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视角与忧患意识的交融——叶庆瑞《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即景》赏析

2012-08-15 00:49苏艳霞
中学语文 2012年32期
关键词:国耻即景诗性

苏艳霞

诗性视角与忧患意识的交融
——叶庆瑞《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即景》赏析

苏艳霞

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即景

叶庆瑞

即使30万株树木

砍伐 也是一项浩繁工程

30万具身躯倒下

一夜的年轮

是一圈坚固的南京城

即便30万块岩石滚落

也是一次巨大的山崩

30万颗头颅落下

迸不出火花

唯溅出一片哭声

即便30万美元

半个世纪的欠空

也该偿还一个民族的血本

并非在留言簿上

签一个合资的梦

前来凭吊的丰田轿车

依然开出战车的威风

我担心那揿动快门的手

今后还会不会将扳机扣动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宽容、豁达和坚忍的民族,但这些并不等于中华民族忘记自己的历史,尤其是那些给我们带来巨大创痛的历史事件。对日本,我相信每个中国人的情感深处,都有一种解不开、抹不去、化不掉的复杂情结,尤其是近年来,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只能使我们这种情绪愈加沉重。

请看,日本在干什么?他们屡次修改教科书,歪曲事实,美化战争,把侵略战争描述成“拯救亚洲人民的正义之举”;他们与美国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在我台湾问题上大做文章;他们的领导人一次又一次参拜靖国神社,而神社门口有这样一行字——“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于是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一千多名战犯以英雄的身份接受膜拜——恶徒与英雄齐名,战犯与烈士共舞;他们的法庭一次又一次驳回那些受害者的申诉;他们遗留在中国的化学武器又伤害到了中国无辜的百姓;特别是近日来,他们的“钓岛”闹剧愈演愈烈,简直是荒唐透顶,疯狂至极!

请看,我们某些中国人在干什么?近些年来,我们某些人总是乐于张扬成就,而羞于谈论国耻,我们的国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早已经被经济利益的追逐挤到了地狱的深处,甚至出现了国人“在历史疤痕上掘金,在民族伤口上找乐”的现象。例如,在一些风景区,某些人穿上日本军服,身跨东洋战刀,耀武扬威,拍照留念;某些旅行社派人化装成“日本鬼子”当导游,以取悦游客;有人企图利用南京大屠杀中妇女被杀戮的事实,拟拍一部全方位展示女性肉体的影片;有的商家推出卡通游戏,内有日本军人欺侮中国百姓的内容;有的国人见到日本来宾卑躬屈膝,极尽谄媚。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后,再来品读南京诗人叶庆瑞的这首《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即景》,愈觉其有着特殊的含义和深刻的分量,我们也由衷地为诗人精湛的构思、睿智的洞见所叹服。“30万株树木/砍伐”、“30万块岩石/滚落”、“30万美元/欠空”,诗人用另一种生动的方式重现了三十万中国人在六个星期内被残酷杀戮的事实,这就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历史,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兽暴行。诗人避开对大屠杀过程和场景的正面描述,避开直抒胸臆,采用含蓄委婉的笔致,选用几个精心构筑的意象,用十分独到的诗性视角,引起人灵魂深处的强烈震荡和深深的思索。中华民族应该怎么办?重温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牢记国耻,自强自立,奋发向上,勇猛精进,不让历史重演!诺贝尔奖得主维厄瑟尔警告说:“遗忘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历史会告诉我们关于未来的一切,正如诗人所担心的——“那揿动快门的手/今后还会不会将扳机扣动”,军国主义的幽灵仍在中国上空游荡,难道不是吗?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国耻即景诗性
「雨中」即景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窗外即景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雨中即景
铭记国耻
勿忘国耻,听奶奶讲
雨中即景
匠心与诗性

中学语文2012年32期

中学语文的其它文章
水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