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如何应对企业需求*

2012-08-15 00:43周阿连
外语与翻译 2012年3期
关键词:校企软件人才

周阿连

(烟台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山东烟台264003)

一、我国高职软件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现状与矛盾

目前,我国软件企业、教育机构和学生都面临着一些问题。软件企业想走进学校纳贤,却时常因缺少教育资源而”孤身作战”,浪费大量成本;刚走出校园的软件人才,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容易与企业的需求”脱节。近10年来,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共培养了50多万各类计算机专业人才,软件人才培养得越来越多,然而,软件人才饥荒却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在软件人才的质量上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矛盾,目前软件企业不仅奇缺高级程序员、需求分析师等”高精尖”人才,也奇缺从事软件产业基础性工作的软件蓝领,高级人才也缺,初级人才也缺!根据调查,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教育改革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培养的人才难满足企业需求。

二、高职教育软件人才培养中的状况分析

目前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缺乏对软件人才的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定位在理论上较为清楚,即培养“软件蓝领”的主力军,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很模糊,并没有形成定位准确、以技术应用为主导、面向市场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突破学科教育体系:现在国际软件人才培养中盛行的“基于案例学习的设计”的教学方法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虽有提及但运用甚少。

再次,软件人才教育教学内容陈旧,教材滞后造成毕业生的适用性程度低。

最后,单一的考核方式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评形式单一,考核的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的教学重点导向重书本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

三、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衔接的几点建议

比较合理的IT人才培训供应链应该是高校、专业IT培训机构和IT企业的互动链条。教育部16号文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深度融入式校企合作办学,“办校入企、订单培养”使学生成为“零适应期”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与相关软件企业组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校方与企业人员互兼互聘,实现校企合作的大跨步。同时,不断探索“定单式培养、前店后厂、连锁办学”等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争取更多的教育培训机构、软件园及IT企业的支持,使学校在校期间就能参加实际的软件开发工作,真正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二)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专业建设始终挂在产业链上,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技能竞赛,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将硬件做强,软件做优。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赞誉与肯定;鼓励并要求学生考取IT专业的相关认证资格证书,同时根据技能和认证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

(三)引进国内外先进理念,深化教学改革

首先,在教学上采取以项目案例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所开设的课程都围绕项目进行,并通过案例和项目贯穿一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学更着重解决实践问题,通过各种方法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

其次,课程是软件教育整个过程的核心,建立专门的科室负责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紧随软件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这些专职人员负责不断升级课程及课件。另外,在教材的建设和更新上,教材的编写者不仅要有来自学校的教师,还要有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教材内容既要有校内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要有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应取自于工,用之于学,以保证了教材最新、最实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知识融入项目案例,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最后,多样化的考试评价方式和标准,以考核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如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采用了笔试、机试、综合作业、项目评审、毕业设计考核等多样化的方法,并以此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采用专兼职结合,由高级工程师、”双师型”专业教师组成。学院定期指派专业教师出国或到企业学习,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企业文化,并使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鼓励教师建设精品课程,建立专业群,提高专业办学水平;鼓励教师参与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共赢。

四、结语

软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软件人才,全国软件学院联席会秘书长李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真正发展软件产业,必须加大软件人才培养的力度。”高职软件教育的改革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创建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大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市场和企业真正需求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佚名.高职教育“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EB/OL].中国科教期刊学会,http://www.ccclw.cn/wx1/html/?68231.html.

[2]佚名.职叫教论坛,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下)[EB/OL].www.cettic.cn.

[3]赵希田,常永青.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职教论坛,2009,(7).

[4]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王振岩,张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6 -27.

猜你喜欢
校企软件人才
人才云
禅宗软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软件对对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