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2012-08-15 00:50张秀英
护理研究 2012年33期
关键词:功能性病人心理

王 俏,赵 毅,刘 伟,张秀英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王 俏,赵 毅,刘 伟,张秀英

本研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的现状进行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症候群,其特点是病情反复且症状多变,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压力的增加,FD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其相关诊治费用也相当巨大,从而越来越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

1 FD概述

根据罗马Ⅲ标准将FD定义为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2],其不适症状主要包括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腹胀、早饱、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并且确诊前不适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出现至少6个月。FD根据发病症状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胃溃疡消化不良型、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型以及特异性消化不良型[3]。虽然FD是一种没有生命危险的疾病,然而其对病人和卫生保健行业的影响却是非常巨大的。在西方国家,FD在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20%~40%,每年为FD的诊治花费的医疗费用高达10亿美元以上。我国FD发病率约为30%,消化科门诊中有40%~50%的病人为FD[4]。由于FD病程缓慢、症状发作无法预期等特性,不仅影响病人,也影响其家属,而对病人的长期影响会造成其能力下降,与正常人相比,FD病人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另外,长期不规范用药,可能会带来了严重的毒副反应,同时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2 FD影响因素分析

自2006年罗马Ⅲ标准发布以来,我国关于FD相关的文献报道数量有限。综合各国报道,FD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运动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和Hp感染有关[5],是生理、心理、社会3方面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个体的性格、生活经历、心理状态和社会层次等也会影响到FD疾病转归[6]。

2.1 生理因素

2.1.1 内脏高敏感性 有关研究表明,内脏高敏感性被认为是FD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7]。胃肠道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可导致痛性和非痛性感觉,可影响进食和疾病状态。另有研究发现,FD病人胃内球囊扩张与其上腹部不适感增强、感觉阈值降低相关,而健康对照组则没有这种现象[8]。Corsetti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FD的病人对于胃扩张的反应阈值低,敏感性较高,且增加FD症状的严重程度。

2.1.2 胃肠动力功能障碍 研究表明在部分FD病人中存在胃肠动力异常[10]。对FD病人进行胃肠动力研究分析得出,FD病人的胃排空减漫,或餐后出现过度的时相性收缩,也有报道胃底与胃窦之间的协调异常或胃与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出现异常[11-13],餐后胃顺应性的降低也导致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发生[14]。

2.2 社会心理和应激因素 相关研究指出,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下,以情绪、精神反应为中介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可以引起或加重胃肠功能紊乱[15]。在应激时,机体出现复杂的神经和体液方面的变化,包括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激活,同时有各种胃肠激素水平的改变,从而出现胃肠功能的紊乱[5]。研究显示,FD病人在双耳分听应激时会产生较高的直肠刺激强度和不适感觉,与放松状态相比,病人报告工作期间有较强烈的应激、愤怒和焦虑[16]。王静[17]对152例急诊护士的调查发现,在2个月期间被调查者中因消化系统症状就诊例数和频次分别为69例和142次(2.05次±0.48次),其中被诊断为FD的病人高达39例,占25.66%。另有研究证实经常乘坐飞机的旅客和空乘飞行人员比较容易患FD[18],军训官兵和重点大学在校生FD的患病率明显升高,他们认为军事演习和大学学习紧张环境是FD发病的危险因素[19,20]。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FD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障碍,一些学者对FD病人进行精神量表分析,发现他们较正常人有更多的焦虑、抑郁、疑病症和神经质特征[21];FD病人相对于器质性消化不良和正常人来说,总体精神心理异常比例较高,抑郁和特质性焦虑患病率增加[22]。因此心理治疗和干预是FD病人护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其他因素 有报道认为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是FD发生的风险因子[23]。杨霞[5]关于FD病人的临床研究发现,100例FD病人有71例有天气、情绪、饮食等诱因,只有29例无明显诱因发病。但FD的发生是否与以上诱因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关于FD病人食物、摄入营养成分和饮食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FD病人的症状通常在进食油腻食物时加重[24]。另外,性别角色也有可能影响到FD的发生率。有1 264例病人参加的一项保健机构(HMO)研究显示,68%有FD症状者为女性,在轻度症状者中65%为女性,症状较重者中80%为女性[25]。此外有研究表明,FD病人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症状易加重[26]。

3 护理干预

对于FD的护理干预,传统的常规护理加药物的方法已远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要求。目前临床护理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药物等综合护理措施,尽可能让病人自己通过种种行为活动和自律训练打破恶性循环来达到改善症状和治愈的目的,是临床护理FD的有效方法。

3.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FD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消除病人的顾虑,从而增强病人治疗疾病的信心。通过向病人提供疾病及治疗教育手册,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发病规律、临床表现、转归及影响因素等,可以有效防止FD复发和出现并发症。张翠红[27]对130例FD病人进行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宣讲,对病程长、经多次住院或门诊治疗效果不佳者,讲解FD的发病原因,启发病人对疾病的主动认知及积极配合,同时请已经治愈的病人现身说法,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结果表明,包含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相比于单纯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且随着时间延长,疗效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有研究指出,健康教育可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其能够重视饮食与健康,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消化道疾病,表明健康教育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行手段之一[28]。

3.2 饮食指导 多项研究表明,消化疾病多与饮食行为有关,通过加强对FD病人的饮食护理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3,27-29]。综合相关文献归纳出具体的饮食护理措施包括:要求病人进食软食、易消化食品;饮食以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为宜;忌食肥甘厚味脂肪餐和韭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品;戒除烟酒,不暴饮暴食;勿进生冷食物(尤其夏天的冷饮),餐后保持直立30min左右;指导病人每天饮用300mL~500mL含乳酸菌的乳制品以改善肠道内环境;积极补充维生素和蔬菜、水果,根据病人的饮食偏好、体质制定适宜的食谱。不同的病人对饮食要求会有一定的差别,所以要根据病人个人体质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从而提高病人的饮食行为。

3.3 运动指导 根据病人情况鼓励病人户外活动,通过运动来分散病人对疾病的关注程度,如散步、太极拳、慢跑、气功等;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运动过度;深呼吸练习,可采用站式、坐式、卧式;加强腹式呼吸及腹肌锻炼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改善腹胀、嗳气症状。消化不良与胃肠功能蠕动有一定关系,合理的运动能够改善FD病人消化系统,促进肠胃蠕动[30,31]。

3.4 心理护理 虽然F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精神紧张与心理问题是重要成因已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FD病人存在较多心理问题,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使病人获得较佳的远期效果[27]。国外研究注重对FD病人心理社会方面的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CBT)、精神动力治疗、催眠疗法等。Toner等[32]研究显示,CBT治疗3个月以后在满意度、整体症状缓解和总体健康方面效果明显优于教育干预。研究表明,简明精神动力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那些对常规治疗没有反应的FD病人广泛接受,这样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33]。王克敏[34]通过对FD病人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如稳定情绪、宣泄情感、接受现实、转移注意、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等,不同程度地减轻或缓解了病人的抑郁情绪。金善姬[35]通过对FD访谈,树立可信赖形象,并且掌握病人各种心理,给予鼓励和安慰,以消除其焦虑、不安情绪,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组其痊愈率(33.33%)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无效率仅为15.83%,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治疗环节中心理护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药物联合心理疗法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并且取得一定的疗效,为FD病人缓解心理压力、树立良好的健康信念、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而改善FD症状,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3.5 用药指导 目前对FD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结合护理措施,合理的用药可以有效改善FD的症状。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抗酸药、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根除Hp感染、促动力药和抗抑郁药等[2]。FD病人用药种类比较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给予病人良好的用药指导。另外,王淑华[31]对FD病人上腹胀、上腹痛、嗳气、恶心或呕吐、乏力、胃灼热感等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腹胀严重者,应观察其发生次数、持续的时间,根据病情选用穴位敷贴治疗贴对足三里、内关、上脘、中脘、肝腧等穴进行穴位贴敷,24h更换1次;4周为1个疗程;对于腹痛明显者,在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的基础上加延胡索、香附等中药,可选在疼痛前30min温热频服;对于恶心或呕吐者,采用甲氧氯普胺10mg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2次,或维生素B610mg双内关穴位注射,每日1次。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结果表明,针对性的用药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 前景与展望

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治疗方案尚未统一。加之现代生物模式已从单一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相应的现代护理模式应更加注重个体的综合护理。在临床护理研究中,大量的群体调查都把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作为患FD的一个风险因素来研究,文献检索未见有从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及疾病控制状况等方面对FD病人的自我管理产生影响的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从我国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心理状态、疾病治疗措施等方面对FD病人的自我管理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我国FD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护行为,以达到预防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1]于振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89-90.

[2]Douglas A,Drossman MD.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M].Degnon:Associates,2006:1;392-395.

[3]肖良.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病人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5):1966-1967.

[4]王梅青.护理干预对4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1(7):3355-3356.

[5]杨霞.以罗马Ⅲ标准为基础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D].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2010:1.

[6]张玉红.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J].黑龙江医药,2011,5(24):856-858.

[7]Mertz H.Overview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Dysfunction of the brain-gut axis[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3,32(2):463-476.

[8]Holtmann G,Gsehossmann J,Neufang Huber J,et al.Differences in gastric mechanosensory function after repeated ramp distensions in non-consulters with dyspepsia and healthy controls[J].Gut,2000,47:332-336.

[9]Corsetti M,Caene Peel P,Fisehler B,et al.Impact of coexisting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n symptoms and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J].Am J Gastroenterol,2004,99:1152-1159.

[10]Quartero AO,de Wit NJ,Lodder AC,et al.Disturbed solid-phase gastric emptying in functional dyspepsia:A meta-analysis[J].Digestive Diseases & Sciences,1998,43(9):2028-2033.

[11]Haag S,Talley NJ,Holtmann G,et al.Symptom pattern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Relationship to disturbances in gastric emptying and response to a nutrient challenge in consulters and non-consulters[J].Gut,2004,53:1445-1451.

[12]Simren M,Vos R,Janssens J,et al.Unsuppressed postprandial phasic contractility in the proximal stomach in functional dyspepsia:Relevance to symptoms[J].Am J Gastroenterol,2003,98:2169-2175.

[13]Di Stefano M,Vos R,Lersy C,et al.Neostigmine-induced postprandial phasic contractility in the proximal stomach and dyspepsia-like symptoms in healthy volunteers[J].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2797-2804.

[14]Mearin F,Perez Oliveras M,Perello A,et al.Dyspepsia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fter a salmonella gastroenteritis outbreak:One year follow-up cohort study[J].Gastroenterology,2005,129:98-104.

[15]邹多武,许国铭.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华消化杂志,2006(11):765-767.

[16]Dickhaus B,Mayer EA,Firooz N,et al.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 show enhanced modulation of visceral perception by auditory stress[J].Am J Gastroenterol,2003,98:135-143.

[17]王静.急诊科护士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肠病患病现况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7):862-865.

[18]杨春敏.飞行因素与胃肠运动[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4):2379-2381.

[19]王超,许方玲,段世敏.部队肠易激综合征患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及对策[J].临床军医杂志,2003,31(4):80-81.

[20]王巧民,吴正祥,殷保书,等.合肥地区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3):205-207.

[21]高彦,陈绳武,蓝宇.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6):1311-1312.

[22]王玉霞,许春进,陈玉龙.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6):498-499.

[23]Li Y,Nie Y,Sha W,et al.The link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2,117(7):1082-1084.

[24]Houghton LA,Mangnall YF,Dwivedi A,et al.Sensitivity to nutrients in patients with non ulcer dyspepsia[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3,5:109-113.

[25]Der Horst HE,van Dulmen AM,Schellevis FG,et al.Do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primary care really differ form out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Gut,1997,41:669-674.

[26]Holtmann G,Gschossmann J,Buenger L,et al.Do changes in visceral sensory function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of dyspepsia during treatment with aspirin[J].Gastroenterology,2002,12(5):1451.

[27]张翠红.护理干预对1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学院学报,2010,35(4):428-429.

[28]陈庆元.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108-109.

[29]陈大亚.护理干预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09,22(9):1813-1815.

[30]杨爱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86-87.

[31]王淑华.护理干预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21-22.

[32]Toner BB,Segal ZV,Emmott SD,et al.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The brain-gut connection[M].London/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0:1.

[33]Creed F,Fernanders L,Guthrie E,et al.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psychotherapy and paroxetine for sever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Gastroenterology,2003,124:303-317.

[34]王克敏.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抑郁情绪的护理干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1):2643-2644.

[35]金善姬.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120-121.

Research progres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Wang Qiao,Zhao Yi,Liu Wei,et al
(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Military Region of PLA,Beijing 100700China)

It reviewed the status quo of diagnosis standard,incidence,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functional dyspepsia;influencing factors;nursing intervention

R473.57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3.003

1009-6493(2012)11C-3077-04

王俏,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100700,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赵毅、刘伟、张秀英(通讯作者)单位:100700,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2012-08-21;

2012-10-18)

(本文编辑 苏琳)

猜你喜欢
功能性病人心理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谁是病人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病人膏育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