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法玛新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

2012-08-15 00:50王洪杰张万峰王贵平曲嘉林王百峰杨振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0期
关键词:膀胱炎电切术泌尿外科

王洪杰 张万峰 王贵平 曲嘉林 王百峰 杨振涛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 大庆 163453)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为一种慢性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有恶变倾向 ,可作为癌前病变对待[1]。自1899年Stoerck首次报道以来,逐渐被泌尿外科医生所重视,近年来报道明显增多[2],由此也产生多种治疗方法。2004年5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56例,应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法玛新(注射用表柔吡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性11例,女性45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49.6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尿频、尿急、尿痛,其中排尿困难7例,血尿15例,下腹部疼痛2例,均经膀胱镜取病理,确定诊断为腺性膀胱炎。其中,膀胱两侧壁5例,输尿管口区8例,位于膀胱颈区12例,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31例。其中,5例合并膀胱结石,5例合并前列腺增生症,13例患者伴有膀胱颈后唇抬高或膀胱颈纤维化。患者入院后均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生化常规、泌尿系超声、静脉肾盂造影、CT等检查。

1.2 治疗方法

56例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采用OLYMPUS电切镜,汽化功率170~180W,电凝功率60W,冲洗液为5%葡萄糖液,电切所有病变组织及周围2.0cm正常黏膜,深及浅肌层。如果病变区域位于输尿管口周围,应在电切前先置入输尿管导管或双J管,再切除病变组织,尽量不使用电凝;留置的输尿管导管或双J管可根据具体情况于术后1天或1个月后拔除。伴有膀胱颈抬高或膀胱颈纤维化患者,可电切膀胱颈至纤维环或脂肪组织。合并膀胱结石者同时行气压弹道碎石术,合并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TURP术。术后根据具体病情留置尿管3~7d。灌注方法:采用无锡辉瑞公司生产的法玛新(注射用盐酸表柔吡星粉针)作预防复发灌注药物。法玛新50mg加生理盐水30m1,经导尿管灌注入膀胱内,并顺时针四个方向转换体位,保留1h后排出。以后每周一次膀胱灌注,共8次,每月一次,连续10次,每次用药量为法玛新50mg,10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膀胱镜下未见异常或膀胱黏膜活检报告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大部分改善,偶有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正常,膀胱镜下未见异常或有少量、散在病灶残留者;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改善后症状又再次复发,膀胱镜检查或膀胱黏膜活检无改善者。

2 结 果

56例手术均成功,术中无严重出血和膀胱穿孔、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36个月,平均16个月。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一次,观察膀胱黏膜情况,并选择性复查膀胱黏膜组织活检。其中45例治愈,8例好转,有效率(治愈加好转)94.6%;3例复发而再行经尿道电切手术,术后均重新作膀胱灌注治疗,现未见复发。全部患者复查膀胱镜均未见癌变。

3 讨 论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膀胱上皮黏膜和黏膜下黏液腺的增生性病变,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目前普遍认为是由膀胱感染、梗阻、结石、泌尿系置管等慢性刺激引起[3]。有国外学者对此病统计后认为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4]。腺性膀胱炎常见临床表现是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及会阴痛,排尿困难和镜下血尿,部分患者有肉眼血尿,并发肾积水可出现腰酸、腰胀等不适症状。腺性膀胱炎同慢性膀胱炎及膀胱肿瘤等疾病相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因此对于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反复出现尿路刺激征的患者,应考虑患有腺性膀胱炎的可能。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有恶变的倾向,有可能导致膀胱腺癌[3],如出现腺瘤样增生,应高度怀疑恶变;腺体膀胱炎伴有结构紊乱和非典型增生亦是恶变的重要信息。B超、CT等辅助检查对诊断腺性膀胱炎的作用不大,确诊仍须依靠膀胱镜检查和病变组织病理活检[5]。膀胱镜下见病灶形态多样,常见病变呈绒毛样或呈片状浸润型滤泡样水肿隆起,亦有黏膜无显著变化型,此型易漏诊[6]。病变主要累及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后尿道,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目前该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容易复发。

腺性膀胱炎现无确切治疗手段,目前治疗主张首先去除膀胱的慢性感染、梗阻、结石等诱发因素,再处理膀胱内局部病变。随着微创内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已成为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手段,微创技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单纯的膀胱灌注化疗及传统开放性治疗目前已较少采用。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手术创伤小,切除局部病变组织的同时,可将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症等致病因素术中一并处理。对于熟练掌握经尿道电切术的医生,采用此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治疗费用较低,疗效确切。如术后腺性膀胱炎复发可再次手术治疗。目前,经尿道电切术被认为是治疗腺性膀胱炎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后预防复发的关键是术中切除病变组织的深度和广度,应切除病变组织及其周围2cm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可达浅肌层,术中需注意避免损伤输尿管开口和确切止血,防止术后出现肾积水和活动性出血。

腺性膀胱炎具有多中心性的特点,所以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而膀胱内灌注抗肿瘤化学毒性药物可预防腺性膀胱炎复发及癌变。理想的灌注药物应该是被膀胱黏膜吸收最少,局部毒性低的药物。法玛新是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为一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部位是细胞核。本品的作用机制与其能与DNA结合有关。体外培养的细胞加入法玛新可迅速透入胞内,进入细胞核与DNA结合,从而抑制核酸的合成和有丝分裂。已证实表柔比星具有广谱的抗实验性肿瘤的作用,对拓扑异构酶也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表柔比星分子进入膀胱黏膜后24h左右,药物自固有层和浅肌层逐渐减少,48h后完全消失[7]。因此,法玛新灌注后膀胱刺激症状轻,患者耐受性好。本组56例患者中无严重全身毒副反应发生病例,亦无因不良反应退出实验者。

经尿道电切术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安全性高,手术易于普及、推广。同时,术后联合法玛新行膀胱灌注治疗,可有效抑制病变恶变,防止病变复发。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法玛新膀胱灌注治疗为腺性膀胱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1]Kastanm B,Zambetfi GP.Parc-ing p53 in the cytoplosm[J].Cell,2003,112(1):29-40.

[2]陈志强,马胜利,吴天鹏,等.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1):60-61.

[3]张循亮,王晓雄,曹静.腺性膀胱炎[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7):413-414.

[4]Gomez dos Santos VG,Burgos Revilla FJ,Garcia Gonzalez R.Glandular cystitis. Endovesical steroid treatment[J].Arch Esp Urol,2000,53(5):461-464.

[5]梅骅,陈凌武,高新.泌尿外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9-682.

[6]刘一道,蚌凌青,汪桃生,等.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13(2):136-137.

[7]Nakagawa S,Kojima M,Nakao M,et a1.Fluorescence,micorscopic study on absorption of adrlamycin through the rat bladder epithelium[J].Tohoku J Exp Med,1987,153(3):227.

猜你喜欢
膀胱炎电切术泌尿外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行为治疗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简介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分析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