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对策思考

2012-08-15 00:48王帮能谭云廷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2年3期
关键词:丰都县气象灾害

王帮能,张 一,谭云廷,巨 辉

(1.重庆市丰都县气象局,重庆 丰都 408200;2.重庆市梁平县气象局,重庆 梁平 405200)

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对策思考

王帮能1,张 一1,谭云廷1,巨 辉2

(1.重庆市丰都县气象局,重庆 丰都 408200;2.重庆市梁平县气象局,重庆 梁平 405200)

在调查研究重庆丰都县、梁平县为农气象服务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气象为新农村服务的现状;农村、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指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性地提出4项对策措施,以期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为基层气象台站提供借鉴参考。

新农村;气象服务;气象问题;对策措施

1 引言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规划。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气象部门在过去的几年中,为“三农”服务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气象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内容、方式、手段、效益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改进完善。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气象为“三农”服务也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新农村气象服务现状

2.1 气象为农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据统计:丰都、梁平县所有乡镇安装了区域自动气象站,能够实时监测天气演变情况;所有乡镇设置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可以实时接收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全部开通广播、电视天气预报和12121、96121气象信息电话,方便群众收听收看;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丰都县35个、梁平县9个;建立了气象灾害短信发布平台,可在第一时间向县领导、部门、乡(镇、街道)、气象信息员以及有关人员发送气象预警信息;配备了突发事件应急器材和人工影响天气火箭炮,可以实施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抗旱防雹、森林防火等需求的人工增雨消雹作业。

2.2 气象为农服务领域持续拓展扩大

丰都、梁平等地气象部门在开展传统的农业气象月报、农业气象情报、土壤墒情分析、农业气候评价、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作物产量预报的基础上,在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上也做了有益尝试和探索。积极与农业、林业、畜牧、水利、烟草、国土等部门联合,开展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增强了“三农”防灾减灾能力。比如:丰都县开展烤烟系列化专项气象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布局气候论证;梁平县开展梁平柚系列化专项气象服务,都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2.3 气象为农服务宣传扎实深入,覆盖面逐步增加

近5 a来,丰都气象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科普宣传栏等媒体宣传农业气象、雷电防御、防灾减灾等方面知识,专门印制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指南、防雷减灾宣传资料、挂图等8万多份,《丰都气象历书》10万本,防雷知识光盘1 000张,发放到农村千家万户,扩大气象宣传渠道,增强了气象为农服务的宣传力度。此外,举办3期气象灾害知识培训班,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达1 800余人。

3 新农村亟待解决的气象服务问题

3.1 农村农民获取气象信息有限

经笔者调查:丰都县十直镇楼子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该村有2 642人、886户,户平均电视拥有率99%、固定电话拥有率97%、手机拥有率88%、电脑拥有率0.6%。有线电视已开通,广播已通但大喇叭极少播放,宽带网络未通。村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主要靠中央电视台、重庆卫视的天气预报。手机气象短信几乎没有,拨打“12121”对电话费有顾虑,气象电子显示屏只有乡镇上能看到,受益农民很少,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刚起步,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2 “三农”所需针对性、实用性、个性化的气象信息匮乏

据调查:农民最需要关键农事季节有针对性的气象信息产品而不只是天气预报,一些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则更需要专业化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例如:水稻播种、移栽、收获时的天气情况、打药施肥时的天气如何是农民关注的重点;水果、蔬菜大户及专业合作社特别关注低温阴雨、雷雨大风、暴雨洪涝、伏旱高温天气。目前,大多数气象台站掌握农业适时动态信息不足,所提供的时效性、针对性强的服务产品十分缺乏,难以满足新农村需求。其次,气象信息传播渠道不够畅通,基层尤其是农民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得有价值的气象信息。再者,短期气象预报准确率比较高,中长期预报相对较差,但农业生产往往需要中长期天气预报,这与实际需求还有差距。

3.3 农民气象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欠缺

笔者在丰都县楼子村、龙头村的走访调查发现,基层村干部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有所认识和了解,但80%以上村民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缺乏认识和了解;利用气象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很少,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这种现状导致农村基层种植养殖盲目性比较突出。比如:丰都县某镇,未经气候论证引进香蕉种植遭寒潮冻死而失败。再如: 2011年,楼子村、龙头村农民大多靠经验播种水稻,结果播种时间偏早,虽然采取了保温措施,但因播种后长时间低温阴雨,仍然造成近一半的农户水稻烂种烂秧。

3.4 农村住宅防雷设施亟待解决

农村住宅雷电事故隐患非常严重。农村经济水平差异比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雷设施相对好点,但像丰都县、梁平县这样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落后、防雷意识较差,房屋防雷措施几乎没有,即使安装避雷装置也鲜有合格的。据笔者调查:丰都县、梁平县农村住宅多为2层楼房和1层砖瓦房,山区还有一些土墙瓦房,这些房屋极少有防雷措施。调查发现有的农民不懂技术,随便在房顶一角安根1~2 m高的避雷针,用4 mm粗的铁丝接在一根角钢上,打入地下50 cm就算防雷装置,不仅不防雷反而引雷导致事故。目前,就连新农村建设项目农民新村也很少有合格的防雷装置。

3.5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不健全

农业气象服务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气象服务队伍较弱,一个县(区)气象局,人员仅几人到十几人,难以满足全县几十个乡镇,几十万农民群众的服务需要。除农业气象基本站外,其他气象站农气人员是兼职,对农业气象不熟悉,致使服务针对性、专业性不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除农业气象基本站外,其他气象站农气人员几乎是兼职,对农业气象不熟悉,致使服务针对性、专业性不强。二是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和保护属薄弱环节,盲目开发甚至破坏农业气候资源的情况时有发生,局地小气候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开发潜力巨大。三是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力度不足,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所需的气象保障服务没有得到满足。四是气象部门与农、林、水、畜等部门的合作程度较低,有的气象局存在只管服务不管效果的情况,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功能还有待挖掘。五是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水平和农作物产量预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 搞好新农村气象服务的对策措施

4.1 强化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升新农村防灾抗灾能力

当前,要借助“重庆永川模式”发展的契机,着力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把关键农事季节的重要农业气象信息融入突发事件应急预警平台发布,为各级领导指挥农业生产当好参谋。按照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要求,建议各县(区)逐步建立农业气象信息和灾害预警预报平台,以提高农村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健全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培训农村气象信息员,壮大气象信息员队伍;完善农村广播大喇叭建设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每年向基层干部群众印发《气象历书》;努力创造条件,在农业产业基地或重点专业村安装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这些都是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解决好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措施。

针对农村住宅防雷隐患严重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将农村防雷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农村防雷减灾责任制、雷电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和雷电灾害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气象主管机构切实履行辖区内农村防雷安全管理职责,增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指导农民采取经济实用、科学合理的防雷措施。加强农民新村和危旧房改造避雷装置的图纸审核、施工监审、竣工验收工作,把好新房建设的防雷关。对农村危旧房屋防雷装置改造,建议各级政府给予农民适当的补贴,有关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新建或完善旧房防雷设施。

4.2 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第一、增大农业气象服务资金、人员、技术的投入,特别是要抓好县级农气人员培训、制定精细的农气服务方案、保障农气所需的经费和装备。第二、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的建设,提高新农村趋利避害的能力。第三、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分析评估,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引进和推广农业项目。第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保障作用。第五、全面开展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气象预报,为各地统防统治提供有效信息。第六、进一步做好土壤墒情监测预报,给各级领导指挥抗旱当好参谋。第七、提高粮经作物气象产量预报水平,为各级政府制定调控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4.3 拓展加深农业特色骨干产业气象服务,促进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一般都是当地的支柱骨干产业,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成为新农村气象服务的亮点。因此,依据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布局,扩大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专项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尤其要围绕特色农业骨干产业项目,扎实搞好产中、产前、产后系列化气象服务,做到产前有预报、建议;产中有跟踪、指导;产后有分析评价。例如:重庆黔江区、丰都县开展的烤烟系列化专项气象服务就获得烟草部门的欢迎和好评。

农业特色骨干产业项目和设施农业一般是公司+农户模式或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因此,搞好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的气象服务是关键环节,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应该与他们形成互动,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等新技术,通过建立服务联系卡、气象短信服务平台、为农服务QQ群等形式,在关键农事季节或灾害性、转折性天气出现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及相关措施建议等信息,指导他们科学生产,帮助解决实际气象问题。

气象部门杜绝闭门造车,尽量与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渔业、蔬菜、水果、烟草、蚕桑等部门合作,实现部门间资源共享;与农、林、水、畜等部门联合开展服务合作和技术攻关,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规避气象灾害风险,进一步提高气象为新农村服务的能力。

4.4 探索气象科普、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的有效途径

从学生抓起,编印一本好的气象科普教材,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到学校,让学生去普及、提高、带动全社会,像对学生普法一样去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从农民抓起,把农民和农民工的气象科普放在重要位置,制定符合农民实际和口味的气象科普宣传方式,比如:宣传挂图、气象历书、气象灾害防御手册。通过对学生和广大农民的气象科普宣传和教育,从而逐步提高全民特别是农民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和水平。

5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给气象服务工作带来了纵深发展的机遇,气象部门应该抓好这个机遇,把为农服务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让政府和农民更加满意。新农村气象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虽然不少,但只要在为农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上拓展创新,在为农气象服务环节上更加扎实、细致,新农村气象服务前景可期、大有作为。

[1] 霍治国,王石立.农业和生物气象灾害[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2] 矫梅燕.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J].求是,2010(6):56—57.

[3] 刘煜,卢美伟,冯振家.加强县级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2):32-34.

[4] 陈明艳,黄汝红.农业气象服务“三农”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增刊1):124-125.

[5] 龙建军,任道龙.加强雷山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思考[J].贵州气象,2010,增刊:202-203.

[6] 谢和林.绥阳县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工作思考[J].贵州气象,2011,35(1):63-64.

[7] 贾天清.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构中的安全社区(村)发展[J].广东气象,2010,32(6):48-50.

[8] 唐军奎.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探讨[J].陕西气象,2011,(6):37-39.

[9] 倪超,夏金.涪陵区气象信息进农村的思考[J].重庆气象,2011,37(2):4-6.

P49

B

2012-02-29

王帮能(196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面气象测报、农业气象工作。

1003-6598(2012)03-0058-03

猜你喜欢
丰都县气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丰都县科协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重庆·丰都县梦幻南天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