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2012-08-15 00:4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1期
关键词:单位心理大学生

朱 琴

(宿迁学院 基础部,江苏 宿迁 223800)

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朱 琴

(宿迁学院 基础部,江苏 宿迁 223800)

大学生在寻找就业机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从而引发诸多心理问题,这已经成为社会公认和关注的焦点,有些高校已经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因为就业压力过大而自杀的重大事故,所以,关注并帮助这些处于迷茫中的当代大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努力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已成为当务之急.

就业;职业指导;职业规划;自我评价;情绪;意识;心理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社会经济由计划经济时代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体制由“统包统配”过渡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人民生活由“贫困”过渡到“富裕”;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大学生的思想由“艰苦奋斗”过渡到“安逸享受”.平稳的经济发展局势被这两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这些都很明显地向世人说明了一点——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一点又加剧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和由此引发的压力,学生直接承受了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由于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配备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从学生大一就开始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为了实现最终的就业目标而逐步实现制定的短期目标,这样会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包括专业和技能)能力,学生的自信会逐步树立起来,这样就能减少学生面临就业时的压力.事实上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没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导致一部分学生不会调适在就业的选择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下面就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和调适方法谈谈几点看法.

1 不能正视社会环境和自身所学专业现实状况

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同学不能接受文章开头提到的几个过渡问题,内心深处非常排斥现在的状况,认为这些是导致他(她)毕业时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找不到工作不是本人不行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其实潜意识里已经在暗示自己——我可以不认真学习,不必辛苦地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外,部分学生从被录取那一刻就讨厌所学专业,进入大学后以我讨厌本专业为最好的借口,让自己理所当然地荒废时间(上课睡觉或玩手机,课后迷恋网络、游戏和交男、女朋友),这种懒散和不自觉逐渐形成了个人的不良生活和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变得无所事事,等到毕业那年准备自荐材料时发现自己的成绩很差,几乎没有什么技能证书(有些中途就可能留级或自己办退学).针对这一点每个班级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一定要在学生刚进校时就有计划地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指导学生正视现实,学会去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从而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当前形势下的各种问题,同时克服懒散习惯,以身边积极优秀的学生为楷模,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实力,以便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熔炉.

2 不能正确自我评价

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或家庭条件好,居住在大城市、有一种优越感,觉得处处高人一等,瞧不起其他同学,在选择就业时自傲的心理问题非常明显,自傲表现出来的即是自以为是,凡事都坚持认为只有他(她)自己对,偏执使得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建议.如何调适这部分同学认识到家庭背景或家庭条件是他(她)们的父辈打拼的结果,并不代表他(她)有能力或是他(她)的本事,与本人根本没有必然的关系,本人需看清事实,摆正位置,毕竟现在的就业是单位和个人的双向选择,单位选择员工是看他(她)本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是看家世的.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或家住农村,在就业时存在自卑的心理问题,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别人会瞧不起自己,特别是面对招聘人员时,内心忐忑不安,不敢直视招聘方,说话拘谨,有的甚至脸憋得通红,说话磕磕巴巴,直接影响到招聘方对他(她)的第一印象,很容易被淘汰.事实上这部分学生中有很多由于家庭困难从小就很懂事,学习很刻苦,专业知识学得很好,因为他们知道就业难,更会提前做准备,甚至通过省吃俭用,省下生活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相关培训,考了很多技能证,操作能力很强,在就业中是很有竞争力的,所以这部分学生应该抽时间认真上网了解一下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再分析自身条件的优劣,就会发现其实自己的素质很高,符合很多单位的要求,从而增强自信;同时由于在幼年或少年时,接受到的素质培养少,进入大学后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参加讲座、社团活动,及一些礼仪等训练,让自己由内而外都有一个量的积累.一旦发现自己懂了很多,自信就会油然而生.

3 就业观念出现一些偏差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就业标准过于现实、功利化.一些大学生过分强调工作环境、工资薪酬和福利保障等现实状况,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不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愿意发挥自己的特长,不周密思考职业发展的长远前景,所以就不愿意到目前还比较落后的地区或单位就业,比方说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和村官计划等.其二,传统就业观念,求稳心态根深蒂固.很多大学生选择单位时,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为目标,认为在这些单位就职会一劳永逸,抱着金饭碗,而认为自主创业是找不到工作才去做的,是走投无路的一种选择.其三,过分强调专业必须完全对口.这部分学生在找工作时,只青睐和自己专业完全对口的单位,对其他临近专业或符合其特长的单位视而不见,其实临近专业和对口专业有很多专业基础理论完全一样,只有一些狭窄范围的专业技能不太一样.而这些是可以在就业的见习期间在用人单位学会的,因为用人单位录用了你,他们就是认为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所以他们会给你提供机会,让你尽快适应、很快学会.其四,从众心理.部分同学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会以其他同学选择就业单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或者直接放弃一些适合他(她)的单位,但往往最终结果不尽人意,这往往是不够自信造成的,因此,只要这部分学生自信了,就能避免这个心理问题.其五,盲目依赖心理.部分学生对就业采取不闻不问不管不顾的态度,别的同学都在忙着考研、考公或寻找就业单位,而这部分学生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外,其它时间就放任自流.他们不是不知道需要就业,他们的压力也很大,但他们不知道用积极的态度赶紧去找工作,而是消极逃避,等着天上掉馅儿饼——等家长帮找、学校帮介绍;而其中一部分家长,有能力托关系介绍帮忙,另外一些拿到毕业证了,因为无人介绍到工作,直接回家消极混日子.而学校介绍的一些就业单位招聘要求比较高,选不中这些学生;一些单位效益不是很好,学生嫌差不愿去;那些适中的就业单位,往往选择一些在就业方面同时依靠自己和学校的学生.因为那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比只依赖学校的学生高,更容易在竞争中获胜,故这部分依赖学校的学生中有很多在毕业前无法就业.这部分学生如果能同时依靠自己和学校,那就业的机会就多了很多.

4 就业中的情绪问题

羡慕和嫉妒是其中较为明显的几种情绪.具有狂躁情绪的大学毕业生往往脾气比较暴躁,遇事就急,一急往往做错事,然后再后悔,虽然后悔,下一次还是会犯错,这部分学生找工作地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很高的,很急火地投递简历,但这部分学生由于急躁,往往不能静心思考和分析双方有意向的就业单位的优劣,很快地定下单位和签好协议,签好协议后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部分学生不再去找工作了,就这样定下就业单位,另一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后来发现了更好的就业单位,而且自己符合条件,但由于已经签了协议,要么毁约赔偿损失后再与该单位签协议,要么自己倒霉就这样痛心地放弃这种机会,具有抑郁情节的大学生情感淡漠,对所有事都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内心往往存在一些对现实的不满,有的不满国家的政策,有的抱怨自家没有人脉关系,有的抱怨怀才不遇(其实是个人太消极),最终导致他们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封闭自己,不愿多和周围的人沟通,生活在个人的内心空间里,他们通常都很冷漠,对亲人也漠不关心,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也就无所谓就业了.具有羡慕和嫉妒情绪的大学生,两者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具有羡慕情绪的同学具有积极效应,这会促使大学生去模仿,努力达到所羡慕的境界,而嫉妒则是消极的情绪,诋毁或者攻击别人往往是嫉妒后表现出来的,就觉得看别人不爽,其实是恨自己没有别人的能力,通过伤害别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明明自己也很想得到和嫉妒对象一样的工作机会,但最终都是不能争取到这样的工作,往往会失去自己喜欢的工作机会.这部分学生应该调整心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身边的同学,用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分析别人和自己,最终让自己多一些就业机会.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产生后悔情绪,后悔自己之前的不努力,经常独自懊悔,而不是利用剩下的有限时间抓紧临时抱佛脚.

5 意识的匮乏

就业竞争中劣者淘汰是所有大学毕业生都知道的规则,而在招聘现场能证明自己优秀的往往是证件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要在几个月后才出现,这是可以通过恶补加以提升的.部分学生直到开始制作就业自荐材料时,才知道自己以前不认真学习所造成的后果,自荐材料中成绩单上的分数很低,根本无法让招聘单位看中,于是这部分学生抛弃了诚信美德,开始篡改成绩单复印件,伪造CET-4级证书和计算机二级证书,甚至通过花钱到社会上买根本不需培训和考试的技能证书,以便在人才市场上蒙混过关.这部分学生有可能找到工作,但纸包不住火,最终被就业单位发现后往往是被解聘,而且这种不诚信的行为给这部分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很大,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造假,所以在招聘现场面对招聘人员时内心充满不安,表现怪异,当场被招聘人员发现真相,也无法获得就业机会,这不仅是找不到工作的问题,而且心里买下了自卑及自责的不利心理问题.

6 公民法律意识的盲区

一些非法分子抓住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问题,开始利用大学毕业生急于就业的心理进行骗钱或其他违法行为,比方说传销,其实大学老师也都一直在提醒学生不要做传销,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会上当,最终赔了钱还留下了很多伤心和遗憾.又比方说,一些应聘单位,让大学生预交保证金(金额一般为500-1000元之间),却没有签协议,这是大学生能接受的支付金额范围,开的收据上没有盖单位公章,这些其实是一眼就能看出的违法行为,但由于一些大学生的单纯和不懂法律,最后一直得不到就业单位的电话通知,最终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还有一些就业单位的协议只对单位有利,直接损害了就业者,而由于大学生不太懂法律,不知道如何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一部分人发现自己吃亏后自认倒霉,或对单位失望毁约,一部分人也许要等若干年后,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想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时,才发现当初签署了多么无知的协议.

7 要想过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理问题

这是一些贪图享受的女大学中的流行语,这部分学生现实得让人害怕.现实中有女大学生,被几个中年妇女在教室或宿舍狠狠地揍了,是因为做第三者,破坏别人家庭,而在和她们沟通时,部分学生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甚至认为这是自己有魅力,双方彼此有感情(男方一般是有车有房,每个月会给她们几百元生活费),但最终女孩被打后,男方不再来找她了,女生身心和自尊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另外部分学生确实因为种种原因毕业后嫁得好,但个中滋味只有她自己知道吧!很多有关报道资料,其实已经在警告有这样想法的学生,每个人只有能独立和不依赖别人,才能真正生活得有尊严,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因为真心相爱而嫁的好的美满婚姻啦.

综合以上所说的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和调适方法,当代大学生应该在进入大学后,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接受各种心理系统和人职匹配的测试,这样有助于大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人生目标和方向,为了实现这个终生目标,而不断的制定切实可行并能实现的各个时期的短期目标,一步步地向最终目标靠近,同时在不断实现各阶段目标的过程中,让个人的心智趋于成熟(以便适应日后的就业并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工作人员).

〔1〕杨一波.战胜职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胡志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

〔3〕王伯庆.决战大学生就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G44

A

1673-260X(2012)11-0120-03

猜你喜欢
单位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心理感受
看错单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协办单位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