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失误现象的语用成因

2012-08-15 00:52张静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母语言语现象

张静

(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重庆 涪陵408100)

言语失误现象的语用成因

张静

(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重庆 涪陵408100)

言语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言语失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言语失误也是言语输出时常见的错误,英、汉语言交际中不同的言语失误现象,其成因及产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它可以在课堂教师的指引下进行补正,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进行自我补正。

言语交际;言语失误;言语失误类型;认知因素;心理因素

0 引言

言语失误(speech errors)是产生于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一语习得 (FirstLanguage Aquisition)和二语学习(Second Language Learning)过程中都存在言语失误行为。言语失误是指学习者在语言习得或学习过程中进行口头交际时由于紧张、压力而产生的不合语法、句法的“不正常”言语,主要指学习者在发音、用词和造句方面所出的错误。

言语是指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具有交流功能、符号功能、概括功能。言语通常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类。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其中口头言语又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在英汉口语、书面语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不仅涉及到语法的各个层面,也与修辞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说话人除非是故意说错话,或是有含沙射影的目的,否则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绝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使言语交际的另一方明白说话人的意图,使交流顺利进行。说话人总是倾向于用准确无误、清晰流利的表达来给听话人留下极好的印象。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却免不了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口头失误,这就是所谓的言语失误。传说英国牛津训导长William Spooner曾对学生说过这样的话:“You have hissed my mystery lectures.I saw you fight a liar in the back quad.In fact,you have tasted the whole worm.”其实他想说的是:“You have missed my history lectures.I saw you light a fire in the back quad.In fact,you have wasted the whole。term.”语言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言语失误,它是针对没有失误的、连续的言语而言的[1]。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言语失误是无法完全规避的语言现象。本文针对英语语言交际中常见的言语失误的现象、成因、产生的结果及其补正措施作出浅析。

1 常见言语失误现象

语言失误大致分为七种:停顿(pauses)、重复(repeats)、开始失误(false states)、改正(corrections)、感叹词(interjections)、口吃(stutters)和失言(slips of the tongue)[2]。停顿、口吃和失言是最常见的言语失误现象,在此笔者将分别举例说明。

(1)停顿包括无声停顿和有声停顿两种。无声停顿指停顿时沉默不语,而有声停顿是指停顿时词与词之间有en,uh,ah等词,如:please turn on/the TV.(无声);Turn on,en,the TV(有声)。

(2)重复指说话人在说话过程中重复句中一个或更多的词,如:Please turn on the TV,turn on the TV.

(3)开始失误指说话人对一个词的改正,如:those clean/dirty cups.

(4)改正指说话人在改正失误时还加上一些插入语,如:please give me the pen,I mean the book.

(5)感叹词和改正差不多,只不过说话人在改正失误时中间还加入了一个感叹词而已,如:You are,oh,my God,you are Jeanny.

(6)口吃指断断续续或结结巴巴地说话,如:Open the boo-boo-book.

(7)失言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前置(Anticipation),将后面的语音提前到前面,例如将“辛弃疾的词”说成“辛弃词的词”。2)互换(Exchange),将两个语言或语音单位互换位置,例如将 “花粉会挥发(Hui Fa)”说成“化肥会Fui Ha”。3)转移(Shift),将一个词语或音段从它合适的地方消失,而在其他的地方出现,如:“这不正(是)他家是那口子?”4)混合(Blend),将两个词或音段混合成为一个词或一个音段,例如将“不要”说成“表”。5)添加(Addition)、删减或省略(Deletion or omission),添加某些词语,例如将“壮丽的长江”说成“这壮丽的长江”,或者删减或省略某些词语,例如将“著名美声歌唱家”说成“著名歌唱家”。6)词汇位置颠倒(Word-exchange error),将两个词颠倒位置,如:把“猴子在水中捞月亮”说成“月亮在水中捞猴子”。7)推延 (Perseveration),将前面的音段延续到后面,例如将“黄飞鸿”说成“黄飞逢”。

2 导致言语失误的原因

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严格来说,语言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语言——自然语言。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人们彼此的交往离不开语言。尽管通过文字、图片、动作、表情等可以传递人们的思想,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其内部元素(语言单位)之间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构成了语言的层级结构体系,可分成四个大的子系统:语音系统、语义系统、语汇系统和语法系统[3]。因此,在言语交际中,说话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而并非简单的信息传输过程。说话人在进行言语交际时都有目的性,都想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清楚明了地传达给对方。要达到此目的,说话人首先要在大脑的语言词汇库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再按照一定的语言组织规则把头脑中的词有序地进行编码,形成完整的交际的言语。这就是一种语言心理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大脑同时进行语言编码的输出和输入,即边想边说,因此,言语失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但是,言语失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应该从多角度、广度和深度去剖析其成因。一般而言,导致言语失误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2.1 认知因素(cognition factors)

认知指知觉、记忆、理解、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思维过程,语言与认知和智力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一个小孩和一个成年人(他们都在各自的年龄段智力发展是正常的),如果让他们分别谈谈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结果会大不相同。由于小孩的智力尚不如成年人智力发展全面,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也不如成年人准确、周密,流利[2]。同理,如果我们就两个难度不同的题给两位智力相当的人做演讲,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较容易的那道题,因为需要表达的词和句子越复杂,头脑中组织编码的时间就越长,就越容易产生言语失误。人们的知识面、思维、反应能力的不同对言语也会生产不同的影响。思维敏锐、反应较快的人组织语言和词汇编码的时间就短,说话时相对来说比较准确,流利;而反应较慢的人,由于编码的时间长,要边说边想,因此在言语输出时会出现失言、停顿、口吃、重复等言语失误现象。

2.2 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s)

心理因素涉及到语言和情绪心态。当一个人心情激动时,语言的表达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就会出现重复或其他的言语失误。而很多人在英语口语表达时,由于担心表达失误会失面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紧张、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人们的口语表达,从而产生诸如失言、口吃、停顿、语无伦次等言语失误。

2.3 逻辑推理(logic reference)

在日常交际中,错误的逻辑推理也是导致言语失误的原因之一。如不恰当的类比推理就会导致英语学习者说出这样的话:My mind is as blank as a piece of paper.(like a blank slate)原因就在于学习者学了“He is as busy as bee”这样的句型,因此才导致了上面提到的失误。此外,不恰当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也会使英语初学者犯下类似的知识运用错误的言语失误。

2.4 社会文化因素(cultural factors)

言语交际是受文化因素制约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交际方式,如果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交际方式,就可能产生言语失误,阻碍交际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这是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所造成的。如:中国人遇见熟悉的人打招呼时通常会问:“吃饭了没有!”或“你去哪啊。”但是英国人见面打招呼通常是这么说的“morning”,“a nice day”等。这些与中国的习俗完全不一样,因此对文化背景的不了解也会产生言语失误。

2.5 母语迁移因素

英国言语学家Ellis把“迁移”定义为二语学习者在构建二语知识的同时,并入自己的一语特征[4]。言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L1)的言语规则与目的语(L2)的言语规则存在相似性时,学习者的母语就会对目的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发生“正迁移”。正如Gass&Selinke所说,母语对学习新言语的特征起着启示式的作用,尤其是两种言语的特点相似时,能加快新言语的习得[5]。当母语和目的语有差异时,那么母语便会对目的语发生搅扰作用,即“负迁移”。在学习第二言语的进程中,母语迁移是一个无法防止的现象。由于心理、情绪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母语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仍然不可避免地在无意识的情况之下影响说话者的表达。也就是说,当一个中国学生想要表达一个与汉语表达方式相对应的英语句型时,他的个体思维就会受到母语表达方式的制约,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母语学习时所获得的语言经验来指导自己的英语表达。如:“开黄腔”会用英语说成 “open yellow gun.”

3 言语失误产生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言语失误只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打断说话人的思路,阻碍听说人的正常理解,影响交际正常进行,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的人因怕犯错误甚至拒绝交流,封闭自己。所以不管英语学习者的理论知识多强,因怕言语失误而被人看不起而拒绝说话,都是失败的。新的研究下发现,言语失误也有其正面影响。

3.1 表达深层情感(representation of deep feeling)

有时人们用断断续续的话语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所深藏的感情。电影《母子》中,母亲偶然与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相遇,她用颤抖的手摸着她儿子的脸说:“You…,you are really my son XXX,I,I miss you so much.”由此可见,句中的停顿体现母亲内心激动不已的心理,激动暂时无法用太多言语表达,也无法流利地表达出来,体现了这位母亲多年来的思子之情。

3.2 加强语气(emphasizing the tone)

日常交际中,通常会用言语重复来加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气。如:“Hurry up!Hurry up!John, hurry up! You are late,you are late! It’s 9 o’clock.”从正常的言语现象来分析,这明显是一种言语失误之重复,但它并没有阻碍交际,相反而是起到强调、加强催促语气的作用,让情况显得更加紧急。说话者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听话人清楚时间已经不早了,想让他动作麻利些,不要拖拖拉拉,否则就真的迟到了。

3.3 调节气氛(modulating the atmosphere)

人们通常忽略了言语失误所带来的另一种效果,即调节气氛之幽默效果。如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叫同学依次上台做自我介绍,这种简单而乏味的交流很快就会让同学们感到沉闷、无聊。如果这时一位同学因在台上面对如此多的同学而紧张,就会导致说话结巴、口吃或语无伦次,错误百出,这时定会引起台下同学的哄堂大笑。一时之间教室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

4 言语失误的补正措施

言语失误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由于言语失误往往是说话者无意识造成的,有时可能自己能察觉到,有时却难以发现。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交际中采取一些措施都能补正言语失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日常交际的成功进行。首先,教师应该尽量创造一些轻松和谐的言语环境,多采用Harmer[6]所倡导的一种“温和纠错法”(gentle correction)。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对言语失误进行补正,积极配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补正。其次,言语失误是语言习得和交际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出现言语失误后,教师尽量结合日常交际知识对其进行整体或部分补正。日常交际中听话者也可利用眼神、笑声、手势、咳嗽等手段来提醒说话者对自己的言语失误进行补正。

5 结语

综上所述,言语失误是日常生活交际中常犯的一种言语输出错误。人们在对言语进行编码时,受认知、心理、社会文化和母语迁徙等因素的影响,在语码编码紊乱和错误的情况下,言语输出极可能会导致停顿、重复、改正、口吃等言语失误现象。这些现象虽然影响了言语输出的流利程度和交际的正常进行,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如此,对言语失误的补正也必不可少,它可以在课堂教师的指引下进行补正,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进行自我补正。

[1]邓雪菲.英语言语失误理论分析及其对口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6(4).

[2]阎彧.言语失误的分类与成因[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

[3]蔡晓丽.口语交际中“言语失误”论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1(10).

[4]Ellis,R.Sources of variability in interlanguage[J].Applied Linguistics,1985.6

[5]David W.Carroll.Psychology of Language[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gman Group UK Ltd.Press,1983.

[7]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Edge,J.Mistakes and Corrections[M].Longman Group UK Ltd.Press,1989.

[9]Little wood,W.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Cambridge University,1984.

[10]Norrish,J.Language Learners and Their Errors[M].Macmillan Publishers Ltd,1983.

[11]曹义忠.英语会话中常见言语失误初探 [J].苏州教育院学报,1993(12).

[1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3]季益广,孙刚.中国大学生英语言语失误研究[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14]孟国.口误与对外汉语实况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

[15]邵敬敏.汉语口语失误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3(4).

[16]孙莉莉,王洪磊.英汉言语失误类型对比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7).

[17]雍毅.口语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A].外语与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闫桂萍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Formation and Cause of Speech Errors

Zhang J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Fuling Chongqing 408100,China)

Speech errors are indispensable because speech communication is an active process.It is also the error that we usually meet when language puts.This thesis will give a brief analysis to the representations,causes and the result produced by Chinese and English speech errors.And the question of how to rectify those will be anglicized.

speech communication;speech errors;the types of speech errors;cognitive cause;psychological cause

H319

A

1674-5787(2012)03-0063-04

2012-05-02

张静(1981—),女,四川万源市人,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助教,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及外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母语言语现象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母语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母语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