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探究空间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美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2012-08-15 00:51高冬侠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直觉周长美的

◆高冬侠

(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麻营小学)

创设探究空间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美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高冬侠

(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麻营小学)

数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体系,其教学离不开直觉、猜想、观察、实验、探索、美感等非逻辑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更要注重直觉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美的鉴赏培养,增强审美意识和直觉洞察力。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审美意识

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怎样的呢?新理念下的课堂,教与学应呈现出:教师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教师善于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热情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究和创新中获得知识;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创新的乐趣、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数学情感来自于对数学本身的内在美的追求

我试着给数学变了脸,用美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圆的周长”一课,以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观察到圆在生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语言表述生动,气氛和谐热烈。告诉学生:我们生活中的圆真是无处不在啊!所以有人这样说,这世界因为有了圆,才变得如此美妙与神奇,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它的奥秘,好吗?这样学生体验到数学是美的,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游戏,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执着的追求。不难发现,一个数学学业成绩出众的学生,他对数学的学习是充满热情的,能够从数学的学习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认为数学是美的,学习数学是一项令人愉悦的活动,并且乐此不疲。

二、数学兴趣来自于对数学本身的内在美的感受和欣赏

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哲学家康德指出:“兴趣是任何思想情感都具有的能力。这是一个原则,兴趣滋养着促进施展思想情感能力的条件。”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对某种学问的了解越深入,理解越透彻,就可能产生一种乐趣。“圆的周长”一课,以一场不公平的比赛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出示问题,“你能帮老师找到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吗?”此时,从学生眼神中,你会读懂什么叫善良与智慧。经过同学们的小组合作,学生告诉我,他们找到五种方法,分别是:让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在直尺上直接读出圆的周长;用纸条绕一周,再测量纸条的长度即圆的周长;将圆形的纸片对折几次后,测量一条弧的长度,通过计算,也就知道圆的周长;用软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用有刻度的剪刀,直接剪出圆的周长。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真让人大开眼界,不得不为这些小大人们惊叹。他们在探究学问范围内自己又有所建树,经过认真思考、能独立探索,能够解决的问题,经过由困惑到喜悦的情感变化,获得心灵上的满意就会产生更大的乐趣。

三、数学活动来自于学生再创造美的过程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要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求欲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只有让学生在探索、创新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从而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课堂上适度的表扬与鼓励后,揭示新的问题,这些解决圆的周长的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还不能给这场比赛进行公正的评判,这下可把他们给难住了。此时,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问:“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谁能说一说是什么?”学生回答:“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的4倍。”适时的给予鼓励,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与它其中的哪条线段有关呢?请大家观察这两个圆(大、小两圆),猜一猜:这两个圆中,哪个圆的周长长?哪个圆的直径长?学生会很容易地找到问题答案。让学生明确:圆的周长越长,直径就越长。圆的周长越短,直径就越短。圆的周长和直径一定存在着一种关系,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的过程中,相信我们的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探索的欲望,他们的表现将超出你的想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缺乏挫折的体验,学生难以形成对待数学的积极探索态度,也很容易导致原有的数学态度向平淡的、消极的方向发展。通常教师要多方位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积极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加强数学情感的培养,立足于发展个体,开发潜能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和主动的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解题策略的掌握,思想方法的运用,并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在于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活动体验感悟了多少。”更为进一步的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可能成功的。为此,数学教育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让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才可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智能发展。

数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体系,其教学离不开直觉、猜想、观察、实验、探索、美感等非逻辑的方法。发明靠直觉,美感是源泉。数学不仅是抽象的演绎体系,还是美的乐园。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更要注重直觉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美的鉴赏培养,增强审美意识和直觉洞察力。

猜你喜欢
直觉周长美的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圆的周长
拉马努金——天才的直觉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