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的基本训练

2012-08-15 00:42张凤飞
文教资料 2012年19期
关键词:舞姿古典舞腿部

张凤飞

(河南省安阳文化艺术学校,河南安阳455000)

舞蹈教学的基本训练

张凤飞

(河南省安阳文化艺术学校,河南安阳455000)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通过人体的动作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蹈的基本训练包括手臂、脚位与脚型、头与肩、蹲、腰、腿部、跳跃的训练,文章具体介绍了训练方法。

舞蹈教学基本训练训练方法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通过人体的动作塑造艺术形象的。如何利用人体这一“工具”,使自己的身体能够运用自如地传情达意,首先就要进行身体的基础训练——形体训练。本文讲的是中国古典舞的形体训练。通过这部分训练可以掌握舞蹈所需要的正确站立形态,方向,舞蹈动作姿态,身体各部位运动幅度,速度,灵活性,身体控制的稳定感,协调感,肌肉的力量,以及由以上之间配合的转换连接所产生的动律节奏用力方法的变化,体现特有的风格,才可真正使舞蹈成为具有空间感的艺术语言。形体训练师舞者的基础,又是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的艺术语言。通过形体训练的基本动作,位置和技术能力训练内容简述及几项练习的介绍,可帮助学员了解掌握中国古典舞形体训练的内容。

形体训练的教材是在吸收提炼传统戏曲艺术之素材的基础上,借鉴科学系统性训练的方法,经过数年的积累实践而形成发展的,其目的在于建立属于我们民族特有属性的舞蹈形体技能训练,从而在形态、用力方法、动作规律及神情的表达上具备自己的风格特色。实践证明,中国古典舞教材的全面性完全可以训练出适应各种舞蹈的专业人才。本篇便是从中国古典舞的全部教材中提炼、简化出来的,由于它具有“打基础”的性质,主要是为了解放和规范身体,因此称为“形体训练”。

中国古典舞的能力训练、技术技巧训练及身体的语言表现力是多层次、丰富多彩的。但愿“形体训练”能在它与中国古典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更多年轻的音乐教师、舞蹈教室和学生都来了解、关心、热爱民族舞蹈艺术。

一、手臂的训练

手的训练包括手指、手腕、小臂、大臂几个部位,在完成大臂动作时,肩关节自然也参与了动作。手在舞蹈中的姿态、形象和动作是最富细腻感和感情色彩的,常言“手舞足蹈”,说明了手在舞蹈中是极有特征的。同时手臂在完成技术技巧动作时,也承担着平衡、协调的作用。在训练时第一步应从手型入手,不同的舞种在形态上表现各不相同,要把握其不同的规格要求;第二步是手的位置,它构成了一个基础的架子,方位;第三步才可进行手臂的各种动作。手臂训练时要强调细致、形态准确及手与整体姿态的协调配合。

二、脚位与脚型的训练

脚的位置是解决做动作时应该如何站,如何支撑重心,如何保持方向等问题的,它贯穿于动作的始末。一切舞姿及技巧都是站在一个恰当的、合理的、有风格特点的位置上才能准确做出来,它是学习舞蹈着最初接触的动作。

在练习脚位时,要明确方向、角度的概念,遵照严格的规格要求,不可随意站。它和自然状态的站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脚位一般分为开位、关位、交叉位三种方式。从关位入手,对初学者来讲可以较容易地掌握重心。而从开位入手则可以使学生尽快克服自然状态,提高水平。所以要关与开相结合地进行。无论哪种站法,都要注意膝关节与脚位方向的关系。一般应该保持膝盖与脚面脚趾成垂直线,这样腿部肌肉的用力才可正确,反之,会带来不正确用力,造成不好的肌肉形状甚至受伤。

腿部的感觉常常通过脚的形状与动作来传达,脚型的动作主要是裸关节,指关节的用力。

三、头与肩的训练

头在舞蹈中可以传达感情,不同的位置可表现不同的情绪。如:低头——思索,歪头——活泼,抬头——盼望,等等,具有独立的表达方式。

头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特别是对旋转,翻身动作,对人体基本形态,以及对姿态完整性有重要影响。

头的基本位置有:正中位,中上位,中下位,左右转动位,左右倾倒位。

动作有:低头,摆头,转头,在做头的动作时,应注意以头顶部位找方向及角度,下巴附随,不可下巴主动。

肩关节是手臂动作的根,肩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同大臂的动作常常联系在一起,影响动作的舒展及幅度。

肩的动作有:提肩,压肩,裹肩,展肩,前后转肩。早联系肩的时候,手臂要放松,脖子不可参与动作,应在颈部保持伸长挺拔的状态下,完成肩的动作。

四、蹲的训练

蹲式训练腿屈伸时肌肉的韧性和弹性,特别是对跳跃动作极其重要,它能给跳跃带来反推力及落地时的控制力。主要训练脚跟脚踝关节,膝关节柔韧的能力。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开式,一种是不外开式。如正步蹲,踏步蹲属不外开式;一字位,大一字位,交叉位属于外开式。在训练蹲时,要特别注意用力点的正确,要用膝盖关节的屈伸完成,不可借助于上身的力量,否则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和目的。

五、腰的训练

腰的训练是形体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第一,它是幅度、软度等基本能力的训练;第二,它具有表现性,是舞蹈动律的核心部位。

腰可分为胸腰、中腰、板腰三节,胸腰以颈椎,胸椎部位为主,中腰以腰椎为主,板腰以髋关节为主。

腰的动作可以分为前屈,后伸,旁伸,横拧四种。训练方式一般分为前腰,旁腰,后腰,拧腰等。在训练时先从软度入手,通过向前、向后、向旁三个方向,逐渐达到复杂化,应从胸腰开始逐渐加大幅度。在练习的同时要注意颈部动作的正确组合,颈部要与腰的弯曲角度保持垂直,不可折脖子。

六、腿部的训练

腿部练习主要以压腿、控腿、踹腿为主,也有许多辅助练习。在此我们主要对压、控、踹三种方式做介绍。

压腿是解决腿部韧带软度的基础。只有把韧带拉长,才可达到完成具有一定幅度的姿态的可能性,也可避免在无一定软度条件下,做超越自身条件动作时所带来的受伤现象。压腿要循序渐进,根据自己本身软度条件量力而行,不要产生拉伤,要坚持不懈。每次都要练习这一动作,这样,既可达到热身又可达到提高柔韧性的目的。

舞姿及腿的控制能力是舞蹈静止语言的核心,也是一切舞蹈动作和技巧的基础。舞姿训练是风格训练。控制主要是在静止状态下变化各种舞姿,所以腿及上身要有极好的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是舞蹈基本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腿部抬起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经过擦地动作直抬起,一种经过吸腿动作伸出。在控制训练中要强调舞姿的准确及美感,注意上身姿态与腿部动作的协调配合,强调支撑腿的稳定和挺拔,在变换动作时要注意连接动作干净,配合自如,以及呼吸感觉在动作在中的贯穿。

踢腿训练肌肉的爆发力,同时帮助软度的增长,踢腿是由低向高、由小至大而进展的。擦地及小踢腿动作都是大踢腿的辅助与基础。从脚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力量,到离地至空中形成的速度与幅度,都是由擦地、小踢腿到大踢腿三个过程组成的。踢腿一般有两种力量,一种强调延伸感觉,悠劲;一种短促而具有爆发性。在踢腿时要注意正确的用力点,靠脚擦地离地而产生力量,切忌用髋关节带动。

七、跳跃的训练

跳跃可以使动作更充分地占领空间,并得以更丰富的体现。跳跃动作是借弹力使身体离开地面,在空中完成地面上完成的姿态与动作,是地面动作的扩展。舞蹈中的跳跃有别于体育或生活中的弹跳,它要经过修饰,要产生美感与动感。脚离地是要经过蹲,推地,绷脚形成舞姿,落地经过脚掌到蹲形成舞姿。脚与腿的动作要细腻,精确,控制力强,落地轻盈。

跳跃可归纳为四种方式:双起双落,单起单落,双起单落,单起双落。训练一般从双起双落入手,因为它比较容易控制身体重心,易协调配合。跳跃训练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小跳局限于踝关节的动作,中跳加大膝关节的屈伸动作,大跳扩展舞姿在空中的幅度与完整感。开始要从小跳入手,逐渐加大幅度与高度。在练习跳跃时,应着重强调踝关节与膝关节的用力,上身主要起协调舞姿、掌握平衡的作用。

通过这些基础的训练,可以增加身体的柔软性和弹跳的爆发力,为古典舞身韵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舞姿古典舞腿部
分体式腿部气动按摩装置设计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梦幻舞姿
舞姿翩跹
舞姿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风中的舞姿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青霉素对腿部疏松结缔组织炎反复发作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