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012-08-15 00:49张建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学院

张建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张建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对旧的教育体系的颠覆性改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以及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学习职业教育先进的理念,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并不断改革和创新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考试评价模式等体系,形成全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2011】12号)的精神,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仍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是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国外经验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世界各国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主要有两类:

1.企业直接参与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其代表一是德国的“双元培训制”,代表二是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代表三是日本的“产学合作”。

(1)德国的“双元制培训”。一方面,学校为学生传授基本理论与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场所。其明显的特点是:“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

(2)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将中学毕业生招进企业,然后采取企业实际技能训练与各类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交替进行的方式,为企业和社会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

(3)日本的产学合作。指在企业技能培训与学院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明显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而且学校的教学多半是利用工余时间,其特点是重点放在科学研究的合作方面。

2.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指办学以学校一方为主,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取得联系,双方签订合作合同,明确权利与义务。教学时间分配上一半在校学习,一半在企业劳动,学习与劳动更换的方式灵活多样。

总结国外的先进经验,高职教育应在为社会培养和培训合格的劳动者这一目标指引下,开展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并增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国内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国内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主动走出校门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全方位构建校企融合的管理平台,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高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突出表现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灵活,办学活力不足;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能满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双师” 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不能完全满足工作要求,学校的实训实习条件、职场环境亟待完善,职业精神培养亟需加强。

面对产业升级和学生接受教育的强烈需求这种情况,我们要不断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体功能区定位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学质量。

三、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校企合作原则

1.行业性和区域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企合作应结合学院发展的实际,在选择合作企业时,既要将重点选择在省内企业,也要积极将视线投向省外企业;不但要瞄准国有大中型企业,也要挖掘民营企业的潜力。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为企业服务应作为学院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决定着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应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技术需要、用人标准,将生产、教学、科研有机结合。

3.互惠互动、优势互补的原则

校企合作是学院、企业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双向活动,双方的利益与责任是高度一致的,应充分挖掘学院的优势,满足企业的需求,实现校企双赢。

4.以教学系部为校企合作主体,充分激发系部、专业积极性的原则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平台,而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都要落实到教学系部的工作中来。因此,应建立相应的制度,采取各种扶持和鼓励手段,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以系部为实施校企合作的主体单位,制定校企合作方案、组织实施并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合作育人模式与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形成“职业引导、行业平台、工学交替、岗位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创新及实施措施如下:

1.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要吸引更多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加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的教研活动中来,根据行业岗位的标准,按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把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人才能力需求融入到教学中来,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系统确立和更新职业教育观念、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考试评价模式等。

2.育人模式逐步实现工学交替

各系部要充分利用学院的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理念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的育人模式,逐步实现理论学习在学院完成,技能训练在企业完成的模式,合理安排和科学设计理论学习及技能实训的内容、时段和衔接,创新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3.积极推广定单培养模式

要及时捕捉行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及时主动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根据企业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量身定做教学实施计划,同时积极引进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和管理,安排学生回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训、顶岗作业,逐步形成“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的定单培养模式。

4.创新学习模式

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企业的在职员工,与企业联合,开展基于岗位技能和工作绩效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

5.积极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大赛

积极举办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参与,或以企业为主办的以企业实用性技术、实际项目和体现企业文化的技能大赛,不断实现学校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1.积极进行企业冠名的办学尝试

学院应依托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群,探索并尝试在企业设立集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术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于一体的办学点。

2.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外延建设和合作办学的模式

学校应以系部为重点,根据专业的需要,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新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积极创新合作模式,并不断打造特色。

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使校外实训基地逐步形成容纳学生“吃、住、训”的功能,对企业职工展开岗位培训的功能,拥有校企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的功能,拥有教师挂职锻炼的功能,实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和基础条件方面的共享。

3.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建设,探寻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新模式

争取和吸纳更多企业资源融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引进企业开发校内实训室的功能,探求校内实训基地服务于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新型技术开发、改革项目实验的功能,不断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和实用性。创新学院教师利用相关资源,与行业内企业合作建立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技术创新、行业培训的服务模式,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

G718.5

A

1673-0046( 2012)2-0013-02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学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