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00:51◆周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常识小孩子

◆周 颖

(四川省西昌市马道幼儿园)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周 颖

(四川省西昌市马道幼儿园)

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孩子对某些安全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第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第四,选择生活场景,强化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五,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最后,让孩子进行实践,在实践中积累安全知识。

幼儿 自我保护 能力 培养

幼儿的保护体现的不仅仅是对生命的基本尊重,其还是对一个社会有序发展的直接体现。然而,近些年来,有关幼儿的意外事故不断发生,这些事故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幼儿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对相关安全常识的理解的造成的。这对我国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那么如何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呢?

一、对基本安全常识的教育强化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还处在一个最基本的层面,因此对幼儿进行比较深刻以及抽象的知识教育是很不可取的,这不符合幼儿思维的发展规律。因此,在对幼儿安全常识教育的时候,应当将重点放在幼儿一般的生活常识方面,越具体、越形象越好。比如像:

(1)睡觉的时候不把杂物放到床上,嘴里不含着东西睡觉。

(2)进餐和饮水的时候,先用手试试碗或杯子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烫伤。

(3)下楼梯的时候会扶着栏杆,而且不相互推搡拥挤。

(4)过马路的时候走人行道,遵守交通规则,会识别绿灯等交通标识。

(5)幼儿独自在家的时候,不随意为陌生人开门,会要求对方下次再来。

(6)对陌生人给的玩具、食物等不随意接受,不跟陌生人走。

(7)会使用电话求救,知道使用110报警电话。

(8)对于小件危险物品,如别针、纽扣、硬币等不放入口、耳、鼻中。

幼儿对许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家长或者幼儿园的老师为了教育方便的需要,可能会直接禁止幼儿去做某些事,甚至对幼儿的活动范围做出硬性限制。其实这样的做法对幼儿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不过在不对幼儿做出过多限制之时,一定要使得幼儿懂得一定的安全知识,不然造成后果之后就将追悔莫及。

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仅仅满足于对幼儿安全常规知识的教育是不够的,也不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因此还必须要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树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一个人养成了好的习惯,可以避免许多危险情况的发生,但好的习惯取决于好的行为,好的行为又决定于好的习惯,所以在孩子幼儿时期一定要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从孩子日常的穿衣、吃饭、和朋友一起游戏等方面入手。将上文提到的诸如安全常识应用其中,加强对孩子日常生活行为的培养训练,孩子能够独自完成的事情就让孩子独自完成,绝不越俎代庖,通过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在行为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将自我保护意识根植于其习惯之中,进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安全生活环境

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对于幼儿生活环境安全性的建设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应当包括良好的、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创设。这方面可以从幼儿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公共环境这三个与幼儿密不可分的三个大环境入手。要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导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安全的生活环境就是摆脱幼儿收到意外伤害的最合理、科学、有效的办法。幼儿园、家庭、社会公共环境等都应当加强防范和安全检查工作,保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四、根据生活情景,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教育

幼儿期的孩子都具有活波、好动、有强烈好奇心等特点,但是由于受天生的条件限制,他们的体力和能力都非常有限,并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因此,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就需要老师或者家长能够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对生活细节处处留心,随机对孩子进行教育。特别是对于已经造成了伤害的某些行为,老师或者家长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因为教育素材的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对于幼儿来说更具有说服力,他们也更明白某些行为带来的危害后果,从而在今后能够有意识的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偶发事件、突发事件,教师或者家长应当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随时为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提供直接的生动素材。比如,在幼儿园,有个小孩子上课的时候没有坐好,从小凳子上摔了下来,结果导致手流血了。这个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件事情指出不好好坐的危害,并教育孩子怎样坐好,避免受到某些类似的伤害等。对幼儿自我保护教育采用现实中的直接素材是因为孩子亲眼所见,更能够感同身受,在心理上对这些危害产生一定的害怕感觉,孩子受这种害怕心理的影响在今后会自然而然的避开类似危害,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同时能够根据对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学会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真正的自我保护。

五、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有些孩子对安全知识也比较了解,对某些后果也非常的清楚,然而由于天生好动,性格也比较淘气、贪玩等,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结果导致明明知道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但是由于其贪玩,忘记了注意事项,将安全问题扔在了脑后,最终使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也使得周围的人受到了伤害。比如,在河边玩水,每个小孩子都知道在河边玩水是很危险的事情,但总有一些小孩子贪玩,结果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亦或是某个小孩子比较贪吃,由于控制不住自己,吃了陌生人给的东西,导致上当受骗等。针对这些由于小孩子自控能力不足导致的后果,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注意增强小孩的自控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幼儿的自我保护能从根本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六、为孩子提供实践活动,从实践中积累安全知识

在实践中获得的自我保护能力往往更具有实效性。家长和教师可以要求小孩子做一些端椅子、擦桌子、扫地、端开水等事情,并告诉他们做这些事情的诀窍,并指出出现问题时的应对措施。比如,在端开水的时候出现烫伤的时候,应当怎样进行处理,如果有些严重的话,则要教育他们学会拨打求救电话。为了加深小孩子的印象,还可以通过模拟演练进行演习,比如,某个小朋友家里着火了求救的场景,小朋友可以模拟怎么向邻居求救,如何打119,如何在求救的过程中描述对方需要的信息等。幼儿通过这种实践,会积累需要的自我保护知识,进而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孩子对某些安全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第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第四,选择生活场景,强化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五,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最后,让孩子进行实践,在实践中积累安全知识。

[1]萧芳.幼儿的自我保护及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

[2]张绿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5).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常识小孩子
靠不住的常识
常识:哪杯更冰凉
在梦里,我们都是小孩子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藏好了吗
开心图片汇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