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00:51陈新云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教给数学课学习动机

◆陈新云

(山东省青州市黄楼小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陈新云

(山东省青州市黄楼小学)

从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教给学习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 数学能力 学习兴趣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数学恰恰是抽象枯燥的。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宽松教学环境,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诸如在教学中,学生错了允许重答,其他同学不能嘲笑,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的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的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遇到问题允许大胆猜想。这样一来,学生就不怕上数学课了,每到数学课总有一种余兴未尽感觉,使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被激发出来,学习效率自然高效。例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计算”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桌的面是什么形状?如果要在课桌四周用铝合金做边框,大约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求材料要多少实际就是求黑板的什么?使学生的思维马上集中到求周长上。接着我再问:“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找所需条件,最终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二、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农艺技师,养猪、养鸡专家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才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三、教给学习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时,我们往往只重视基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时,我们往往在重视基础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教学的同方法。

1.教给学生会使用教科书低年级使用教材重点应放在观察上。新课本大量使用了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在指导学生看书观察时,可根据儿童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采用以下顺序:

①观察图,了解意图和要求,能按一定顺序观察,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②按图意要求,会操作摆学具,并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

③会按图意要求填数、填符号或计算;

④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学习应用题做准备。

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者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课最忌讳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应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表露出来,让他们说出是怎么想的,或是怎么理解的。

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操作技能是指需要利用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去严重忽视这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很少甚至根本不考它。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低年级教学,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在训练中,我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我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步,我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有的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像测量这样的操作,我重视让学生到现场去练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

低年级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高年级教材中线段图较多。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

小学低中年级,数学课上的写很重要,如一年级学写等号不用格尺,既要规范又要快。再如规范地书写数字、答题等。计算更为重要,强调规范书写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不容忽视,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不图准,这样是不行的。

(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

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没有检查的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二看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给数学课学习动机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A Father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有趣的数学课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培养问题意识,触摸数学课改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