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节妇吟》之异题与本事辨

2012-08-15 00:47余文英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木铎张籍司空

余文英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张籍《节妇吟》之异题与本事辨

余文英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刘明华《张籍〈节妇吟〉的本事及异文》认为现存张籍集各版本《节妇吟》原题均为三字,寄赠对象或本事的出现始于宋代。文献表明,此并非事实,该诗原题当包含寄赠对象,或作“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师道”当为“师古”之误。

张籍;《节妇吟》;异题;本事

唐人张籍有一首著名的乐府诗 《节妇吟》,历来为人乐道,虽然褒贬不一,但学界基本认定是一首却聘诗,即借“贞女不事二夫”表达“忠臣不事二主”之旨,以婉辞李师道或李师古之延聘。《文献》2010年第2期所载刘明华先生 《张籍〈节妇吟〉的本事及异文》一文却认为:“张籍本集中,《节妇吟》是一首较为典型的‘乐府’,其多重阐释的空间是存在的,但其指向并不明显。寄赠对象即副标题或本事的出现,始于宋代。从宋至明清,逐步明确化,即从司空到李师古和李师道的明确化。最后形成人物的不确定,即究竟是哪个司空的问题出现。李师道和李师古与张籍的直接关系目前仍无文献支持。但这一歧义并不影响其阐释的指向。倒是从选编者和时代背景的角度考察,可以感觉到时代风尚乃至政治气候的对作品阐释的影响。”刘文肯定两点:一是“现存张籍集各版本的《节妇吟》原题均为三字”,内容“指向并不明显”;二是“寄赠对象即副标题或本事的出现,始于宋代”,这与“时代风尚乃至政治气候”的“影响”有关。这实际上是怀疑《节妇吟》本事的真实存在,而将其本事的出现归因于宋人的阐释需要。笔者据所见文献分析,这些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刘文所谓“现存张籍集各版本的《节妇吟》原题均为三字”不合事实,刘文自身即举例云:“康熙四十一年洞庭席氏琴川书屋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张司业诗集》”题为“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就笔者所见,尚有两种本子题同席氏琴川书屋本(下简称“席本”)。一是清顺治十八年陆贻典影宋抄本《张司业诗集》三卷(藏国家图书馆,下简称“陆本”),此诗为其下卷第三十九首。陆氏在中卷后附记:

宋刻张司业集有二,一本八卷,一本上中下三卷,而要以八卷为胜。“百家唐诗”中所刻一卷,仅三卷中之下卷耳,其为可笑如此。予既别抄北宋本,复借遵王南宋本补此二卷。闻此外尚有《木铎集》,惜无从一见之也。

知陆本下卷为宋刻“三卷本”之下卷。又,陆本前有张洎序,知此“三卷本”出自南唐张洎所辑本。张洎为今知最早的张籍集编辑者,其《张司业集序》云:“予自丙午岁(946)迨至乙丑岁(965),相次缉缀,仅得四百余篇,藏诸箧笥,余则更俟博访,以广其遗阙云尔。”[1]其所编有数本,其一后为钱公辅所得,更名为《木铎集》。据此推测,张洎本中此诗亦当题作“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另一是清孙潜家抄本《张司业诗集》八卷(附录一卷,藏国家图书馆),此诗为其卷二第一首。据诗歌文字、编次以及书前序文可断,此本与“席本”分别为 “宋平江八卷本”(宋番阳汤中季庸校定,魏峻叔高刻于平江——苏州)之抄本、翻刻本。二本所载汤中《序》:

张司业诗集,世所传者,历阳、盱江二本尔,编次不伦,字亦多误。余家藏元丰八年(1085)写本,以乐府首卷,绝句系后,既有条理,其间古诗亦多二本十数首。……今合三本校定为八卷,共四百二十六首。

魏峻附拾遗诗跋:

右五诗见《木铎集》。“木铎”者,司业诗之别名也。……视他本最完,大略与今所刻司谏汤公家藏本相出入,而此五诗则今刻本无之。今刻本第六卷《赠项斯》,七言,则《木铎集》阙焉,因互见云。

知“平江本”乃以“元丰八年”写本为底本,兼以“历阳”、“盱江”二本校定,后魏峻又与《木铎集》对勘,补诗五首。据此可知,《木铎集》与“元丰本”、“历阳本”、“盱江本”中至少有一本此诗题为“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其中底本“元丰本”的可能性极大;联系出自张洎本系统的陆本亦作此题看,《木铎集》作此题的可能性也很大。总之,宋本张籍集中,至少有两本(其一为“三卷本”)题作“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且南唐张洎所辑本很有可能作此题。

宋本张籍本集是比较可靠的,而且多本题同,我们无由断定《节妇吟》原题仅此三字,并推断其“寄赠对象即副标题或本事的出现,始于宋代”,况且宋代其它载籍大多数也题含寄赠对象或明确叙其本事。如姚铉《唐文粹》(卷一二)、祝穆等《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四)皆题作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王铚《四六话》(卷上)、洪迈《容斋三笔》(卷六)亦载为辞聘之作,只是前者谓拒李师道,后者谓拒李师古。很难想象,如此多的宋代诗文选家和学者会因“时代风尚乃至政治气候”的“影响”而窜改《节妇吟》的原题。要强调的是,像《唐文粹》、《古今事文类聚》这样的诗文选本,其文献的可靠性是不可轻易怀疑的。譬如成书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的《唐文粹》,姚铉《序》云:

今历代坟籍,略无亡逸,内则有龙图阁,中则有秘书监、崇文院之列,三馆、国子监之印群书,虽汉唐之盛,无以加此。……撰述纂录,悉有依据。由是大中祥符纪号之四祀,皇帝祀汾阴后土之月,吴兴姚铉集《文粹》成。……今世传唐代之类集者……率多声律,鲜及古道。盖资新进后生干名求试者之急用尔。岂唐贤之文,迹两汉,肩三代,而反无类次以嗣于《文选》乎?铉不揆昧懵,遍阅群集,耽玩研究,掇菁撷华,十年于兹,始就厥志。……凡为一百卷,命之曰《文粹》。[2]

这里明确指出,其“撰述纂录,悉有依据”。从姚铉“嗣于《文选》”、复兴“古道”的辑纂目的与“遍阅群集,耽玩研究,掇菁撷华,十年于兹”的辑纂态度也可见,其所录唐代诗文是较可靠的。故就此诗而言,即使原题确为“节妇吟”三字,其寄赠对象为姚铉所附加,那也必定有史实或文献依据。

就笔者所见,诗题仅作“节妇吟”三字的宋籍比较少,只有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九五)、俞德邻《佩韦斋集》(卷一八);明清的载籍却相对较多,如明正德十年(1515)刘成德刻本《唐张司业诗集》(卷七),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卷一,“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四库全书本《张司业集》(卷二),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五九)等皆是。而关于此诗的本事,有关宋籍的记载已比较具体、明确,如王铚《四六话》、洪迈《容斋三笔》,明清时期并无变化。因此,刘文所谓此诗的寄赠对象“从宋至明清,逐步明确化”,“最后形成人物的不确定”,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总之,从文献的角度看,《节妇吟》原题中当有寄赠对象(或为题注),宋以后并未因为“时代风尚乃至政治气候”的“影响”而改变此诗的阐释指向。宋籍中出现异题“节妇吟”、“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后世异题皆源于宋),当是抄、刻或叙述时从繁从简的因素所致;而出现“李师古”与“李师道”之差异,或与记忆错误或与抄刻中妄改等因素有关。

那么,《节妇吟》所寄赠之“司空”是“李师道”还是“李师古”?笔者据有关资料考证,以为当为李师古,洪迈《容斋三笔》(卷六)“张籍陈无己诗”条所载“张籍在他镇幕府,郓帅李师古又以书币辟之,籍却而不纳,而作《节妇吟》一章寄之”[3]是可信的。关于张籍辞辟币,姚合《赠张籍太祝》云:“甘贫辞聘币,依选授官资。 ”[4](卷四九七p5698)知事在元和元年(806)张籍“依选”调补太常太祝(白居易元和十年春《重到城七绝句·张十八》云“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4](卷四三八p4876)) 前或太祝秩满而“依选”待授他官时。《旧唐书·宪宗本纪》载,元和十一年十月丙寅“郓州李师道加检校司空”[5](卷一五p457),时张籍已为国子监助教(韩愈元和十一年春有《游城南十六首·赠张十八助教》[4](卷三四三p3858)),则张籍所辞者断非李师道。 师古,师道异母兄。《旧唐书·顺宗本纪》载,贞元二十一年(805)三月戊寅“兼检校司空”[5](卷一四p406),七月丙子“加检校侍中”[5](卷一四p408);同书《宪宗本纪》载,元和元年“闰六月壬子朔,淄青李师古卒”[5](卷一四p417)。其为检校司空时,张籍正“依选”(守选)待官。可见张籍所辞者乃李师古,事在贞元二十一年三月到次年张籍调补太常太祝之间(不迟于元和元年闰六月)。又,寻绎姚合诗句,时当在张籍“冬集”(十月)前,即贞元二十一年夏秋间。卞孝萱《张籍简谱·永贞元年》:“本年或稍后,作《节妇吟》,寄李师古,拒绝其书币之辟。”[6]罗联添《张籍年谱·贞元二十一年》:“作《节妇吟》诗寄郓州李师古,疑在本年。”[7]永贞元年即贞元二十一年。北宋末王铚《四六话》(卷上):“唐张籍用裴晋公荐为国子博士,而东平帅李师道辟为从事,籍赋《节妇吟》见志以辞之。”[8]此说与史实不符。张籍《祭退之》:“我官麟台中,公为大司成。念此委末秩,不能力自扬。特状为博士,始获升朝行。”[4](卷三八三p4315)知张籍为国子博士乃韩愈而非裴度所荐(韩愈今存《举荐张籍状》),且时在元和十五年(820)九月至长庆元年七月韩愈为“大司成”即国子祭酒期间,而师道早在元和十四年二月被刘悟斩杀。此说与姚合《赠张籍太祝》所载亦不符。

[1]张洎.张司业集序[A].张籍.张司业诗集[M].国家图书馆藏清顺治十八年陆贻典影宋抄本.

[2]姚铉.唐文粹[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2.

[3]洪迈.容斋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2005:492.

[4]彭定求等.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卞孝萱.张籍简谱[J].安徽史学通讯,1959,(4,5):74-95.

[7]罗联添.张籍年谱(中)[J].大陆杂志,1962,(5):145-152.

[8]王铚.四六话(景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本)[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DISTINGUISH DIFFERENT TITLES AND BACKGROUNDEVENTS OF JIE FU YIN BY ZHANG JI

YU Wen-ying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Liu Ming-hua thinks all the the original title of Jie Fu Yin is three words according to Zhang Ji’s volumes in existence.He also thinks its presentation object or background events begin with Tang Dynasty.Bibliographies make clear that it is not the fact.The original title of the poem should include the presentation object,or perhaps its title is Jie Fu Yin Ji Dong Ping Li Si Kong Shi-dao according to bibliographies.Shi-gu was mistaken for Shi-dao.

Zhang Ji;Jie Fu Yin;different titles;background events

I206.2

A

1672-2868(2012)01-0067-03

2011-10-20

余文英(1969-),女,安徽歙县人。巢湖学院人事组织部,讲师。

责任编辑:宏 彬

猜你喜欢
木铎张籍司空
北师大:木铎金声,巍巍师大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秋思
一尊木铎三地复刻
秋 思
司空见“惯”
秋思
里耶简“司空厌弗令田当坐”文书研究
我是木铎,over
秋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