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语文触角得到延伸——以《春酒》课堂实录为例

2012-08-15 00:44哈尔滨市第三十五秋实中学校毕雪飞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春酒故乡情感

✿哈尔滨市第三十五(秋实)中学校 毕雪飞

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明晰大语文观的教学方向。将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一种符合现代学生求知、发展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灵活、高效、富有兴趣地走进语文天地;让学生生出触角,将课内教学与课外生活紧密联系,增大语文学习的外延;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喜欢读写,喜欢鉴赏。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加强学生素养、内涵的积淀,提高学生审美、鉴赏美的能力,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和感悟能力。

本课的教学意在放飞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也就灵动了起来。

下面仅以《春酒》为例,诠释自己的认知、见解。(《春酒》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春酒》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梳理内容——品味语言——感受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生活中的诗意。

重点和难点:品味精彩的语句。

二、学习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读为平台,在默读、朗读、精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中体验、感悟、表达,注重朗读时的情感体验,加强积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新课程的“大语文”观念,倡导合作探究。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方法

注重朗读教学与情感体验。采取诵读法、品读鉴赏法、延伸拓展法相结合的方式。诵读是关键,品味是核心,延伸是补充,将多种教学法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审美感悟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对于故乡都会有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鲁迅就对社戏里吃过的罗汉豆念念不忘;汪曾祺也曾对故乡端午节的鸭蛋念念不忘;而琦君身在异国他乡也魂牵梦绕着自己的故土。是什么触动了她那温柔敦厚的情怀?是母亲所酿造的八宝酒。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脚步,到她的家乡,感受一下那里过新年的故事,去品尝这杯香醇的美酒。

(二)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开怀畅饮,美读春酒——酒醒落花风里,梦回啼鸟声中。)

走进课文是研读课文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感受文本吹来的诗意气息方能感悟作者的独特思想。创设有效的环境、氛围,感知优美的故事画面,走进作者的思想深处。学生的触角首先要探到文本。

师:请大家出声朗读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开怀畅饮,美读春酒。朗读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文中主要描绘了哪几幅画面?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如果在阅读课文时遇到了文字障碍,老师在幻灯片上给出了一些提示,希望能帮助你。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完成填充?

生:习俗和禁忌,喝春酒,喝会酒,泡制八宝酒。

师:了解文章的内容好比撩开了春酒的面纱。它那诱人的香气已经溢出文外。文中还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生:作者通过春酒表达了对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深情怀念。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展示的风俗画面。这个环节既训练学生快速捕获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诗意化的过渡,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知,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

【突出特点】在内容概括上,运用填充式的句子进行。这既给学生以提示,更重要的是降低难度,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同时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走入文章中去揣摩、去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寻找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探讨,而不是一味设置难度,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做到让学生的手高高的举起,面带笑容去鉴赏。

师:是啊,思念的是人情的温馨与芬芳,思念的是童年的欢欣与记忆,思念的是故乡的乡土人情中的乡土文化。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一个段落,细心体会。(指导朗读:1.情感是怎样落实的?2.句子写得好不好?3.好在哪里?)

老师帮大家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分析体会:1.这个句子用了什么方法?2.结合怎样的语言环境?3.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研读赏析品味精彩

(细酌慢饮,品味春酒——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

揣摩、想象、交流、讨论是赏析、品味的关键。走入文本后不仅要情到,还要语言到,学生在读出“天真、可爱”的同时,重点应该放在词语上。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及恰当的角色换位,能达到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交融,我即是“我”。

师:现在大家细酌慢饮,品味春酒。用上面老师总结的方法来品析精彩的语句。大家再回到文章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划下来,一会儿我们共同交流。看看你是否品出了温情,品出了童趣,品出了香醇。

(学生自读进行勾划,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一篇好的散文在于它语言的优美,构思的巧妙,意蕴的丰厚与深远。本文语言生动传神,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把事情写得富有情趣。我让学生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分别从修辞、句式、用词、表现手法、感情色彩等方面品析。

师:“我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比喻奇特形象,蜜蜂小小的,很可爱,很像当时的“我”,同时“手里还捧一大包”,写出了童真、童趣。和母亲一起分享喜悦和快乐,也体现了乡邻们的淳朴与盛情。

短短的几句话,馋嘴的、可爱的“我”跃然纸上,形神毕肖,而淳朴的乡情氤氲开来,成为“我”这个形象的背景气氛。

生:“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文章中“偷偷”写出酒的诱惑力之大;满足自己贪吃欲望又巧妙地遵守母亲充满慈爱的告诫。“偷”出一份“母女情”。

生:“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端着、闻着写出了舍不得喝,摔倒了也舍不得扔掉,小花猫都醉了。醉出了一份成长的乐趣,醉出了我和小花猫对快乐的分享。春酒本身已不值得珍惜了,珍贵的是春酒已经酿出一份生活的美好和回忆。

【设计意图】没有比从生活经历中去体会文中“我”的童真、童趣更恰当的了。学生在快乐、融洽的氛围中各自谈着自己的经历,似乎文中的孩子成了自己,自己就是文中那个可爱的孩子了,谁又能分清呢?可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能很好地解决现代中学生和文中“我”的距离。

【突出特点】语文教学,要回归文本,回归生活。应该做到“天然去雕饰”,去咬文嚼字,去析词品句,走入作品深处。这一环节就把握这一核心理念,运用多样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咬文嚼字,析词品句中来。品出热情,析出灵感,解决学生害怕、羞涩的心理,去生活中寻找,在体验中交流,真正融入文本。

师:说得太好了。你们有类似的经历吗?

生:有,小时候有人到我们那里来照相,妈妈就叫我赶快去照。当时,我手里拿着一个烤红薯,听到妈妈的呼唤后,我就把烤红薯放在裤兜里,欢喜地跑出去。结果在跨门槛时摔了一跌,人一下子就扑了出去,烤红薯压扁了,裤子也弄脏了。结果照了个哭笑不得的相。

师:真富有情趣,活脱脱“地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就展现出来了。

生:“大家喝了……不沾唇的。”母亲既得意又不好意思。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刻画,将母亲的善良、勤劳、心灵手巧呈现出来。乡亲不仅品出春酒的香醇,也品出了母亲的美好品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也读出了乡民的纯朴、热情。

在分析“我”这个形象的时候,母亲的美好品质也自然地把握了。

(四)调动积累 深化情感

生活是语文课堂的源泉,在做到走入文本的同时,更要丰富学生的内涵,增加语文的文字魅力,让美时刻围绕在学生周围,感受语文的诗情画意。

师:大家说得真好,的确,我们品出了意蕴,品出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文章结尾部分有这样的句子:“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迷恋的是难以再演绎的人情味啊。让我想起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真是他乡明月不是月,这种情感是自私的专有的。这让我想起了席慕容《乡愁》中的两句诗:“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升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我们深深感受到琦君在春酒中挥之不去的感伤。

她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老师将这篇美文浓缩成一首诗,让我们再次走入其中,共同感受吧。

小时侯/过年是一杯甜甜的春酒/酒中浸润着我的幸福与娇羞/长大后/回忆是一杯苦涩的春酒/酒杯满载着我悠悠的情与愁/而如今/到哪里去找我家乡的春酒/清清的/香香的/沾着母亲味道的/哪怕是一指甲缝的春酒啊!(师生共诵读。)

【设计意图】创作在于激励,教学中教师的示范的作用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浓缩文章是对美的理解和感悟。本环节的设置重在引导学生感悟,培养鉴赏美、创造美,激情的培养为下面学生的创作做好铺垫。

【突出特点】诗文的引入和作者创作情感的呈现实质上是加强学生对思乡情绪的认同,同时将学生的情感和文中作者的情感相融合在一起。情感得到了引导,思想得到了过滤和提升。

师:老师还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

生:快乐,因为在她的记忆深处,故乡的一切美好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不快乐因为这是作者对美好的乡土文化、乡中人情、温馨童年的回忆,只能存在精神层面,那样的美好再也找不到了。那只是她心灵向往的故乡。她有美好的回忆,但同时也有一些遗憾。

(五)创作悟情

(精心醅制,酿造春酒——醉心造佳酿,情温还旧香。)

语文的功用意在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了解感悟之后,要将自己的内在情感化作优美的文字,展现出来,信心的到增强,兴趣得到培养,情感得到熏陶。

师:那就让我们帮助作者再精心醅制,酿造一壶真正的春酒吧。让我们以一个家乡人的身份写几句话,送给琦君,来慰藉她的思乡之苦。(可以写几句诗文,也可以写散文片断,都可以。)

学生创作——呈现——欣赏——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语文课上学什么、探究什么,这在本课的教学中显得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诗情的学习中想去说想去写。这个迁移活动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学生既巩固了以往知识,又扩大了知识面,同时还升华了课文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突出特点】实践是成果的最好呈现。学生在情感达到一定饱和度后,也须要迸发和宣泄,教师提供这样的平台,可以让学生展示,在展现中肯定自己,成就自己。

(六)小结

师: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濛。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我们。逝去的一切是多么清晰而美好地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招摇,撩惹起多少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那么,作为读者,我们该如何面对那逝去的时光呢?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美好的回忆吧!

【设计意图】结尾升华尤为重要,这就像一篇好的篇章结尾,让学生回味无穷。同时激发学习新的篇章动力。其实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在哪里,我觉得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文本,学会驾驭课堂,学会咬文嚼字等等,这样我们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学会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课后的写作练习有助于学生将情感进一步升华。

语文源于生活,源于对美的欣赏与热爱。知美、鉴美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功,而这一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挖掘内心对美的需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思想束缚,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将语文的触角延伸开来。这样的课也必堂将充满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春酒故乡情感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美食里深藏着爱与感恩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小回春酒帮你赚大钱45岁残疾大哥卖回春酒一年赚一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