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情绪行为障碍幼儿行为干预的实践研究

2012-08-15 00:51梁丽雅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行为障碍小朋友情绪

◆梁丽雅

(浙江省新昌县新昌幼儿园)

离异家庭情绪行为障碍幼儿行为干预的实践研究

◆梁丽雅

(浙江省新昌县新昌幼儿园)

2000年,我园离异家庭儿童只占园总人数的2%左右,但到了2011年,总数已占幼儿园总人数的10%左右。这些孩子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脆弱、更敏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这些离异孩子中,存在情绪行为障碍的儿童占到80%以上。主要表现为恐惧情绪、退缩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以此类孩子为切入点,就家庭干预和幼儿园干预这两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实践经验。

情绪行为障碍 家庭干预 幼儿园干预 游戏治疗法

近年来,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把离婚变成了很平常的事。在这一场场家庭战争背后,受伤害最大的往往就是瞪大眼睛在一边茫然无助的孩子。离异家庭的孩子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脆弱、更敏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这些离异孩子中,存在情绪行为障碍的儿童占到80%以上。主要表现为恐惧情绪、退缩行为,攻击性行为等。所以说离异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个社会问题,也是学校,老师不得不面对,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以上这些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情感冷漠,内心封闭,与人交流困难,无法合理处理各类关系,对社会缺乏责任感,严重者会造成心理变态,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在已有的对单亲儿童(包括父母离异和父母早逝)心理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侧重运用以下策略:(1)强化成就动机;(2)营造和谐环境氛围;(3)指导调节不良情绪情感等。在学习参考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本文主旨离异儿童,结合个案的实际情况及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我的改进计划分为两块,即家庭干预和幼儿园干预。

一、家庭干预——找回丢失的“爱”

营造和谐环境氛围,共同制定三方配合公约。俗话说,治病要“对症下药”,此类孩子主要病因来自家庭,所以争取孩子家长的配合,最大程度降低离婚这一消极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帮孩子寻找失落的父爱和母爱,从而逐渐消褪他的家庭的恐惧感。这是计划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1.首先分别对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家访,告知孩子的情况,让他们知道孩子现状。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将会对孩子一生造成严重影响。缺乏爱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会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在家访前,教师对家访的内容及言语进行了深思熟虑,因为这毕竟涉及到家庭的隐私,会引起反感,所以教师要用真诚的态度,恳切的言语得到家长的信任,才会引起家长的共鸣,争取家长的良好配合。

2.共同制定合理的三方配合公约。通过这些努力,逐步消褪孩子家庭,对父母离婚这一事件的恐惧情绪,增强其内心的安全感。

二、幼儿园干预——行为的主流回归

确定干预对象需要改变的行为,如学习交往;建立自信,减少退缩回避行为;学习关爱她人。

策略一:用游戏治疗法学习交往

1.跟踪观察指导时间的设定。根据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当被动交往成为习惯以后转化为主动的交往需要,这是计划中尤其关键的一步。所以设定的两人游戏的跟踪观察期为三个月,以出现主动交往行为21天后停止。

2.选择游戏治疗的执行者。这个孩子必须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及抗挫能力。

3.设计游戏,跟踪观察,适时介入指导。

第一阶段:两人游戏,使他们建立与一个朋友的亲密关系;第二阶段:多人游戏,使他们建立与许多朋友的亲密关系。

策略二:在学会主动交往的基础上,选用行为塑造法学习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减少其退缩行为

首先要选择一个行为起点,如可以选择“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这一行为作为减少其退缩行为的行为起点。通过学习模仿,到简单尝试,给予肯定鼓励,然后激发其大胆地表达的愿望,培养和增强此类孩子的自信心。

策略三:在执行策略二的同时,用模仿示范法学习关爱她人

此类孩子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关爱,所以也不懂得如何去关爱别人,可以让他们喜欢的朋友带着他去关爱别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小动物,让他们体验原来关系别人,帮助别人是这么愉悦的一种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去关爱别人。

三、干预结果

1.家庭干预效果

在走访和家庭公约的共同作用下,此类孩子的家庭关系明显趋于好转,孩子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安全感也有所增强。

2.幼儿园干预结果

从被动交往走向主动交往;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退缩行为减少。具体表现为:

⑴举手次数逐渐增多。

⑵回答问题质量的提升。从一开重复别人的答案到能有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并大胆表达。

⑶回答问题时声音逐渐增大,同时伴随着一些紧张行为的减退。不再脸涨得通红,很多紧张动作,如扭衣服,口吃,等也逐渐消失,在回答问题时,眼睛能和老师对视。

⑷愿意上来表演一些简单的节目,从合作表演开始逐渐过渡到独立表演。

在集体面前能大胆举手发言后,对老师或小朋友的一些邀请也不再做拒绝,能和小朋友一起跳邀请舞,能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念儿歌。最后,能独立上来为小朋友们表演节目。

学会关爱,照顾他人。通过模仿学习,这些孩子学会照顾植物角里的动植物,能坚持为花草浇水及给小金鱼换水,这些小事,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同时也让他们对自我价值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在老师的帮助下,这些孩子开始尝试为全班小朋友服务,如当值日生,帮老师做餐前准备等。这些工作更树立了他们在集体面前的形象,改变了小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

[1]方俊明.当代特殊教育导论[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周兢.学前特殊儿童教育[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郑静,曹家正,邵惠玲.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梁淑芬.儿童游戏大全[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行为障碍小朋友情绪
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的研究
超声心动图评价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心脏形态及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常做噩梦要当心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