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2012-08-15 00:49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李良波
中国商论 2012年11期
关键词:信贷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李良波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各行业不断涌现出一批中小型经营规模的企业,其不仅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推进了城乡建设的进程、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据有关调查发现,在我国单一年度信贷总额中,中小型规模企业的信贷仅占有10%的比重,而通过对信贷难易度的问卷调查表明,在我国近六成的中小型规模企业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甚至有24%的企业认为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近乎为零。目前,我国中小型规模企业迫切需要金融制度、融资模式给予保障与支持,以此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本文就从金融制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同时提出几点建议。

1 我国基本金融制度的结构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获得国有大型银行的信贷难度较大,而中小型银行与社会金融机构的信贷率较低,从而使企业处于融资渠道狭窄的尴尬境地。国有商业银行,面对中小型经营规模的非国有企业的信贷申请,往往受产权关系影响、为避免风险而不予以批复、支持,而国有企业的信贷申请在我国金融体制的保障下有效规避了风险。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为提高其政绩、稳定当地的就业率,仍然存在人为干预、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动向国有大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现象,从而忽视了中小规模企业的信贷需求。就我国当前的总体情况来看,营利性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掺杂着多种非市场因素,而并非单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金融机构与国有银行的信贷决策。多年来,国有大型银行、非国有商业银行的等金融机构均是将大型国有企业作为信贷服务的首要选择,此种局势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中小型经营规模的企业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面对融资渠道狭窄、信贷流程不畅的局面。此外,在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形成一个与非国有盈利组织相适应的非国有金融机构、部门,社会经济环境中缺少能够充分满足中小型企业信贷需求的中小型非国有银行,而一些已投入运营的合作银行、城市银行的等中小型社会金融机构,由于其规模较小、资金储备较少、经营机制僵化等原因,无法承担起支持广大中小型企业经营、发展的重任,甚至有部分的中小型社会金融机构在国有大型银行的影响下,盲目效仿信贷经营理念、放贷模式,以至于信贷对象侧重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在此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进行金融制度改革与完善,拓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2 我国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实行贷款风险责任追究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国有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通常会认为向国有企业与经营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较小,对于已生成的风险也多归结为政策行、技术性原因;而面向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信贷申请,往往会认为出现风险的几率较大、可能会出现以贷谋私的情况,以至于一些国有银行、大型金融机构的基层信贷在岗人员对中小企业存有抵触心理、畏贷情绪。此外,目前我国许多银行都已实行了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要求各行信贷人员按期回收全部贷款本金与利息,虽然没有在有关文件中加以描述,但在实际的信贷运作、业务操作中,多数银行均已规定放贷款项出现问题应由经办人员负责处理、清收,倘若没能在有效期限内回收本息,将予以严惩、辞退,加上多数银行并未针对贷款处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采取措施,造成许多信贷人员无为而安。在此种制度的影响下,信贷人员的消极情绪、畏缩心理,大幅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率,从而导致企业融资困难。

2.2 信贷审批与管理制度的不合理

目前,我国现行的金融管理制度、信贷审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中小型经营规模企业的支持力度。近些年,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创新的同时,侧重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支柱性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与部署在金融政策、制度上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国有商业银行与大型金融机构往往会集中有限的资金,主要面向国有企业、大型项目、优势产业、品牌客户提供信贷服务,以至于没有余力支持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自我国针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实施比例管理以来,逐步下达、落实并执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机制,由此便赋予了大型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自主增加贷款的权利。然而,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影响下,就我国各大银行的总行而言,不仅没能增加赋予分支、基层银行的信贷权利,反而会部分上收。此外,一些大型国有银行所制定的国际化、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迫使总行上收主体经济城市以外县、乡级地区支行的贷款审批权限,而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正处于县、乡级区域中,支行信贷授权的减小造成中小型企业的信贷申请需要逐级上报、审批,程序的繁杂、信贷成本的增加、审批时间的延长,大幅降低了中小型企业获取贷款的几率,即使信贷申请得到批复,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贷款项的即时作用,使企业丧失市场机遇。

2.3 信用法规、制度的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与社会金融机构在向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并没有针对其信用规范合理、完善的法规、制度,即使有部分金融机构自行制定了规章制度,但对于中小型企业信用规范缺少法律保障。信用法规、制度的缺失,造成一些地方政府、社会机构及企业的经济行为缺乏约束、管制,以至于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违规、违法、违章操作,最终导致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恶化。当放贷款项出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时,通常会追究信贷决策人员、经办人员的主体责任给予严惩,而对于债务人并没有采取惩处措施,以至于在风险不明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申请存有排斥、抵触心理,加剧了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

2.4 担保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部分的大型商业银行与社会金融机构,虽然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申请建立了贷款担保体系,但在法律上并未明确担保机构的行业主管、地位、工作性质等,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与业务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多数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较少,没能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而担保机构与当地政府部门之间性质划分也不够明确,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自行运作。此外,担保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社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运作存在一定矛盾,其主要强调的是与客户共同承担风险、获取利润,而银行则较为注重放贷款项的安全性。由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担保机构很难促进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间的业务合作,更无法改善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

2.5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多数中小型规模的企业与国有银行、社会金融机构之间存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其主要是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往往存有违规、违法业务操作等问题,而大型国有银行主要是针对大型项目、国有企业的信贷服务需求来确定经营理念、信贷资源配置、机构设置的,对于大宗批发贷款业务的办理较为适用,从而无法准确判断中小型企业真实的生产能力、运营情况、财务状况。由此便提高了银行防范随意更改信贷资金投向、拖延还款、报表造假等问题的管理成本,加上中小企业经营、生产的变化较快,信贷频率较高、贷款金额较小,导致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此外,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所持有固定资产的规模较小,一般均无法满足国有银行信贷担保、抵押的要求,而国有银行、社会金融机构基于风险因素也可能主动放宽、降低贷款条件,以至于企业融资困难。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几点建议

首先,国有银行应重新制定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经营、发展的支持力度,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储备一些经营效益与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型客户,最大限度地发挥布局调整、机构改革的机遇与作用,组建完备的中型企业信贷队伍,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与企业间沟通、合作,从而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需求。对于中小规模的社会金融机构,应明确其市场定位,在支持、促进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树立其核心地位与主体作用,不断改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近些年,在我国县级以下的地区中,随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逐步撤离、退出,中小社会金融机构应当承担起扶持中小型规模企业经营、发展的主力角色。大中城市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社会金融机构,应重点突出其在扶持中小型企业中的关键作用,积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大型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向当地周边尚未设立网点的城市扩张、延伸。总之,为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必须充分发挥城乡合作金融机构的力量,建立多方位、多元化的信贷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信贷申请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应综合考虑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及特点,不断改进、完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针对中小型企业信贷服务次数多、金额小、时间紧等特征,国有银行与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财务状况,适当调整、改进信贷审批管理制度,创新设计、合理编排、科学研发符合中小企业信贷需要的金融服务品种,在开户、结算、还款等事项上提供最为直接、快捷的服务。对于一些经济效益较高、品牌信誉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可有针对性的推行授信制度,优化配置管理机制与审批程序,调整、放宽信贷申请条件,为其提供绿色通道,使中小型企业在有效的期限内获得贷款,减缓融资压力。

最后,应进一步拓展、丰富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倡导股票市场融资方式,积极鼓励经济效益、运营情况较好的中小型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吞并临近破产、亏损严重的上市企业,从而实现上市融资。现已上市的中型企业,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而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企业,可发展创业板市场融资。此外,进一步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开拓、发展,不断改进、完善、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合理、完善的债券发行审核制度、信用评级制度,以多方位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应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保守的金融理念、管理思想,制定合理、科学的经营战略计划,适当调整、放宽中小企业的贷款标准、条件,加大支持力度才能真正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

[1]李玉玲.关于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的策略研究[J].北方经济,2008(14).

[2]韩光道.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国有商业银行难放贷的症结分析与对策[J].金融论坛,2005(05).

[3]章继刚.中小企业融资谋略——后金融危机(2009—2010)时期中国靠什么赢得竞争优势[J].公关世界,2009(12).

猜你喜欢
信贷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