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2012-08-15 00:4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1期
关键词:理论课公民政治

廖 琳

(遵义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99)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廖 琳

(遵义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99)

公民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权利与义务教育、社会民主与公平的教育.本文在对公民教育内涵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分析了公民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指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意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悖的问题,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理论课;公民教育;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格局的日益多元化,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公民教育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一直被业内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产物,对于我国来说也是一种新事物.但是多年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偏向的是一种政治导向的传播,注重“精英”教育,而忽视公民的“通识”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公民的意识教育,最广泛的发动人民依法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体现出国家层面对于公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政治性教育”向“公民性教育转变”提供了指导思想.

1 公民教育的内涵

许多学者普遍认为“公民是一种政治身份”.《大英百科全书》中指出:“公民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受国家的法律约束,同时也赋予公民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中指出:“人自从诞生起,就是平等的,每个公民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公民的‘民主’教育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最佳的公民教育并不是使公民服从于某种政治手段,而应是使每个人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其量是一种单纯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而没有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对公民进行引导.笔者认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公民教育要从三方面做起:一是培养学生与社会共同的价值观教育,培养社会公民对待国家体制、法律权威性、自我发展的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对我国而言,长期以来偏重于公民的义务教育,而忽略权利教育,因而在新时期而重要的培养公民的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三是民主与公平的教育.公民对于社会民主的追求、对于公平的向往,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公民教育中必须加强公民的民主与公平教育,使之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统一准则,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

2 公民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一方面,公民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内在一致性.从教育目标上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公民教育的目标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准则教育与道德标准的约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通过公民教育把社会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从教育内容上看,高校的政治理论课通常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等内容,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高校通过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增强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使学生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国的公民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荣辱观的培养,增强公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性,公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者在内容上有较强的相通性,都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公民而努力.另一方面,公民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外在表现形式的相异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是作为一种学习任务,由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中有严格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是一种“直接”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通常也较为多样化,通常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更容易被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从而同化为自己的行为,是一种“间接”的教育方式.从受教育主体上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门面向大学生,是针对特定年龄段而为学生设置的,而公民教育主体的覆盖面积更加广泛,包括全社会所有的公民,具有“通用性”.

3 当前大学生思想意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悖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各种思潮不断充斥着学生的头脑,在中西文化思想不断融合的今天,学生的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化.首先,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认识上发生了淡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党带领人民长期斗争取得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仍然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在高校开设相关内容,旨在促进这些理论与现代中国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自身本领.而目前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执政党的一种政治手段,对于自己的发展意义不大,把学习当作应付考试的途径,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其次,部分大学生基本的思想道德出现缺失.当前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同情心,索取意识强烈,奉献意识差,自理、自控、自律能力不强,“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金本位”等不良思想占据其精神领域,物质欲望强烈,具有较强的功利心,缺乏正义感.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修养没有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世故、圆滑、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问题严重,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缺乏一个合格公民的应具备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

4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4.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公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是一种“党化”教育,一种“社会精英式”教育,在新时期已不适应学生多元化的思想意识的需要.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当前学生思想意识中存在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将大大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一方面,将公民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能够大大增强学生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将传统的“党化”教育转化为“全民化”公民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与自身的密切关系,了解国际政治格局、我国政治制度,扩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视野,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无形中强化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将公民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后,将实现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转型,成为一门为学生提供正确“方法论”的“实用”课程.树立起“服务型”思政课的意识,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政治认知进行深入引导,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促进学生追求“和谐、公正、民主”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成为一名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合格社会公民.

4.2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公民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当前大学生思想意识出现的缺陷是与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日益加快,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密切联系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求我们的社会必须有一种“契约精神”,形成一种以诚信、公平为主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基本思想道德被“党化”的教学内容所代替.而公民教育的融入将从经济生活出发,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底线.在对公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权利”的通识教育,也将使学生形成社会归属感,树立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公民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还有利于学生树立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等公共意识,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致的价值取向,学会最基本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意识领域的支撑力.

4.3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公民教育是繁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需求

文化对于人们思想意识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在文化格局多元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领域的渗透力较小,而偏于注重一种“宣传”的作用.实现公民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对学生产生影响.一方面,公民教育中蕴涵着我国现代社会基本的社会道德、意识标准,能够营造一个浓郁的文化氛围,用文化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彻底地教育和引导,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前瞻性和历史包容性.能够多角度、全方面、辩证的把问题讲明,使学生养成“习得性”行为,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公民教育能够对传统的民族文化进行发扬,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世界的”文化为基本属性,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校园中得到传播,弘扬“真善美”、摒弃假“假恶丑”,使学生能够站在文化的高度看问题,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4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公民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完整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是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公民教育能够从规范学生的操行、品德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公民教育的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国地质大学时曾说过:“创新精神是现代青年最宝贵的财富.”公民教育的引入将提供更加形式多样的新型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创新型”人才的建设,使思政理论课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使学生正确对待自然与社会,正确对待他人与自己,培养出具有现代价值观念、创新思维方式的学生.

总之,公民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权利与义务的教育、社会民主与公平的教育.公民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内在一致性,又存在着外在表现形式的相异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公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是繁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需求、更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当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认识上发生淡化、部分大学生基本的思想道德出现缺失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公民教育的融合已势在必行.

〔1〕赖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05).

〔2〕李天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生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2(04).

〔3〕石加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0(02).

G642.3

A

1673-260X(2012)11-0202-02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公民政治
论公民美育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