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2-08-15 00:52王学梅李国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嵌入式应用型体系

王学梅,李国平

(河南工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应用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王学梅,李国平

(河南工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本文依据学界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所做的定义,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坚持多元化、宽口径的培养思路,全面分析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讨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建的地方高校和近年来由高等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高校,都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1]。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二是“怎样培养人”——培养方案。

1 应用型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为适应市场需要而开设的新专业,其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国内的集成电路产业服务和厂矿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基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和专业应用背景的分析,我校在开设电子与科学技术专业时把培养重点放在嵌入式控制系统应用和集成电路的分析设计方向上,同时坚持多元化、宽口径的培养思路,力求培养能适应嵌入式系统应用和集成电路未来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2 理论教学体系构建

结合电子专业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培养方案的修订要逐步强化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整个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为区别于“实、宽、深、交”为目标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人才的特色,确立理论与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2]。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时以扎实的基础为前提,以应用为目的,紧贴行业现状,层次化地开设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取得可以通过必修和选修一些课程完成。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法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体育和军事理论等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科类、艺术类和身体心理素质类等。

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科专业素养,主要包括线性代数、工程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

专业课程是专业建设中的主干课程,本环节的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围绕微电子设计方面,开设EDA技术、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射频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基于IP核复用的SOC技术等课程;另一方面围绕嵌入式系统应用方面,开设检测与传感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可视化程序设计、计算机通信网等,力求使学生胜任行业应用需求。

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能力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需要构建从课堂内基础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的开放式实验[3]。专业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可分为四个层次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即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层和科技活动层。

3.1 基础实验层

基础实验层的实验涵盖了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的实验。另外,在实验项目的选取上,以课程体系内的验证性经典实验为主线,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方法,能够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通过这些课程所安排的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专业领域内常用的实验仪器仪表的使用,旨在达成以基础实验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实验教学体系。

3.2 提高实验层

提高实验层的实验涵盖了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包含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EDA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取上应趋于多样化,设计要求的制定上要体现层次化,设计作品以实物呈现,避免课题理论仿真。通过该层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子专业每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应用,同时掌握电子专业电路的设计、焊接和产品的调试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以及自主设计和开发产品的能力。

3.3 综合实验层

涵盖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EDA系统设计实验、电子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教学,鼓励学生购买嵌入式和EDA系统开发板,由导师布置若干题目课下自主练习,每周定期解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综合实验的设计涵盖了不同课程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3.4 科技活动层

组建若干团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及学校组织的挑战杯赛事,鼓励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使学生在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中提高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结语

任何专业都是不断发展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也要与时俱进。培养掌握SOC技术的IC设计人才和嵌入式系统应用人才,是适应市场需要从应用角度出发做出的选择。本文所讨论的培养方案主体将是以往版本的培养方案的有益补充,是宽口径人才培养思路的具体体现。该方案已通过讨论并在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行,在以后的实践中总结、修补,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创建应用型本科大学不断努力。总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两大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在要求[4,5]。

[1]吴晓义,唐晓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指导思想与校本特色[J].高教探索,2008(4):75-79.

[2]钱国英,王刚,等.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3]马军爽,姚明林.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32:54-56.

[4]徐文彬.应用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8):20-21.

[5]马凤岐.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J].高教探索,2002(2):60-61.

责任编辑 闫桂萍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of Applied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ng Xuemei,Li Guop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nan Zhengzhou 450001,China)

The writer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s development with training focus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diversity wide caliber training ideas.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the training system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the main line of application ability.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theoretical teaching system;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G618

A

1674-5787(2012)03-0099-02

2012-05-02

本文系河南工业大学教研项目(编号:2010GJYJ-B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学梅(1977—),女,河南南阳人,硕士,河南工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电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嵌入式应用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嵌入式软PLC在电镀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Altera加入嵌入式视觉联盟
倍福 CX8091嵌入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