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表情——形态构成浅析

2012-08-15 00:42胡彦飞
文教资料 2012年19期
关键词:形体秩序美的

王 辉 胡彦飞

(1青岛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2青岛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空间的塑造依靠围护结构,围护结构形态的变化,又使空间呈现出不同的“表情”,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形态构成是形体与空间关系的研究,是所有造型艺术研究的基础,尤其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的学习中,形体与空间的处理是每个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所面对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设计条件相对复杂,对于形态构成的驾驭能力越强,解决方案的自由度也就越大。

一、空间的营造

1.形体和环境

对于“形态”二字,应从形体与环境两个方面来理解。

形体在塑造过程中,形成其本身的空间概念,不同的形体置于一处,彼此对话共同打造外部空间环境。

老子讲:“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是对形体内部空间的强调。但与此同时,形体的外轮廓在自然界插入了一种全新的因素,这会给协调性与一致性增添一些意外的东西,设计师也将不得不考虑外部环境的营造。所以“形态”的构成不仅包括形体的塑造,还要考虑到形体组合过程中的对话,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我们也正是通过对形体本身的塑造,以及对其所形成空间环境的和谐处理,不断提高艺术造型能力。

就建筑设计而言,内部空间的质量固然是其实用性的真实体现,但建筑形体之间的巧妙处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建筑设计包含着建筑内部空间塑造和外部体形环境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它是形体和环境采用一定技术手段的塑造。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设计出既能呈现宜人表情,又能融入自然界秩序中的空间形态。

2.构成与设计

构成是设计理论在形式上的实践,是一种对装饰性的强化。构成所涉及的范畴要大于设计,其给定的条件一般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构成一般不依赖于原形,而是通过各种构形方法进行形态的创造,以此来获得造型能力的提高。设计一般具有明确的目的,给定的条件较具体,也相对较复杂,但设计的目的是实用。

构成是一种思维创造活动,它的实质是对不同的因素用分解组合的方法,来研究形态的创造。其中分解组合是手段,创造新形是目的。建筑构成给我们的启示,完全是一种空间分解与组合的“魔术”,一切造型的出现,都是为了创造各种合理的空间而存在。所谓的肃穆、亲切、兴奋、安静等表情,都在这种空间中形成。因此,对构成而言,空间的处理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创作思想的反映,是把实用空间转化为思维空间。而建筑设计中的空间是按几何、按光学、按力学的规律来营造的,是在构成之上加入的一种实用与功能。

构成与设计是相互依托的,构成中包含了设计和实现设计的过程,研究构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设计的能力。设计是基于构成而言的一种实用性的完美,它们共同完成作品中“美”的营造。

二、表情的呈现

1.形式美的法则

我们若要创造出美的形态,就必须遵循美的法则来构思和设想。美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物质的美和人的审美,两者交替融合之后,即创造了美的艺术。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相互矛盾的审美追求——多样、统一。这两种追求反映了人们不同的心理需要,多样会引起变化,具有兴奋、刺激感,是人们对运动发展的向往;统一则包含秩序,具有平衡、稳定感,这是人们对舒适宁静的渴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多样和统一反映了生命存在的形态,这一普遍规律便也成为形式美的法则。

这一法则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特点,它不同于“审美观念”有着随民族、地区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的特性。很多艺术形式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形态处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但凡是优秀的作品,都遵循着一个共同原则——多样统一。形态构成的审美判断也同样适用于这一普遍规律,至于在创造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的空间表情,那不过是形式美的法则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多样追求变化,统一追求秩序,多样统一就是在秩序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秩序,这是一切造型艺术形式必须具备的原则。若一件艺术作品缺乏多样性,则必然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若缺乏统一性,则势必显得杂乱无章,而美的形式绝不是以单调和杂乱来构成的。由此可见,一件作品要带给人美感,就必须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来进行创造。

2.造型法举例——分解与组合

美的塑造是形态构成的目的,分解与组合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手段。把原型进行分解,是实现变化的途径;之后的组合则是维系秩序、达到统一的过程。

(1)分解

老子讲:“朴散则为器。”“朴”是一块还没有做成器的木头,因此“朴散”才能做成器具。许多形态要经过分解、打散,才能依据人们的需要进行艺术加工。

分解虽然是量上的减少,却是形上的增加。单纯的形体在各个方向的力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带给人单调和冷漠的感觉,分解是为了寻求变化,打破这种平衡,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形态。

对客观的自然形态,通过分解可以提炼出艺术审美中构造的成分与元素,这是促成自然形态向抽象转化的条件。对几何形态进行分解,可以从规则单调的形态中提炼出能呈现丰富表情的基因,可使作品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一般来讲,分解的方法有四种:等形分解、等量分解、渐变分解、自由分解。在形态构成的创作过程中,这些分解方法又是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至于我们平常所用的切断、分割、断裂、变异等造型手法,不过是分解过程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研究蕴含在原有形态内的“美”,从而去创造更具生命力的“美”。

(2)组合

将分解之后的形态进行组合,就好比作曲和配乐,这其中既要有方法,又要有智慧。在组合的过程中,我们会配合一些相关元素,这要求我们有全局的观念,不可让群体中的任何一个元素“独善其身”。只有让它们彼此产生对话,彼此之间互有联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起一种秩序,才能更加突出整体的凝聚力、充分显示作品的价值和表现力。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在群体组合中我们要注意统一性,一般来讲,有以下四种途径可以实现统一性的表达。

①基本形。通过基本形求得统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用基本形为母体进行繁衍组合,一是确定基本形之后在其中进行变化。但不管怎样,这里面都有一个基本的形体在制约着,其中不仅包含了秩序,还包含着变化。

②轴线。在元素形态复杂的情况下,可利用平面或空间中的轴线来为其建立秩序。在这种新的制约关系中,各元素通过轴线取得了联系,同时也增加了组合的灵活性。

③向心。向心的概念就是指各元素在组合过程中聚向某一个点,点与各元素的关系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空间的。我们分解或选择的形态很丰富,但彼此之间都靠着聚向某一个点而形成统一有序的整体。

④加入连接元素。在群体组合过程中,若想让形态各异的元素彼此产生对话,可以适当加入连接元素。连接元素无外乎点、线、面、体的选择,在多样统一的原则下,它们的出现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形态构成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分解与组合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以上这些方法也是彼此渗透穿插使用的。最终作品中美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多次反复推敲,熟练运用各种手法,去不断研究深化的过程。

三、形态构成的美学判断

1.整体

很多艺术形式追求作品的整体性表达,一件作品给人的审美意象是整体所形成的印象,形式美的法则中统一性的表述也是在强调作品的整体性。评价一件形态构成作品好还是不好,首先要看其完不完整,各元素之间是不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曾说:“完整的建筑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我们要让自己的作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

2.丰富

方盒子给人的感受是单调乏味的,我们将其分解组合,就是为了创造美的、丰富的空间感受。在建筑界,为了克服方盒子引起的视觉疲劳,后现代主义建筑广泛地挖掘形式表达的潜力,形状的变异、色彩的冲突、质地的差别、虚实的对比、尺度的夸张、空间的扭转等,都为形态表情的丰富性提供广泛的选择。

3.新颖

新颖来自创造性的思想,形态构成中美的塑造也是不断打破传统、构建新形的过程。新颖感可使一件作品具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撼动。创造性的行为决定了形态构成作品的万千表情,新颖感的营造可使作品在与众不同的前提下,给人眼前一亮的感受。

整体、丰富和新颖是形态构成美学判断的基本因素。在创作过程中,这些因素又是紧密相关的,最终一个艺术形象的形成是各个组成部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的不是某一方面的个别作用,而是各个因素融会贯通之后的综合表述。

四、结语

形态构成的研究是空间、形体构思推敲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有助于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与想象。在创造过程中对不同空间表情的构建,也使人们对美的认识不断提升。

[1]田学哲,俞靖芝,郭逊,卢向东.形态构成解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2]姜今.打散构成.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6.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0.

[4]罗文媛.建筑设计初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

猜你喜欢
形体秩序美的
秩序与自由
好美的雾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孤独与秩序
鸡霉形体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