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音频广播节目的思考

2012-08-15 00:52何海燕
科技传播 2012年6期
关键词:数字音频广播节目音频

何海燕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 100040

全球地面无线电广播正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型,不同地区的转型方式各不相同。随着各种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数字广播完全取代模拟广播已是大势所趋。虽然目前数字音频广播还没有在国内全面推广,但对全球数字音频广播加以了解并思考相关的节目制作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1 数字音频广播的几种标准

数字音频广播目前的标准主要有DAB、DAB+、DRM、DRM+和HD-RADIO。

1)欧洲的尤里卡-147 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是第一个数字音频广播技术。DAB采用MPEG II编码。其工作频率范围是47MHz-3GHz,地面广播最佳的工作频段是现今已被FM广播占用的87-108 MHz频段。DAB的覆盖有三种方式:地面(DAB-T),电缆或光缆(DAB-C)和卫星(DAB-S)。DAB每个频率可同时传送6套CD质量的立体声节目,每套立体声节目占用约250KHz的频谱。随着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技术的广泛采用,如今的DAB广播已发展成为高速移动条件下人们在接收类似CD质量声音广播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任何形式数据业务信号的传输,如文字、图片、电视节目等。DAB目前已经在欧洲和世界其它一些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应用;

2)DAB+是基于DAB的一个升级版本,DAB+比DAB有一些技术上的优势。DAB+采用了MPEG4 AAC+ v2 编码,在一个复用通道内能够广播更多的电台节目,其优化的系统更适合无线广播的现场直播业务,还可以实现 MPEG 环绕效果。另外,DAB+一项重要的设计准则就是短暂的频道再调谐响应时间 (短暂的频道切换延迟);

3)DRM(Digital Radio Mondiale)是针对 30MHz以下的数字AM广播。DRM工作频段与现今的模拟调幅AM长、中、短波广播完全相同。DRM应用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带宽保持模拟AM的带宽(9kHz)。DRM系统采用一种带内同频IBOC(In Band on Channel)技术,能够在同一频率上同时广播模拟和数字信号。这样DRM系统不需要重新进行频率规划,很容易实现从模拟到数字的平稳过渡。原有的现代发射机都可以继续使用,只需增加数字调制器和进行部分改动便可以用DRM收音机接收到高质量的立体声节目,也可以用模拟收音机收到内容相同的模拟广播,只是声音质量并未改变;

4)DRM+是现有DRM标准的扩展,可以覆盖30MHz~174MHz频段,使在波段Ⅰ和波段Ⅱ(FM波段)进行数字声音广播成为可能。采用MPEG4 AAC+ v2 音频编码,支持MPEG环绕。采用OFDM调制,带宽仅96Hz。能支持速度高达300km/h的移动接收;

5)HD-RADIO(High-Definition Radio)基于带内同频IBOC技术,是美国根据其广播频谱分布情况的市场需求而开发的一种数字广播标准。它基于现有的广播AM和FM频段,也无需新的频谱。HD-RAIDO采用MPEG4 AAC+ v2 编码。它利用OFDM数字技术,将新的数字信号放置于现有AM和FM边带中的任意一个之上。常用的模式是同时联播,即将同一个节目以模拟和数字两种格式进行发射。以前的广播接收机将忽略数字内容,而HD接收装置将接收常规的模拟信号和独立的数字信号。

2 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

数字音频广播有几个特点:一是频率的使用效率有提高;二是音频质量方面有改善;三是提供了数据附加通道,可以伴随音频传输诸如文字、图片及视频片段等多媒体信息。数字广播信号的发送由信源部分和信道部分组成。将数字视频、音频和多媒体数据信号进行编码后,经过传输复用电路复用为信源输出信号,再发送至相应的信道进行传输。

数据附加信息根据所提供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跟节目无关的附加信息,诸如新闻、天气、交通、证券、紧急广播等等,二是跟广播节目相关的附加信息业务,此类数据业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提示类信息:如电子节目指南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动态标签、个性化电台、订阅服务、台标及状态显示等等;二是广播节目的即时录制和回放等服务,方便用户收听;三是文字信息:如节目中的新闻标题及摘要、目前播放的音乐信息及歌词显示等等,以增强用户的听觉体验;四是图像信息,如节目中涉及到的图片或视频片段等等,给受众以视觉冲击。这些数据附加信息的显示,简单的可以通过新型文本信息服务Journaline(一种针对低比特率需求而特别提供的分级分类的以文字滚动方式显示的信息服务),或是幻灯片放映模式显示,复杂的可以采用网站的形式显示。

3 我国数字广播的开展

我国早在1996年就在广东省开通了DAB数字音频广播先导网,随后在广东省的部分地区开始了DAB试播,主要用于本地数字广播业务,后来又随着技术发展开始试验多媒体业务。北京地区的DAB(DMB)广播是从2006年开始的。北京奥运会期间,DAB推出了16套音频广播和6套视频多媒体广播以及3套数据广播。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数字音频广播仍处于地方性广播阶段,还没有在全国推广。

我国将采用什么标准的数字音频广播,直到2011年才开始浮出水面。国家广电总局广科院计划推出新的数字广播标准CDR(China Digital Radio),来推动中国广播的数字化,并且这个标准在广电总局十二五规划中将会在各地很快得到部署。其实广科院从2007年底就开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研究,目前已完成了调频频段系统传输方案的设计,计划启动中波调幅频段系统研究工作。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在牵头进行业务形式和复用技术等的研究。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数字广播方式,比如卫星广播和互联网广播。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CMMB虽然主要是为手机电视服务的,但是它同时也提供广播服务。它采用卫星和地面无线广播方式,利用S波段卫星信号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支持25套电视节目和30套广播节目。目前提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当地的广播节目各一套。另外,互联网也为广播提供了一个广阔发展的舞台。随着宽带互联网和播放器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广播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流行时尚。国内各大电台也正抓紧时机,大力发展互联网在线广播。

4 关于广播节目可视化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INTERNET还是DAB等数字音频广播,这些只是不同的传播手段。数字音频广播提供的数据附加通道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广播信息可视化。所谓可视化是指有关广播的信息可以通过视觉得知,或是通过视觉得知广播信息从而被吸引去收听广播、关注广播。目前国内已开展数字音频广播的电台并没有完全进行数字广播内容的制作,大多只是简单地把模拟音频节目经过模数转换后进行数字播出,或者利用数字广播附加通道增加了数据广播来发布一些公共服务信息。作为广播电台来说,内容才是吸引听众的核心。虽然现在数字音频广播在国内还没有全面推广,但是关于多媒体内容的制作和播出,我们可以通过INTERNET在线广播进行探索。

4.1 节目场景可视化

广播直播节目的场景通常有两类:一是广播直播间,二是直播活动现场。过去广播直播间和电台主持人对听众来说,一直比较神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可遥控摄像头、小型切换台以及简单的灯光照明等手段,将传统的广播播音间变成简易的电视演播室,然后将视频信号压缩、发布上网。这样听众在网上收听节目的同时就可以选择收看直播间的视频画面。这种形式在制作嘉宾、名人访谈等节目时效果非常好。在直播活动现场,则可以通过在音频直播车上配备小DV摄像机、切换台和必要的通话装置,或者搭建适合网络直播的EFP设备,对活动现场进行拍摄并切换,然后将视音频压缩上网播出。这样在进行现场直播活动的时候,受众通过网上在线广播不仅可以听到传统的声音,而且可以看到活动现场的画面。另外,在卫星采访车上配备照相机或小DV,使得记者在外采访拾取声音的同时,拍摄画面及视频片段,把声音和画面同时传回台里再上网,可以给听众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些经典节目在做视频直播的同时可以进行录制以实现之后的点播,来弥补广播媒体稍纵即逝和只可听不可看的缺陷,使广播成为可听、可看的新媒体。

4.2 节目内容可视化

把广播节目的声音转化为文字,在听众收听或点播的同时,还可以阅读。把节目中涉及到的背景资料以及不能详细在广播节目中予以介绍或展示的内容,如视频片段、图片和文字等等罗列出来,供听众点击查询。比如:体育节目中谈及某个运动员时,观众可以点击相关信息了解该运动员的情况介绍、历年比赛成绩以及精彩照片和比赛视频片段。另外,播放某首歌曲时,除了可以把歌词附上或像卡拉OK方式显示歌词外,还可以把歌曲演唱者、歌曲所在CD等相关文字、图片等信息提供给听众供选择点击。总之,充分利用已有的音视频及图文资源,实现节目直播和点播,使广播变成可存贮、可查阅、可下载的媒体。

4.3 节目互动可视化

传统广播的互动方式是热线电话,之后有了短信互动和网站BBS互动这种文字互动方式。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开辟记者嘉宾访谈网络视频互动、多媒体博客互动等新领域,实现主持人、记者、嘉宾以及听众之间视频、音频和文字的同步交流,实现图文互动直播。电台节目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之间的互动,不仅能促进广播节目中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真实地、可视地交流,还可以为节目提供丰富的文字及视音频、图片素材。

可视化是针对数字广播的特性而言的,不是将广播改为电视播出。数字广播的可视化可以弥补传统广播的短处,改变传统广播媒体有声无形、转瞬即逝、不易查阅、不能贮存的劣势,构造以听为主,可视、可交流、可存贮查阅的广播新形态,从而实现广播从听觉媒体到视听两用媒体的一次跨越,为广播开辟出一片新的发展空间,势必会增强广播的社会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1]吴彝鼐,董年初.数字音频广播(DAB)的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上)[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2,29(4).

[2]吴彝鼐,董年初.数字音频广播(DAB)的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下)[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2,29(5).

[3]刘蒙.美国广播新形态一瞥[J].现代视听,2006(1).

猜你喜欢
数字音频广播节目音频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基于FPGA的多协议数字音频信号发生方法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数字音频广播信号接收系统及其软件架构
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