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藏书管理思想及价值分析❋

2012-08-15 00:49
图书馆 2012年4期
关键词:田家英藏书文献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00)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当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使命,且这项使命的完成必然要依赖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协同推进。〔1〕其中,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其使命在于作为人类知识的社会传承的机构,促进社会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有序化,为人类文明进步组织、保存、传播知识。”〔2〕建设好图书馆有助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如何认识藏书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如何做好藏书管理?笔者试以毛泽东秘书田家英指导建立和充实毛泽东与中央政治研究室“图书馆”的藏书为例来阐释。田家英作为秘书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8年。在这18年中,通过田家英的辛勤努力,中央政治研究室资料组图书室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为毛泽东及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工作提供了基础。田家英在文献搜集、整理保藏、情报研究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资当今图书馆工作者学习借鉴。

1 搜藏广泛而有侧重

首先,根据工作需要和兴趣爱好广泛搜集文献以丰富毛泽东个人藏书。毛泽东一生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3〕。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虽工作繁忙,日理万机,但他仍然挤时间读书学习。但由于战争原因,刚解放时,其藏书还不到十个书架。田家英担任秘书后,毛泽东常让他大批购买图书,正如田家英夫人董边所说,他简直成了毛泽东的“购书大臣”。据给毛泽东管理图书报刊的逄先知回忆:毛泽东的藏书室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到1966年,据不完全统计,藏书已达7万余册之多。主要保藏有以下几类文献: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全集与选集;第二类是阐释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书籍,如政治经济学、哲学,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史书籍;第三类是有关中国历史书籍,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各朝纪事本末系列等;第四类是各种中国古书,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这样的类书、丛书到各代笔记体小说、随笔,从诗词、文论到市井笑话集;第五类是一些中国近现代名著,如《鲁迅全集》、《革命军》等;第六类是《辞源》、《辞海》、《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工具书。此外,还有一些译成中文的世界历史、政治、哲学、经济和文化名著。可见,毛泽东藏书室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书屋”,它更是一个门类齐全、自成一体、又适合毛泽东需要的小型图书馆书库。〔4〕为建设毛泽东的个人藏书室,田家英花了很多心血,他所做的贡献是不应忘记的,没有他的指导和具体帮助,建成这样的图书室是困难的。〔5〕著名作家叶永烈称田家英是毛泽东的“图书馆馆长”。

承担着为毛泽东置办个人图书室重任的田家英,自己每购得书籍,都先查看一下毛泽东那里有没有。曾任中华全国合作总社副主任的邓洁,知道田家英淘书的爱好,一次他们从没收敌伪的财产中,发现了一部乾隆武英殿本的《二十四史》,问田家英对之有兴趣否。田家英立即想到毛泽东还没有,便马上取回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对之异常钟爱,时常翻阅圈点,直至生命的终点。〔6〕

其次,指导并广泛收集文献以丰富中央政治研究室藏书。中央政治研究室(以下简称为政研室)刚成立时,藏书基础很差,需要补充大量图书资料。为做好搜集工作,爱书且擅长调查研究的田家英,非常关注且非常熟悉出版界新出了什么书和旧书摊上新摆出了什么书。

一方面,指导政研室资料组的同志及时搜集和做好处理工作。“他根据政研室工作的特点,提出要建设一个有特色的以近现代出版的有价值的平装书为主的图书馆。他多次对我们讲,对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等各方面的平装书要尽量多地搜集,同时还要购置一批丛书、工具书。”〔7〕他要求资料组的同志为公家购书时一定要节约用钱,有价值的想办法也必须买到;没有什么价值的图书一定不要滥花钱。有一次,田家英得知资料组购买到一套《中国文化史丛书》,其中缺了一本《中国疆域沿革史》。该书是1938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中国文化史丛书第二辑的一个分册。田家英认为这本书很有价值,在工作十分繁忙时,仍不忘反复叮嘱资料组一定要把此书找到配齐全套。

另一方面,他不辞辛劳系统而有侧重地搜集。田家英这位“购书大臣”,为丰富毛泽东的个人藏书室和指导政研室图书资料组收集文献,花了很多的心血。在北京许多书店,还有上海、杭州、成都、武汉、广州等文化名城的文物商店和古书店等地,都留下了田家英的搜书背影。他还经常同中央各机关和各省市机关联系,了解有无剩余的图书资料可以调拨,并派人去搜集。在田家英的多方联系和努力下,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送来一批报纸和刊物合订本,华北局撤销后,其图书馆的一批藏书也拨归给了中央政治研究室。为了收集“《大清实录》(当时在全国都比较难找到),田家英曾亲自给原吉林省委书记吴德同志写信,说明中央政治研究室很需要这部书。在田家英的积极建议下,南京第二档案馆编印了《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原国民党的档案)。田家英认为这部书很重要,他及时提醒资料组的同志们尽早与该馆馆长取得联系,将这部分资料收藏入室。正是这批材料,在后来政研室参与编辑《毛泽东选集》各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

通过田家英的指导和资料组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1955年至1958年短短的几年中,政研室从无到有,建起了一个藏书达十余万册的图书室,为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图书情报资源,同时也为图书资料组以后的图书建设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2 科学整理加强保藏

将有价值的文献搜集起来还只是藏书管理的基础,或者说是获取情报信息的渠道,面对数万或数十万册的文献,如何方便快捷查找,首先必须将文献进行科学分类。文献分类能起到类聚同一知识内容的文献的作用。如果对文献不分类或分类不正确,文献存放就会混乱,查找利用起来势必非常困难。随着政研室的图书资料搜集工作的继续,文献越来越多,分类已成了当务之急。在如何分类的问题上,资料组内曾引起了热烈讨论。有的同志主张按近代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奠基人之一刘国钧先生的图书分类法,这样分类比较容易;也有同志主张要突出政治,不妨自己拟订一个新的分类法。为此,田家英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一方面分类是一门科学,如果分类不科学,图书资料存放势必混乱;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政研室有关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方面的图书特别多的特点。因此在分类上要突出,单列一类,而不能完全按一般旧分类法去分类。”经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同意了他的意见。可见,田家英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方法运用十分娴熟。

那些闪耀着思想火花的文献,只有通过图书馆系统化整理和保存,才能世代流传,也才能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9〕。因此,田家英不仅从理论上指导大家,而且在实践中细节上要求更为严格。譬如说文献排架、管理、保藏方面,他特别嘱咐资料组的同志要区别对待精装书和线装书,精装书要把书挤紧,不让书皮翘起来;而线装书不能竖放,要平放,以免损坏。当他发现有的文献分类不准确,立即给予纠正,有时看到书架上的书排歪了,他都会随手把书放整齐。

3 精深研究提供利用

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保藏的最终目的是文献利用。文献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藏书工作者熟悉藏书情况,并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快捷而直接提供给利用者;另一方面是藏书工作者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在熟悉文献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加工然后再提供情报信息以资利用。

在田家英看来,搜集文献固然重要,但让文献在党的理论宣传工作中,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更为重要。在实践工作中,他一方面亲自进行文献与情报信息的研究。田家英对文献的深入研究和运用,首推是对马列及毛泽东著作的研究和运用,从他编写和审定《毛泽东选集》前四卷的近千条注释便能了解到这一点。他反复阅读毛泽东著作,并对其中重要和精辟的内容按问题分类加以摘录,后来该摘录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以《一个同志的读书笔记》出版发行,为宣传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田家英根据自己长时间积累的丰富文献,并结合当时的思想倾向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写了许多宣传和普及毛泽东思想的文章,发表在《学习》和《中国青年》上,后被《学习》杂志辑集出版《学习〈为人民服务〉》一书。这几例不仅说明了田家英注意收集、整理文献,更注意充分利用所积累的文献。另一方面他要求并指导政研室资料组在整理好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情报研究。为了做好文献资料的研究工作和办好“简报”,田家英号召大家刻苦读书,认真阅读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著作,广泛阅读历史、哲学等书籍和当时报刊上的理论文章,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论水平。他说:“你们的知识面越广,就越能及时主动地为‘简报’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他主张搞现代史的人,应当看过去的报纸,看我们党办的报纸,也看我们的朋友和敌人办的报纸。

4 田家英藏书管理的价值

一般而言,藏书管理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文献保障、社会教育、传递情报、文化娱乐等社会功能的实现上。但田家英所从事的藏书管理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其价值体现有所侧重或不同。

4.1 为党中央毛泽东提供决策咨询或参考。牛顿曾说,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0〕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的就是对前人理论成果的继承。实践证明,科学决策建立在丰富而完备的情报资料的基础之上。美国前总统卡特曾在美国图书馆和情报工作白宫会议上说:“情报信息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是国家资源,精确有用的信息对国家和个人来说,如同氧气对于我们的健康和幸福那样必要,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都是与情报信息活动有关。”〔11〕可见,情报信息之于科学决策所起的重大作用。田家英所领导的政研室正是为党中央、毛泽东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理论研究班子。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就在延安成立了政治研究室。政研室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根据国统区和沦陷区发行的各种报刊,研究国民党和日伪的情况,供中央参考和对外宣传使用。解放战争时,中共中央撤出延安,政研室停办。1955年,中央重建政治研究室。因此,在田家英看来,作为党中央的高层秘书部门做好藏书管理尤为重要。他认为,如果收集到的图书资料被中央领导同志采纳了,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他在指导政研室的藏书管理工作中,反复要求“要及时反映当前思想理论界的动态,发现有关理论上、学术上的新思想、新见解,提供给各个研究组参考。”〔12〕

毛泽东在批判党八股时强调文字要生动形象,简洁明快,要深入群众,力戒空谈。〔13〕因此,田家英和政研室常以简报的形式综合相关文献资料、情报信息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反映,供其决策参考,使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动向,掌握情况,加强领导,不失时机地调查、处理或采取措施,促进工作的开展,纠正偏差,防止错误的蔓延。

4.2 为研究毛泽东思想提供文献资料。当年基辛格访华,走进毛泽东藏书的菊香书屋,见到四周墙边的书架上、书桌上到处摆满了古书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室。”的确,毛泽东是一生以书为伴的伟人。借助这些藏书广泛阅读,精深研究。所读之书涉及古今中外,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特别是田家英为其收集的《二十四史》,从1952年起,一直跟随毛泽东度过了整整24年,毛泽东时常取出阅看,并在书页上画有大量的圈、线、点等各种符号,且留下或简或详的批注和评点等阅读心得。研究表明,这些符号除起到断句作用外,同时也反映毛泽东读书时的某种意图和倾向。特别是问号,则直接显示了他对某个观点的怀疑或反对、深思与不解,留下了他思想的心路轨迹。这就使得这些书籍上的内容,特别是圈点、批注手迹成为研究毛泽东思想、走近毛泽东内心世界的重要研究资料。此外,人们更可以了解到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读书范围和重点,所读之书无不是围绕着借助对历史的了解来帮助变革现实。

4.3 珍贵的档案资源。田家英为菊香书屋广泛搜集文献,至1966年已达7万册之多。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中央成立了一个由多名专家组成的整理毛泽东藏书小组,工作小组用了整整三年时间从制卡、分类、打号、贴签到最后完成编制毛泽东藏书目录,〔14〕最后整理出毛泽东在这里的藏书有近10万册。1989年,经中央办公厅批准,这些藏书移交给中央档案馆保管。中央档案馆在接管这批藏书后,多次实地调查、了解藏书保管现状,且抽出专门人员在资料部之内设立了毛泽东藏书管理组,〔15〕管理这笔极其珍贵的档案资源。

4.4 教育引导作用。尽管毛泽东逝世后,所藏之书大部分已作为档案保存在中央档案馆中,但这些藏书仍从两个方面发挥着文献的教育功能与文化传承功能。

其一,1993年5月,毛泽东菊香书屋中的藏书整理工作全部完成。所有藏书不仅都登记造册,而且十分明确地记录了所有藏书原先所摆放的具体书橱及详细位置。为了永久保存这些藏书,除了在菊香书屋留有少量书籍以外,其他悉数存放到中央档案馆精心保管,专辟毛泽东藏书库,所有书籍按当年的原样陈列。这些陈列吸引了无数崇敬者前往参观。〔16〕

其二,毛泽东所阅的藏书虽不直接对外开放式借阅,但它通过其他方式发挥传递情报完成其教育功能。1998年,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秘书张玉凤,从毛泽东藏书中精选了100余种毛泽东最爱读的书,主编成24卷本5000万字鸿篇巨著《毛泽东藏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所选之书许多是毛泽东毕生喜爱、反复研读的。在其中不少书上,毛泽东写过精粹的评语。这些公开发行的图书让更多的读者购置、了解学习并受到教育。2007年,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和滕文生同志共同担任总编篡的《毛泽东读书集成》出版发行,全书共238卷,3亿字,历时9年,是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反映毛泽东读书生活和读书方法的类书。

总之,对后世产生着深远影响的毛泽东藏书,其基础源于田家英不辞劳苦的工作。可见,田家英不仅是中共高层中的优秀秘书,更是一位埋名于藏书管理工作的优秀人物。

1.向玉乔.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4):31-34

2.章春野.论图书馆的文化使命.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3):6

3.何云峰.毛泽东的学习观探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

4.郭益云.十年京兆一书生——记藏书家田家英.图书馆建设,2002(4):35

5.龚育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0,213

6.王凡,田家英:爱淘书、爱看书,更爱孩.名人传记,2008(5):136

7,8,12.刘立凯等.指导我们做好图书资料工作//董边等编.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增订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50、223

9.孙启存.探索图书馆里的思想.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135

10.胡迎卫.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文献学的基础保障诉求.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75

11.吴贤奇.现代文献信息检索.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05

13.杨粤芳.毛泽东编辑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77

14.霞飞.毛泽东与菊香书屋.党史博采,2011(9):4-7

15.车丹军.为了伟人留下的巨藏——毛泽东藏书接收、保存、整理纪实.中国档案,1993(12):27

16.赵纪兰.缅怀毛泽东——参观中南海菊香书屋有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9 -11

猜你喜欢
田家英藏书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珍惜每一本藏书
田家英毛岸英鲜为人知的友情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