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创新性思维形成的作用

2012-08-15 00:52姜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历史课课本素质教育

姜艳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贵州 贵阳 550018)

素质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创新性思维形成的作用

姜艳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贵州 贵阳 550018)

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但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去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同时,还需要历史教师掌握一些上课的技巧与方法。

素质教育;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性思维

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现状,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发展思维、劳动技能素质、人格完善塑造为目的的基础性教育。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新目标。但是,在现实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及家长都把历史课当作一门可学可不学的副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历史课比较传统、枯燥,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而且看起来既不实用又不常用。这样的错误思想造成了中学历史课不受家长重视,不受学生欢迎的“尴尬”境地。

从中学历史课教育大纲和素质教育的指向性来看,培养学生历史、全面、正确、辩证地塑造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史创新意识,是中学历史课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如果学生不能在中学历史课上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个人情操,提高对中外历史发展的理解与认知,培养创新意识,就不能达到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学生没有形成创新思维,不要说对历史课,就是对其他被认为是主课的学科也会慢慢失去兴趣和热情,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滋生厌学情绪。所以素质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形成创新性思维有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1 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前提

中学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教学课时设置较少。如果历史课与其他主要课程冲突的情况下,历史课常被随意停止或占用。再加上历史课教学大都以“填鸭子”式的枯燥教育方式为主,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与激情始终难被调动起来。因此,要让历史课发挥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的作用,就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1.1 创新教学方法

历史课重传统说教,轻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不爱学历史的主要原因。在历史课教学中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体验。例如:在教学中引入对抗式的讨论,让学生对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各抒己见式的对抗性辩论,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相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同看法,并与其他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精彩甚至激烈的辩论。老师在学生们的对抗式辩论中只充当引导员和分析员的身份,把辩论的裁判权都交给学生自己。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能启发式地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形成,从而提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与爱好。

1.2 情景式教学,对创新思维的启发

让历史老师最为头痛的是如何让学生更准确、更真实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学生对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没有丝毫兴趣,总觉得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那么遥不可及,无法提起兴趣进行认知和了解。如果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情景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模拟演示进入历史场景并扮演其中的历史人物,重现那些重要的历史片断或情景,那么,这堂历史课一定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定是情趣盎然的。学生再对事件和人物情节进行深加工的演绎,那其中的创新思维一定是层出不穷,令人兴奋的。这对学生的历史素质教育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1.3 运用故事讲述的技巧,提高学习兴趣

故事讲述最主要的技巧是通俗化、口语化以及加上声情并茂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历史与小说的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所组成的。但小说主要是文字描述,有过多的修辞性语句,不适合用来讲述,而故事主要是以情节的发展线索为主,是最适合讲述的形式。过去的历史课本总是以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描述,老师如果照着课本讲,既少了生动性,又没了趣味性。而用故事讲述的方式来说历史,不仅有血有肉,而且引人入胜。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许多关于历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述、讲演的。成年人都听得如痴如醉,又更何况好奇心重的中学生呢?把历史课的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自然而然地觉得这是一种聆听式的知识主动接收,而不是被动地“填鸭子”式的生硬灌输。这样一来听课的兴趣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不断提高,注意力也逐渐集中,思维的大门也会随着历史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跳跃性地开启。

2 教学的语言艺术是素质教育中开启创新思维的钥匙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语言教学艺术往往能使一堂看似枯燥乏味的课变得生动活泼。一个成功的课堂语言艺术展示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很快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样,语言是传递素质教育理念的最直接途径,也是启迪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金钥匙,所以能掌握好历史课教学的语言艺术是尤为重要的。

2.1 掌握语言的节奏感

课堂是否生动或者枯燥,除了教学的内容外,教师的语言节奏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语调的节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种动感的、舒畅的、悦耳的声音,随着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所传递出来的内容,必定会为学生带来舒适感和聆听的意愿。特别是那种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娓娓道来的语言艺术,会在课堂上牵动学生的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纵横交错、自由飞翔,给听课的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听觉的盛宴。

2.2 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激活课堂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历史课,一是因为历史课的内容多、线索复杂,时空跨越大;二是因为教师讲课索然无趣,经常使课堂沉浸在死气沉沉的无形压抑之中。再加上很多历史教师上课时一本正经的样子,让本来就显得枯燥乏味的课程更加苍白无力,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历史教师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再加上夸张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这样不仅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在谈笑间既完成了教学的任务,甚至还会结下深厚的友情。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和极大注意力。教师的这种感染力,从某种程度上还可帮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仍就笑对人生、积极向上,这应该也算是素质教育在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所起的化学反应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激发创新性思维

《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用较大的篇幅指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意义,从而显示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阅读历史课本能力的重要性。因为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有效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课本的独立分析和解答能力,这也是中学生学习历史最基本、最主要的一个能力。但是要提高学生对历史课本的阅读能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往往需要在提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基础上,再以教师授课的个人特色魅力作为引导,设计出一些只有通过认真阅读历史课本的内容才能解答的题目或问题,让学生在求知、求解的过程中去细细品读书中的内容,让思想的翅膀在书的海洋中去自由翱翔。从而逐渐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使得师生在题目的问答中交流思想与情感,传递书本的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1 阅读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不要专为问题而设计问题,要通过教学任务中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去设计相关的阅读问题,使得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能熟悉历史课本中的重点内容。

3.2 阅读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奋点

阅读问题的设计如果能具备趣味性和探密性,最能激发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去寻求答案。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出题的时候,要按照学生的心智、好奇度、兴趣点去设计一些难易适中又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比如历史课本中出现了某位喜欢饮酒又喜欢剑术的人物,教师可以暗示这位人物还有其他许多有趣味性的爱好,比如说唱、探险、寻宝、行游等。但这些爱好没有直接用文字在书中描述出来,需要通过阅读课本中的一些历史事件来进行分析和解读,最终才能找到其中的答案。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趣味性去认真地阅读课本,从而找到那些隐藏在课本中,甚至是课本之外的答案。这样在读与学、学与问的过程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造性思维都能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高。

总之,素质教育在中学生历史教学中对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是有许多不同作用的,这还需要更多热爱历史教学的同仁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让历史课教学百花齐放,群芳争艳!

[1]汪 彬.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68-71.

[2]马心良.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新闻世界,2011(7):251-252.

[3]朱美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文学教育,2012(1):148.

[4]王丽春.对历史课堂阅读问题设计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6-7.

责任编辑 周丁力

Func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on the Creative Thinking in 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School

Jiang Yan
(Guiyang City Wudang District Xin Tian School,Guizhou Province,Guizhou 550018)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arouse the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 by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quality education.To solve this problem,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in History.And teachers also need to master some skills and methods in class.

quality education;middle school;history teaching;creative thinking

G623

A

1674-5787(2012)03-0154-03

2012-05-10

姜艳(1976—),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文综组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历史课课本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