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育

2012-08-15 00:51王红伟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分组分层同学

◆王红伟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二十中学)

浅谈分层教育

◆王红伟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二十中学)

除去个别特长班之外,大部分班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同。在课改逐渐深入的今天,虽说将学生教育好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但是在学科上同班学生的巨大差异还是会给教师带来巨大困扰。如何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想学,爱学?分层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渠道。那么,分层教学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具体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又在哪里?阐述了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具体给出了分层教育在一线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分层教育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布卢姆曾经指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并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指出,只要在时间、方法以及条件适当的前提下,这一切都可以被改变,最终全部可以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而适当的方法及条件从何而来?大多数一线教师都会面临一种痛苦:班级学生良莠不齐。过多的任务,过快的节奏,都会让班级大部分学生压力增大,身心俱疲,最后的结果就是学习兴趣的丧失。而仅仅照顾基础又失去了对学生们教育的最初目的,如何解决?这就需要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分层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完成学习目标。那么,如何实施分层教育呢。

一、备课

备课,不应该仅仅准备上课过程中的书面问题。对于课堂上的任何细节都应该在备课中有所体现。虽然课堂上要有必要的变通,但是准备工作越完善,就会使得课堂教学越顺畅,一气呵成。所以,备课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1.了解学生,备课首先要背学生。课程改革后,填鸭式教学逐渐的淡出视野。一线教师们开始逐渐摒弃旧有的“满堂灌”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正成为教师们的共识。那么,如果不了解学生,这“主体”实在无法谈起。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的现在学习成绩、心理特点等,多了解学生才能使备课更具有针对性。

2.学习目标的规划。因为现有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的同时又具有一般性。一般来说,学生反应速度慢,基础又不好,并且学习兴趣也不浓厚的学生以下称为C层,所面临的第一目标应该是双基的培养;反应速度慢,但是学习刻苦的同学称为B层,应该在基础之上要做到熟练,并且能灵活的解决常规题型;而反应速度快,基础牢固的学生称为A层,这样的学生应该在此基础上,多去培养创新能力,并且在数学思想的培养上,加大要求。

二、授课

课堂才是师生交流的最直接平台,所以,授课的工作做得如何,应该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如何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所有教学思想的共同目标。分层教学的课堂也同样要注意必要的引导,讨论,学生小结,适应训练,巩固提高,课程总结等环节。在这样的环节中,教师要发挥一个引路人的作用。除此之外,分层教育的授课还有一些特别的要点需要做到。

首先,在授课之初,将学生是适当的分组。一般来说,应该像备课时考虑的那样,分为3组。但是,稳定的分组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所以,分组的进行要同时兼顾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对分组情况进行流动处理,这在无形中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并使授课时讨论更加深入。

其次,授课时的问题配备要有层次。具有不同层次的问题,才能真正的实现分层。当然,这样的课堂又将给教师带来更多的任务,这在对教师驾驭能力的要求上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但是,这也将是对教师的一种促进。

除此之外,不要忽略学生的带动作用。学生之间的鼓励、刺激,往往会带给其他同学更大的触动,无论是教还是学的一方,都会在分组活动中有所得。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思想会不断在潜意识中萌生。像重点、难点的总结,可以多让小组讨论之后C、B类学生作答,再配合类别流动的灵活机制,学生的好胜心理将会被激发,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练习

练习要分课堂上的练习与课堂后的练习作业。在课堂上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是学生先注重基础,然后总结方法,思想,最后还能对问题进行延伸。并且对难度稍高的问题,要设置一种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效果。而课后的练习也如同课堂一样,应该对基础,方法,思想,延伸等做到逐渐加深的效果,教师应该精心准备习题作业。可以设置必做,选做等分档试题,让学生理解。这样,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的。并且由于组别差异而产生的习题差异,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完善自己。

四、评价标准

分层评价并不仅仅是课后的评价,应该是贯穿于教学始终的。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不尽相同。如对C层同学更多的要表扬,鼓励。有时可以采用二次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所谓二次评价,简单来说就是对C类同学的错误答案给予时间去思考改正,让他自主得到正确的答案,这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影响。而B层同学的评价就应该更加具有指向性,使他们知道学习目标,明白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树立超越他人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不断完善。A类同学的评价就要更加严格一些。对这类同学的评价需要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不足,保持谦虚、严谨、刻苦的学习态度。产生对自己的竞争心理,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达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对事物的看待方式也不同。虽然说分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但是对学生分别对待却会对某些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要在学习中对暂时稍差的同学鼓励表扬,而对暂时较好的同学严格要求。使每一类的学生都具有积极向上奋斗的目标,而同时又不会因为与同学的纵向比较而产生心理失衡。总之,保证因材施教的同时,采用分层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准备充足,并要怀有一颗细致、公正的心。那么,每个学生的眼中都是充满希望的。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猜你喜欢
分组分层同学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分组搭配
雨林的分层
怎么分组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分组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