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2012-08-15 00:53叶德跃
关键词:理论体系道路特色

叶德跃

(中共南阳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河南 南阳 47305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共产党90 多年来的奋斗历程进行了全面而科学的总结,并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1](P16)如今的中国面临着许多的挑战,而且在未来还有可能遭遇到各种的艰难险阻,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对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实践精神和价值取向有更好的理解,进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在实践精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鼓起了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发展。在这种精神引导下,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保障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真切的体现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意志,深入人心,从而奠定了执政的基础。

(一)解放思想促进了理论体系的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共创的新事业,它不仅与传统的封建统治决裂,而且从根本上超越了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解放思想,这也是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有力武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持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并对世界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进行了科学认真的总结,吸取了科学合理的方面,从而使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重大的问题,不断地开拓发展的空间,进行重大的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而这些理论成果的取得都是以解放思想为重要前提的。可以说,正是通过不断的解放思想,才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二)实事求是促进了理论的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中,实事求是是重要的观点。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通过实事求是地科学的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用杰出的勇气和智慧将党和国家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进一步进行了拓展,并系统性的回答了建党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样,科学发展观也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那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2](P9)总之,通过实事求是,对世界的发展趋势有了正确的把握,对国家的发展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在分析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大的战略思想。

(三)与时俱进促进了理论创新

社会主义实践和党的理论创新,在不断发展并没有一个尽头。党所建设的科学、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属于一个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因此,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增加新的内容。在经历过的30 多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看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发展都是与时俱进的。这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也使党的工作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有助于党提高执政能力。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不会改变,因此,必须根据基本国情的实际出发,在面对困难时要鼓起勇气实事求是的解决并进行理论创新。

(四)科学发展观促进了理论体系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丰富方面有非常大的贡献。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对于中国时代特征和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发展的方法论和世界观问题,并对新形势下的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回答,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更高的水平,从而将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P8)

二、在价值取向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人民的主体价值观保持一致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人民的主体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执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联系起来。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中,最基本的观点是人民群众的观点。在实践的过程中,人民群众不仅占主体地位,而且具有价值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更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要求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实现共同富裕,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人民的主体价值理念可以说是贯穿其中,同时这也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从中国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无论是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制定,还是党所创办的各项活动,人民主体价值观在各地的各个社会领域中都有非常突出的体现,真正做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比如,这些年我们取消了农业税,给种粮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建立了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总之,从党的所有战略决策和方针决策以及所落实的工作,无不体现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发展的过程中依靠人民,就能够保证人民的主体地位,与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做到依靠群众,与群众共谋发展,最大限度的集合所有的社会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深厚的力量源泉和牢固的群众基础。最近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依靠众多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共同战胜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不会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人民的主体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经过不断实践和解决许多重大的问题并进行了系统性的回答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到中国大地,而且符合中国人口众多、底子薄的国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不再走传统落后的老路,也不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路线,而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解决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传统观念,有效统一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并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使之真正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的依据、总的任务、总的路线以及共同发展的主题、核心和精髓。因此,它能够在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问题上不断发展。邓小平同志第一次对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初步系统的回答,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侧重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创新性回答。这些重大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形成了重大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也就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论、社会主义对外战略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论等。这些观点不仅在根本上保留了一致性,而且在新的起点上有了新发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又一次的飞跃。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取得的。理论的成熟标志在于理论体系的形成,在成熟下才能够不断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是党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应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近代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探索中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自立自强。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中国人民长期的实践中,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我们必须要倍加珍惜。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挫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历经3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非凡成就,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拓宽。在今天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趋增强、国家在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现在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是世界上热议的话题。因此,我们应充满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建设成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当前,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形成和发展阶段我国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向人们充分显示出它的新优势和新特点。当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它是一条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的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依靠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经验而不断发展,不仅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还积极汲取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成分。”[2](P146)虽然我们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还要面对许多复杂的问题。但是我们应明确的认识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需要依靠深化改革开放,而不能延续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充满信心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国家制度的安排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国家和党实现宏伟目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问题,关乎着国家和党的前途与命运。因此,我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进国家的发展。

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是一个根本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套相互联系紧密的制度体系,是由多个层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合而成,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根本的制度保障,其理论、道路和制度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这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中形成的一大特色。从实践中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制度设计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不仅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而且符合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大的优越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对于国内外对中国各种的评价和争论,都与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人在分析中国取得的成就时,虽然承认中国的成就,但是将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所学习的西方文明精髓。而实质上,正是由于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按照国家的基本国情,制定的方针政策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并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取得今天这样大的成就。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从我国有效应对的情况看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有着资本主义制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从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这一活生生的实践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的,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各项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推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的伟大事业,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非常有必要。

总之,通过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国在面对国内外的机遇和风险挑战面前,能够有今天如此快速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人民的重托和发展的重任面前,中国共产党只有造福人民、勇于进取、艰苦奋斗、全力推进人民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些都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保障,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顾习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9).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