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问题学生形成家庭因素浅析

2012-08-15 00:51◆孙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心理

◆孙 雪

(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如东友好小学)

农村问题学生形成家庭因素浅析

◆孙 雪

(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如东友好小学)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主要表现在品德、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家庭因素尤其重要。它包括家庭自然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的社区环境、家庭的人文环境以及家庭氛围、家长文化背景、家庭人际关系与家庭的教育方式等诸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重要影响。探究其影响,捕捉其规律,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的制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 形成原因 问题学生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实现,素质教育的实施,一些学校逐渐形成了少数“问题学生”。这些学生是学校,家庭教育面对的难点,也是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学习或道德,心理某一方面欠缺,对是非判断不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社会接触面的增加,与父母接触机会的减少,加之有些父母的不闻不问,学校教育方式的限制,加之独生子女、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等的增加,造成了问题学生的增加。我通过对一些学生的研究,以及对一些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他们的家庭因素方面的原因,供家长参考。

一、家长对教育评价方式跟不上节奏

一些家长对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对新课改中教师引领的学生活动认识不到位,学生的学具不能完全准备或不准备,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旁观者”。多数学生的家庭教育目的单一,家长很少关注孩子学习成绩以外的领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个性特长”“心理素质”较为忽视。

二、农民家长的教育步伐跟不上节奏

就本地实际情况,有些农村山大地多,虽然收成不多,但地多,靠天吃饭,只能“薄天出大地”。多数家长又要外出打工,家中又缺少对孩子的辅导时间,孩子放学后往往要帮助家中干农活和家务,而且有些学生家离学校比较远,早起晚睡,作息时间严重不足,加上大多数学生家长本身就文化水平不足,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学生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

三、部分家长与教师不能配合教育学生

近几年教师待遇的提高,农村农业的一再欠收,教师与部分农民的贫富差别增大,一些思想老旧的农民心理就有些不平衡,不管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如何,一旦成绩不理想,就埋怨老师,而且教师想找家长,他们避而不见,个别家长爱找教师的麻烦,久而久之,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致使教师难以教育。教师在处理问题中言行不当或无意中伤害了学生,个别家长就上访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给教师加压,使教师处于两难境地;更有学生不接受教师的批评、调动座位等,当众辱骂教师,甚至出现结伙、勾结外校学生殴打报复教师,这类事件家长不闻不问,致使无法处理,导致教师失去尊严,学生更加肆无忌惮。

四、小生意家庭家长对孩子的疏于管理也是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农民的观念也逐渐转变,使他们步入了各行各业,特别是一些小生意,如开饭馆、卖杂货、摆地摊等,这些学生家长为了招揽生意,常常忙与生意;更有家长给一些地摊小老板打工,工作时间长达十一二个小时,导致家长没有给孩子做饭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接触的时间严重不足,孩子放学与什么人接触,做什么都不太清楚,很少有精力过问孩子的学校生活,使孩子目标模糊。

五、独生子女及隔代抚养等因素是问题学生产生的一个原因

随着每户人家的孩子的减少,独生子女的增加,他们从小就很少有同伴陪玩,也有部分父母在外工作,打工等原因,隔代抚养也随之增加,祖辈给孙辈浸注了过多溺爱,对孩子听之任之,言依计从,孩子成为家中的“太上皇”,“为我独尊”,好吃懒做,往往出现过分自私,难于融入集体,或出现心理孤单,过分苛求于他人交往,对钱物漠不关心,作为交友工具。有些孩子就连做作业出现家长代替的现象,学生把种种恶习带进学校。近几年,父母离异和后婚现象的增加,使一些离异孩子心理上受到极大的创伤,孩子的心理无处寄托,不时向离异父母索取钱物,大肆挥霍,以及单亲家庭及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性格的不稳定。

六、几种特殊情况浅析

有些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家中辅导半夜或聘请家教,导致孩子活动时间严重不足,产生厌学心理,上课精力不集中。有些学生当教师问及为什么不好好学时,他会很自豪地说,我有“家教”,学校不学到家中学一样,出现过分依赖父母或家教的现象。一些孩子随父母工作或打工地的变动不断迁转学校,这样产生了学校间复式教学与单式教学、小班额与大班额、教师教学方法上给学生形成差别障碍,这些学生为了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文环境、地域环境,会产生心理负担,无意中转化为问题学生。有些家长成天的喝酒、赌博,严重的家庭暴力,使这些学生将这些恶习带进学校;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开放,学生产生早熟心理;一些网吧无人过问,只能面对学生开放。

七、农村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因素的制约,低智、聋哑儿童只能就近入学,加之班额、教师精力各方面因素,这些孩子只能在学校保证安全管理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学校的发展及教育,给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带来严峻的挑战。学生的教育,不仅仅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校生活,还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道德行为,这样就会减少问题学生,避免他们步入歧途,值得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解石三大因素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