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析*—以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为例

2012-08-15 00:48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刘虎星王印虎
河南科技 2012年11期
关键词:职教河南省城乡

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 刘虎星 王印虎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析*—以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为例

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 刘虎星 王印虎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时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职业教育是相对于城市职业教育而提出的概念,是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客观反映。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重重,全国大范围农村职业教育出现招生低迷、发展困难等严峻问题,河南省也不例外。因此,必须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进行反思,探索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新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之路。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范畴

农村职业教育一贯被归为“二流教育”、“二等教育”,国家对其发展给予的关注远远低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但是,农村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属性不是经营性,而是公益性。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讲,农村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它不像私人产品那样具有独立性,但在消费结果上具有溢出效应。这种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职能的发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鼓励企业、行业、社会力量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引导社会资金注入,逐步实现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格局。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背景下,需要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和本质进行重新审视,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学术参考。从教育对象和内容上来讲,农村职业教育指的是对农村居民(农民及其子女)实施的职业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职业教育区域性范畴,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单纯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而应为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分析

目前,河南乃至全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均面临着重重困境。这一普遍现象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归纳起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落后,办学定位不明确,与农村职业教育对象以及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契合。二是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三是办学模式单一,城乡职教资源分割。四是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低,职教体系不完善。五是招生连续滑坡,政府保护措施不足。六是保障服务体系不健全,科研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建设及督导评估体系等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造成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陷入重重困境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农民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及其对教育的期望。一方面,在“三农”问题的时代背景下,农民的经济社会地位较低,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均表现出不平等性和低地位性,已成为一个地位较低且明显处于劣势的社会阶层。另一方面,职业结构出现高级化趋势,带动社会等级位序的整体提升,并提供了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学历在社会构成和人的发展中渐渐成为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两方面的反差使农民对教育的期待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农民阶层来说,教育是实现代际地位跃迁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向上流动的最可行的方法。那些来自农村的获得高等教育文凭的人向城市流动的意愿极高,更倾向于追求城市的工作、环境和收入。相比之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往往在劳动力市场中只能通向低端就业,且就业越来越困难,这使得农村职业教育难以成为农民子弟接受职前教育的第一选择,因此出现生源低迷、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民中的声望和评价也随之越来越低。

2.教育的财政投入与政府职能的发挥。一方面,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需要将教学设备的更新、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受教育者专业技能的培养等一一落到实处,这就使其成本远远高于普通教育成本。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资金匮乏,教学设备购买力严重不足,实训基地得不到重点建设,教师培训和深造无法保障,教育教学信息化、现代化更是难以开展,严重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财政管理制度难以筹集农村职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农村职业教育经费实行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由国家、地方财政和受教育者个人共同承担。这种体制导致教育资金投入过多地受制于地方经济发展,加之政府的教育投入更多地向义务教育倾斜,职业教育只能通过自筹资金来弥补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然而,由于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自筹资金更是困难重重。

3.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迁。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农村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偏重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对农村人口自身的主体性发展重视不够,农村人口很难获得主动求生存、求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这就使农村职业教育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历史必然。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的提出和推行,社会经济结构逐步转型,农村职业教育必然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挑战。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就业教育,市场需求、就业前景直接关系到其存在和发展。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和教育经费的严重匮乏,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人、财、物得不到稳定供给,缺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意识和理念,农村职业学校难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人才,加之农村消化吸收既有毕业生的能力非常低,使得农村职业教育就业渠道狭窄,就业前景暗淡,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生源,也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在于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桎梏,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全面创新和改革。本文,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索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1.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重新定位。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要想跳出偏重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的怪圈,必须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未来发展作出符合时代背景的调整。第一,以农民为本位。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应逐步向解决弱势群体的个人发展问题、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倾斜;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重心,以农村青少年的发展为出发点,从学历教育逐步转移到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的轨道上来,通过职业教育正确引导社会价值趋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应以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奉献农业为根本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的优势,以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为己任,兢兢业业地办“让农民满意,让农民放心”的农村职业教育,逐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2.完善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作为河南省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河南省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除了教育部门要对农村职业教育重点支持以外,政府也应积极协同多个部门,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多种渠道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宣传。逐步改变农村职业教育以县、乡财政为主的投入方式,以省级财政拨款为主,以多渠道、多途径、宽领域的融资为辅,构造“大职教”的教育理念,以“终生教育”作为提高广大农民福祉的惠民工程。

3.构建“双元寡头”教学模式。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属“单元制”。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笔者认为,作为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以学校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路线不能变,在此基础上,应不断深化校企间的合作,以“订单”作为学校与企业的纽带,逐渐构建在办学主体上以职业学校为主体、在办学模式上以企业为次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双元寡头”的“订单教育”。在“双元寡头”模式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两者都是职业教育的参与者和协同者,是一种“双赢”的职教模式。学校可以通过“订单”对学生进行定向委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去企业实习,毕业后可以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同时,企业也能不断降低培训、人工、继续教育等成本,及时补充其所需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河南省比较成功的职教模式主要有郑州、信阳的中职教育免费模式,许昌中职学校建设中的BT、BOT模式,鹤壁市职教园区的开放办学模式,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等。

4.整合职教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截至2011年年底,河南省中职学校由1163所减至874所(其中技工学校185所),在校生规模由平均每校1613人提高到2166人。同时,河南省政府又新建了一批建筑、化工、机电、护理等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由原来的51所增至71所,在校生规模由44.73万人增加到74.13万人。虽然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量变仅仅是低层次的职教资源的整合,如果一味追求“量”的变化,而忽视“质”的飞跃,职教资源整合将会步普通高等教育的后尘:只见大楼,不见大师。因此,笔者认为,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应在进行资源整合的同时,积极探索产学合作、产教结合、实训基地运行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批设备齐全、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通过发挥实训基地的“极点”作用,辐射周边职业院校和企业,努力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业务能力,增强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组建具有一定实力的职教集团和联合实体企业,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家、科研骨干、业务标兵等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展职教活动,形成整体实力优势明显的教学梯队。

5.建立健全督导评估体系。农村职业教育在制度变迁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权利“寻租”现象。不断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势在必行,此举不仅有利于规范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政府对教育工作进行行政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组织,对农村职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方针、办学模式、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进行综合考评,审计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科学、易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督导评价机制。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2011-JKGHAB-0110)。

猜你喜欢
职教河南省城乡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