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式管理的利弊及其制度创新分析

2012-08-15 00:49宜宾学院陈云岗
中国商论 2012年11期
关键词:家族式家族企业民营企业

宜宾学院 陈云岗

1 家族式管理模式

1.1 家族模式的含义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民营企业,往往选择家族式管理模式,即让企业的重要职位由一位家族强有力的人物来担任,让其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而在中国,民营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是一个显著特征。

1.2 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所有者就是经营管理者,企业内的中高层管理职位也常为本家族亲友占据,短期内的管理磨合成本较小。作为所有者的利益诉求可以通过亲自担任经营者这一角色来实现。企业主由于具备所有者、经营者合二为一的优势,有更为高度的责任心,能准确把握市场机会,采用灵活经营策略,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迅速立足和发展。

2 家族式管理的优势

目前,我国有近70%的私营企业采用了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但是从资本总量上看,近76%的企业主的个人资本占有公司绝对优势地位,并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大量事实证明,家族式管理是民营企业进行原始积累时较为实用和有效的模式,其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2.1 融资成本和管理成本低

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常常利用血缘、亲缘关系获得创办企业所需的物力资本;正由于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和其相关的社会网络,使民营企业能以非常低的成本迅速聚集资本和人才;此外,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高度统一,企业利益和家族利益的高度一致,使得企业十分重视成本控制和资金控制,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较快完成原始积累,获得竞争优势。

2.2 投资决策果断,市场反应迅速

家族式管理常常以家长制的集权领导,企业决策高效、迅速;因为家族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家族成员对企业外部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市场变化的信息能够很快地传递到每位企业成员,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也较为畅通,决策者的意图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2.3 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

在民营企业创业的初期,大多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作为所有者,企业主自己必须谨慎决策;一旦失误,企业主和家族其他成员所拥有的资本便会付诸东流。这种特殊的产权制度是减少企业决策失误的重要保证。在家族式企业里,当经营权与所有权都集中于创业者一身时,这些经营管理者不仅拥有重要的决策权,同时家族的控股者可直接决定这些经营管理者的聘用和辞退问题,从而就不存在代理成本的问题了,即使有代理成本也是很低的。

3 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3.1 决策方式、决策程序不科学

家族企业初期能够成功,在于集权决策适应了当时小规模企业的发展。大部分的企业家也亲身体会到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独断带来的利益。独断在商场中通常是果敢、善断的代名词,正是这种“独断”使得民营企业家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取得成功。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独断性”对企业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封建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容易出现因个人喜好、信息不准确造成的决策失误。

大中型企业要求决策应建立在准确的信息来源、客观的信息分析、以及管理层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而这些方式与程序,恰是习惯了“拍脑袋”式独断决策的民营家族管理人所欠缺的。

3.2 产权单一

大部分的家族企业都是由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出资,在对外整体的产权是统一的,但内部的产权界定往往不明确,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管理层出现内耗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和长远的发展。

当企业逐步做大,企业资产增加,家族成员之间的竞争就越来越激烈,管理层出现互相制约,企业出现动荡,所有资源不能统一分配使用。由于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统一的,企业所有者为了防止自身的权利流失,拒绝外来资金的进入,因此在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快速发展时,管理者往往无力也不愿注入资金,丧失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机会。

3.3 企业管理层个人素质难以提高

由于企业创业初期如有暂时的良好发展,给企业家造成了经验比各种人才更加实用,经营成本也更低,所以对人才的储备只停留在表面。家族式管理会选择只培养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企业的资金来自家族自身,企业家不希望企业被其他外来人员控制,所以大力培养直系亲属或者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

但通过裙带关系上位的家族成员自身资质难以有主动性的提高,加之大部分属于富二代,缺少父辈的敏锐眼光、拼劲、学习动力,未必能胜任企业的中高管理位置。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现代公司制度,而这恰是多数家族的核心人员所陌生的东西。

3.4 短期投机行为严重,缺少企业文化

由于企业者个人自身素质的局限性,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往往是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没有重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造成很多家族企业只是短期存在,无法做大做强。家族式管理难以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也没想过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忽略造成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无法进一步发展壮大,又造成企业发展只能从事属于短期投机行为,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5 企业组织效率低,内耗严重

家族企业的大部分员工一是有血缘关系,二是有特殊关系,这些俗称“关系户”在工作中往往不能认真负责、高效高率。虽然这些人一般比其他员工的贡献小,但因为他们的特殊关系而获得与之不匹配的利益,甚至争权夺利。更有甚者,凭借与老板的特殊关系,利用职位以损害企业为代价谋取不当私利。“关系户”之间互相防范、内耗、也让企业的利益蒙受损失。这些严重打击和限制了企业的管理与激励机制,对非家族成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不容小觑,进而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6 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缺失

首先,民营企业的工资待遇、福利制度没有吸引高技术、高素质人员的能力。

其次,由于家族企业的采取家族式管理和任人唯亲,高技术人员和高素质人员害怕自己进人企业后自己的才能被埋没,而远离家族式企业。

再次,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中长期人才培养机制,相反,简单地把企业员工当作赚钱的工具,人才培养开发工作没有系统的进行。

家族血亲观念在家族管理中常常深入骨髓,使企业无形中倾向于排斥社会优秀人才。选择人才范围的狭隘,无疑会限制企业发展,企业对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 家族式管理制度创新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为家族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随外国资本的冲击进一步加大,如果继续实行原有的家族模式,企业很可能破产倒闭,企业曾经习惯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4.1 实现多元化产权和科学的决策程序

大部分的家族企业都是单一的产权,单一的产权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化经济趋势,限制企业的发展。家族企业要逐步摆脱这种单一的产权结构,打破资产的封闭结构,应通过整合社会资金分散企业产权,实现企业的股份化,逐步向现代化企业过度。

企业实行股份制,实现多元化的产权模式,一是通过外来资金的吸收入股、和其他企业合并以及合作、企业上市等手段进行企业升级。二是将企业家族成员的股份分散于中高层员工,股份的分散也意味着企业风险的分散。

产权一旦多元化,决策高度集权的情况即可获得缓解,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建立董事会等,是股东利益诉求的必然。企业的重大决策,应获得董事会批准,以有效避免个人主观决策的盲目。

4.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包括企业日常的运行管理,人力资源、营销、成本、财务等多方面的制度创新。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我国的家族企业向国外的家族企业学习借鉴,吸收好的管理的制度。

企业实现所有权多元化之后,应以现代公司制为蓝本,尽快建立起董事会、监事会、职业经理人共同治理公司的基本制度,再结合国情,创造出既确保家族合法利益又充满活力的新型公司制度。

4.3 提高领导者个人素质

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具有企业家素质。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提高,可通过自身提高、政府和社会扶持两方面来走。首先,企业领导者自身要主动学习,不断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总结经验,提高个人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其次,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企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规范经营行为。

4.4 重新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每一个家族企业都具有一定初级企业文化,这种初级企业文化在创建者创业的初期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企业能发展的基石。但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企业文化变革。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变革,应抛弃传统家族中非理性的观念,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现代企业文化。特别是应抛弃原有的任人唯亲的用人观念,要把家族成员与非家庭成员公平对待,树立“公平、公开”的制度,所有员工都应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让企业员工以企业文化为荣,将企业文化逐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5 实现企业的专业化管理

企业专业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标志。它强调转变企业所有者的思想观念,打破传统家族管理的模式的束缚,最终实现职业经理人管理。要逐渐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减少企业所有权者对企业经营的阻力,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实现员工的工作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的统一,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抛弃原有的在选拔人才上所有权者一人集权的机制,大力提倡基层员工大胆竞争中高层领导,提倡从企业内部、外部广泛选用人才。

5 结语

家族式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创业的初期,但不利于企业后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家族式企业的含义、大致情况以及家族化管理模式的含义和特点,说明家族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的意义以及方法;通过进行制度的创新以及对这些方法的分析,将我国的国情、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同我国传统思想相结合,从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的内部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本文认为,家族式管理制度的创新的要点在于,要把传统的亲缘关系管理模式和现代公司制良好地结合起来,使民营企业所有权多元化、决策程序科学化、人才专业化,从而获得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民营企业成为中国经济框架中起到稳定作用的基础性力量。

[1]周红萌.浅谈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5).

[2]家族企业的发展[J].财经观察,2008(7).

[3]王宣喻,苟茜.股权分散下的华人家族控制:广东温氏集团的实践[J].南方农村,2010(5).

[4]蔡建华.消费安全的商品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10).

猜你喜欢
家族式家族企业民营企业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探讨
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家族式纺织服装企业的融资模式研究
浅析企业家族式管理问题
浅析企业家族式管理问题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传·承
浅议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