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00:43唐鑫生
外语与翻译 2012年3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科研工作创新能力

张 俊,唐鑫生

(黄山学院科研处,安徽黄山24502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谈到高等教育时,明确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1]《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支持部分高校完成从传统办学模式的转型,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定位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以说这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众多高校都对大学生科研工作做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大学生科研工作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各高校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一些学校虽设立了资助大学生科研的专项基金,为大学生提供了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平台,但普遍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学校方面

一是各高校对大学生科研的宣传动员不够,未能很好发挥对学生科研的指导性作用,对大学生科研认识迷糊;二是各高校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投入的经费不足,甚至有的学校还没有专门的资助计划,不能为学生提供科研活动所需的基本条件;三是各高校大学生科研制度尚不完善,缺乏对大学生科研工作的有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得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积极性都不高[2]。

(二)教师方面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课堂教学与科研探索相互脱节,难以形成学生科研的学术氛围,科研兴趣没有养成。

另一方面,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存在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不够强或教师科研课题相对较少的问题。尽管有些教师把学生纳入科研课题组或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流于形式。

(三)学生方面

大多数学生简单的把科研等同于写论文、做社会调查;学生没有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参与科研的人数比例较低;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钻研精神,过度依赖老师。

课程学习和就业压力造成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时间不足。就目前的各地方本科院校实际情况看,大学生的主要精力是课程知识的学习。大一学生有热情,但缺乏科研基本能力,大二学生刚开始学专业课,且参与各种学生组织、文体活动占多数,进入高年级学业任务较重,要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其他过级或证书考试,又要准备考研,还要面临就业的压力,因而对科研活动敬而远之。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努力将有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教学科研水平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将难以得到有力的推动和落实。

二、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科研工作的领导

学校要建立校系两级学生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科研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和实施,把学生科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校及系级科研活动;组织学生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有计划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活动,使师生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师生参与率,形成全校上下重视、关心、支持学生科研创新工作的局面。

(二)加强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制度建设

强化激励措施。要加大对学生科研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对于获得省市级以上的科研类奖励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学分和操行分的奖励[3]。为了加强对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指导,更好地提高学生科研活动的质量,对于指导学生科研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学校可通过在职称评定中政策照顾、工作量计算办法和指导教师的奖励措施等渠道,激发教师在指导学生从事科研工作中的积极性。

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如:《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奖励办法》、《大学生创新学分奖励办法》等,为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广泛宣传并营造学生科研氛围。

(三)加强学生科研骨干和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1.加强学生科研骨干队伍建设

学生科研骨干队伍主要是指专业性、学术性的学生团体,它的主要任务是自主开展学习、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科研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和积极参加科研竞赛活动以及为社会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加强学生科研骨干队伍建设一是要成立涉及更多学科的专业性学术的学生团体,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二是加强对专业性学术的学生团体的管理,使之成为学生科研的排头兵,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三是为专业性学术的学生团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4]。

2.加强学生科研的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指导教师团队主要是指积极参加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和科研竞赛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以学科、专业组建。要有效提高学生科研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必须发挥指导教师团队的重要作用[5],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落实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的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或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学生科研创新基地建设

深入开展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必须加强学生科研创新基地建设,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创新服务平台,使学生科研创新基地逐渐发展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孵化中心[6]。加强学生科研创新基地建设,一是要立足校内,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特点在高校实验室建立若干科研创新基地,学校为创新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二是要充分挖掘实验室资源,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三是要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与联系,借助单位的生产设备和实验条件建立学生科研创新基地,参与单位的科研项目研究。

(五)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多渠道筹措学生科研资金。

学生科研资金是学生从事科研的必要保障,学生科研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是高校,学校要加大学生科研基金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此外,还可以通过广泛寻求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争取社会资金对科研基金投入,确保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进行应用性本科高校建设,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参与教师与企业所合作的项目研究,既能拓宽资助渠道,引进企业的资金来支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也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科研成果转变成生产力的途径。

三、结论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尝试,更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对于强调应用性本科建设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还可以增强师生的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对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也作为科研部门的管理者我们有责任将最新的学术思想、学术成果、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贯穿于今后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0 -07 -29.

[2]白江涛.对开展大学生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1):112 -113.

[3]陈国钦,杨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68 -269.

[4]韦原莲.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2006,(6):85 -88.

[5]费玉莲.提高工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3):84 -87.

[6]阎小平,成旭.浅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6):83 -84.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科研工作创新能力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