调研、认真地学习马列著作、严肃地思考,田家英确定了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改变,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多样。[10]P203

以上几例说明,田家英既注意读有字之书,也注意读无字之书,从而使他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具有针对现实问题采取相应对策的实干才华,能够在党的事业和国家经济建设遭遇困难时迎难而上并作出应有的贡献,体现了共产党员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高贵品格。

3.学以致用与为履职而学的精神。根据党的秘书工作原则,秘书工作具有极强的服务性与辅助性。所谓服务,包括为领导工作服务、为各部委和各地方服务和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但最终都要归结到为人民服务。[11]P1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就是要倾其全力、竭尽所能地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此,也应当加强学习,以提升素质和增强工作能力。这样,以共产党人的眼光看,学以致用就是要将所学用以指导革命和建设,用于干好党的工作和国家建设事业,进而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这一思想在田家英的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一直把学习看作是改造自己和改进工作进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有效途径,因而学习起来十分用心也十分刻苦。如果说田家英在少年时代致力于学习是出于当作家的梦想,具有一定的自我性,那么在其离开成都到达延安参加革命特别是担任毛泽东秘书以后,学习的方向和目的变得十分明确,那就是为干好本职工作而学习,为当好毛泽东的秘书而学习。可以说,参加革命后,其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服从工作需要,干什么学什么,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他曾对另一秘书林克说过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主席对秘书的要求很严,主要在工作质量上,对问题的看法要有深度,在思想方面、理论方面要有自己的见解,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想做到这些,只有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各方面知识,不然几年你也帮不上主席什么忙。”他说:“我们学习理论,必须贯穿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一致的精神。我们学习的目的乃是为了提高思想,改进工作,而不是其他。我们反对不求上进不愿学习的经验主义与事务主义,我们也反对好高骛远夸夸其谈的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 ”[12]P123他说:“要改造就要学习。中国今天正在开展一个广大的学习运动,这个学习运动的进行,不仅有读书、讨论、上大课、听广播等等形式,主要的还是无形的,是一种用自我教育的方法来改造自己的风气。学习的内容可以很多,但中心是一句话:‘为人民服务’。 ”[13]P2言为心声,田家英的这些话语充分表明他十分注意学以致用,十分注意在革命和建设工作中运用所学、践行所学。下面略举几例为证。

田家英于1937年到达延安之后,刻苦学习革命理论,思想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随着所学知识的递增和思想水平的提高,他的笔力越显雄劲。那个时期,国民党在大后方加紧了法西斯独裁统治,抗战言论受禁锢,进步文化遭摧残,青年学生被迫害。为了揭露和批判文化专制主义,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奴才见解》和《沙漠化的愿望》等文章,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在抗战中,毛泽东提出了“持久战”的著名论断。然而,“大后方”有些人看不见国家的前途而消极悲观,田家英借用历史典故,运用毛泽东的思想和立场,写出了《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指出:“大后方确有那么一批空言国是,实则营私的投机分子,他们不正是今天的侯方域么?”从而给那些消极悲观者狠抽一鞭子,促使他们猛醒。该文立论正确,文笔老辣,旗帜鲜明,切中时弊,毛泽东读后,颇为赞赏。

1953年12月,田家英作为毛泽东的秘书,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副秘书长,自始至终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为了起草好宪法,田家英收集了包括其他国家宪法在内的许多有关宪法的书籍和法学理论著作。他说,搞中国宪法,必须参照其他国家宪法,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当然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在起草过程中,他读了很多法学书籍,并且将所学用于起草宪法讨论稿和在讨论时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为毛泽东主持制定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人们至今耳熟能详的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句,出自于田家英起草的中共八大的开幕词。这样的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腐蚀之下,不少地方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贪污腐败案,以致中央不得不在1953年1月发出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的指示,开展了“新三反”运动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这句现实针对性极强的格言既是田家英的得意之笔,也是毛泽东非常满意的一句话。[14]田家英起草的稿子之所以让毛泽东满意,是因为它说出了毛泽东和其他高层领导人的心声,也说出了党内有识之士的心声,故而犹如声声炸雷,落地有声,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田家英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起草出让毛泽东赞赏和让八大代表多次鼓掌的开幕词,是与他平时注意对政治理论,特别是对毛泽东著作的学习与研究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分不开的。开幕词告诫全党要戒骄戒躁、不断革命,这是毛泽东早已论述过的问题。田家英在担任毛泽东秘书之初便已熟读毛泽东著作;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对毛泽东的思想、观点可谓“烂熟”于胸。自然,对毛泽东的“戒骄戒躁”的思想印象深刻。因此,他运用所学到的毛泽东的思想、观点,针对当时党内所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和消极问题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加以剖析,从而在八大开幕词中向全党疾呼必须反对骄奢,提倡谨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结论。

二、田家英学习精神的时代价值

元代著名学者许名奎的《劝忍百箴》云:“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可见,学习无论对古人还是今人都相当重要。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知识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学习的人也很多,从群众到领导,从学生到职业人都需要学习。学什么?如何学?为啥学?田家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艰苦奋斗、自学成才的学习精神,对于今天某些不注重学习的人尤其是某些领导干部来说,对于服务党政领导的秘书来说,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永远都是一笔值得借鉴和吸取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学习他的学习精神,应当注意树立几种意识:

1.树立 “只有学习才能前进”的意识。田家英说:“我们缺乏的知识当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理论。如果站在工作岗位上的干部不能够不断地从学习中提高自己,逐渐学会和熟悉新的事物,如果不能改造自己的经验,充实并提高我们的政治水平,增强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就会成为鼠目寸光的小人,成为只图眼前利益的所谓 ‘实际家’,乃至腐化堕落,为时代,为革命,为人民所抛弃”;[15]P118“不学习,就不能正确地前进;不学习,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不学习,就不能更好地巩固胜利、发展胜利,就不能取得新的胜利。 ”[16]P123因此,学习是前进的动力,是智慧的源泉,是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爆炸”的当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要在这样的社会中立足而不致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地、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只有学习,才能站在时代的潮头,把握时代的脉动,紧随时代的步伐。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更应注意学习,因为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文化理论水平如何,将决定他思想素质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强弱。只有勤于读书学习,思想境界才会更高远,看问题的视野才会更开阔,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更多更好。

2.树立读无字书的意识。从实践中学习,掌握实际知识,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田家英汲取了毛泽东读无字书的思想,并淋漓尽致地运用到他的秘书工作之中。今天,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环节、轻实践能力的训练,对照田家英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这种教育模式无疑有待改进。在实践工作中,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既不学习履行好工作职责所必需的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更不注意下基层以察民情、求民意、集民智。对照田家英的向民学习、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深入农村、工厂、商店的调查研究,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就更需要改进。

3.树立为履职学习的意识。田家英自始至终把学习看作是改造自己和改进工作进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有效途径,也就是把学习看作是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因而博学、精学、苦学。在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知识、技术和能力需求,而任何人都很难事先就准备好干好某一工作所必需的全部知识与能力等要素。因此,为了适应岗位和履职的需要,往往是边干边学,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只有这样,其履职所必需的知识与经验才能逐渐地丰富起来,工作能力才能由弱变强,才能成为业务能手、工作骨干。如果到了某一岗位,而其原本不具备该岗位的知识,不但不积极学习,反而消极待岗,不思进取,那到头来只能被岗位所淘汰。因此,我们树立为履职而学习的意识,不仅对个人前途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家、对社会也能作出更大贡献。○

[1][6][8][9][10]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12][13][15][16]田家英.学习“为人民服务”[M].学习杂志社,1951.

[3][5]倪良端.少年田家英[J].党史文汇,2005,(3).

[4]曾自.父亲田家英少年时代的梦想[J].传记文学,2003,(4).

[7]姚志成.读好无字书[J].群众,2010,(2).

[11]方国雄.秘书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王茜.试论田家英“文必切于时用’’的秘书写作思想[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猜你喜欢
田家英秘书工作
秘书不在 等
不工作,爽飞了?
【最有才华的秘书】田家英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选工作
“京兆书生”田家英
我的商务秘书 等
田家英的爱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