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案留给教育的思考

2012-08-15 00:54潘忠诚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药家家长学校

潘忠诚

(承德广播电视大学 政法系,河北 承德 067000)

药家鑫案留给教育的思考

潘忠诚

(承德广播电视大学 政法系,河北 承德 067000)

药家鑫案表明我国的某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一些人的自我教育存在着值得重视的问题。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家长要学习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每个成年人要有“社会环保”意识,有学习能力的人要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

药家鑫案;教育;教育理念

随着药家鑫被执行死刑,此案成为了历史。但是,关于此案的思考却不应该停止。药家鑫和张妙的离去,导致三个家庭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悲剧发生?药家鑫的父母在反思,我们也在反思,全社会都应该深刻反思。

一、家庭教育的错位

药家鑫被执行后,他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俩口子在反思……但是我觉得我想不出我们错在哪了。难道对孩子严也是错?”。

(一)缺乏情商的培养和心理素质教育是悲剧的重要因素

药家鑫的父母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其父是山西农村人,靠自己的勤奋学习而成为衣食无忧的城里人。他深知农村人生活的不易,深知要想改变命运必须通过刻苦学习。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是他的片面教育方法已被证明不符合潮流。当前的开放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这要求我们只有具备良好的情商,才能妥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教育,如果忽视了情商和人格,孩子以后必然会难以协调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必然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必然难以融入社会。药家鑫从小就被要求长时间练琴,很少出去和小朋友玩,练琴中出点差错都要挨打。显然,药家鑫的情商从小就没有得到培养,从小家长就没有意识到他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埋下了隐患。

(二)药家鑫父亲不分是非的管教方式是悲剧的直接因素

据药家鑫的母亲说,药小的时候“凡是出去跟小朋友玩,只要打架了,不管谁对谁错,他回来肯定挨骂。”在学校里曾经有个男同学要求药家鑫背他,不背就要给一元钱。学校通知家长来处理这件事,药父当时的态度是:那就让他背吧。也许药家鑫父亲的初衷是男人从小就要学会“忍”。但是不分是非、有损人格、超出心理承受极限的“忍”还是值得商榷的。如果家长一味要求孩子无条件“忍”,若孩子没有宣泄渠道的话长期下来就必然形成心理问题。这样,在孩子表面上不得不服从的背后就隐藏着严重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总有一天要寻找突破口。

药家鑫父亲有意无意的侮辱也加剧着孩子的心理问题。据报道,药父还曾经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长的这么丑,不会有人喜欢你的!诸如此类的话肯定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缺乏成功的体验就容易变得自卑、胆小、懦弱。在张妙事件中,药家鑫不敢面对现实,为了掩盖自己犯下的错,做出了极端的举动。药家鑫之所以临终时候能把父亲的这番话讲出来,足以证明当时给孩子心理的打击是多么的沉重!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孩子的心理怎么会不扭曲、人格怎么会不发生变异啊?所以说,凡是问题孩子,肯定能够从家庭中找到原因。药家鑫的父亲说:“其实我心里是很喜欢他的,对他的表现是很满意的。”是啊,天下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啊!问题是爱的方式必须正确。在某种程度上说药家鑫是“不会爱”的父母的牺牲品!

二、学校教育的漏洞

现在的学校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存在着“重智轻德”的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从上小学开始,一些老师和家长就开始要求学生背答案。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就丧失了自己的思想和学习的兴趣,性情也变得怪异。到了中学,分数更是成了左右孩子生活全部的东西。在不少老师和家长眼里,分数成了评判一个孩子的唯一尺度。如果我们把学生当“人”来教育的话,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现在不少中学的教育工作者用“语数外”挤压素质教育,不少大学的教育工作者用专业课挤压素质教育。于是,本该是鲜活的教育却变成了毫无生机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被塑造成了一台台冰冷的机器。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就可想而知。毛主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进一步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可是我们的教育却不知何时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缺少法制观念,造成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遇到问题不知道用法律的方式来解决。遇到心理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化解,于是导致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非理性错误。

三、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和不良现象也是一种 “教育”,药家鑫也是社会不良信息的牺牲品。现代社会由于有了互联网,各种信息、各种思想像潮水一样冲击人们的头脑。真是鱼龙混杂,良莠难辨!这极大地考验着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对这些孩子来讲,真是步步惊心,危险重重。笔者在互联网上就亲眼看见这样的话:碾死比碾伤划算。药家鑫不知还从哪里听来了“农村人难缠”的话。为了不让农村人“纠缠”自己和家人,于是他采取了极端残忍的方法。那些传播非理性方法解决问题的人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敢做,但是没有辨别能力的信息接受者却懵懵懂懂的去做了,天真的孩子为不负责任乱讲的人买了单。

当前,社会上的不良信息、不良思想和不正之风很多,对青少年的腐蚀很大。因此,对青少年的正面教育就显得更加迫切,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比如特权现象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大行其道使不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深受其害,一旦有了条件便纷纷仿效。比如,河北大学校园交通肇事案中的李启铭以及北京肇事车主殴打被害人案中的李天一。

四、自我教育的迷失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药家鑫已经是成年人,而且作为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讲,更应该具备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他表现出的却是零道德。虽然家庭教育留给他很大的创伤,但是你还存在于学校和社会中,完全可以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平台化解心理阴影。这需要你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他却没有这样做。他的业余时间没有用来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仅仅是用来搞家教赚钱了,原本的缺陷没有及时得到弥补。由于思想理论水平低,导致他只看到社会的表面现象,看不到社会的本质,看不到社会发展的主流,因此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药家鑫的问题绝不是三天两天形成的,可以说是长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因为在他身上看不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子。

五、几点建议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

1.要改变重“智”轻“德”的观念。目前不少家长仍然仅仅把学习成绩做为评价的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忽略孩子品德的培养,他们并没有在药家鑫案中吸取经验教训。前不久,笔者在等候公交车时亲耳听到一位年轻妇女告诫自己的孩子要上车抢座。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家长不知晓智商和情商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缺少任何一个都是走不远的。可能有的家长认为,学习阶段,先解决“智”的问题,“德”的问题以后再解决。他们不懂得“红”与“专”的辩证法。他们没有看到“红”与“专”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不懂得“红”可以极大地促进自己的“专”,也可以极大地制约自己的“专”。一个思想品德有问题的人是不可能专注于自己的“专”,或者虽有一定的“专”却因为违法乱纪而早早断送自己的前程。

2.要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有的家长虽然明白上述道理,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同样导致效果不佳。首先,教育孩子是门学问,需要特别学习,包括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朴素观念与文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相容。一是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会导致孩子出现双重人格。二是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而棍棒导致的压抑性格很难适应这种需要。三是导致逆反心理的加重,使孩子做出极端举动。其次,向他人虚心请教,他人成功的案例可以为我们参考。当然还得需要和自己的情况结合起来,找出适合自己孩子和家庭特点的办法来。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需要家长有耐心。

3.教育孩子的根本原则是尊重。一些学者谈到了教育孩子的原则:体贴、包容、尊重、赏识等。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这一点不仅仅应该是成年人之间交往的根本原则也应该是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根本原则。(1)尊重孩子就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而应该把他当做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与你平等的个体来看待。在尊重的框架下就容易有包容和赏识,孩子就容易自信,心理就不容易出现问题。(2)尊重不是放纵。放纵是放而不管,看着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置之不理。而尊重的要求是,当孩子出现问题的苗头时要及时制止并且朝好的方向正确引导。

(二)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现在,社会上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往往单纯看它的升学率,而升学率又和学校教职员工的待遇捆绑在一起,这实质上是不正常的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完善对学校的考核机制,在考虑指标时,在看升学率的同时,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看该所学校的毕业生十几年、几十年后的成就,从而给予学校一个合理的评价。

学校的管理者需要有长远意识、全局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对家长和孩子高度负责的意识。要切实改变“短腿”教育的毛病,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就要真正重视起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备这些方面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就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原则,还给孩子真正的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孩子的天性得到真正释放、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健康、快乐的发展。

(三)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平台

净化社会环境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环境和每个人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每个人都有维护的责任。马克思在谈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时有句名言: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这告诉我们,人虽然是环境的产物但是可以改变环境。青少年的身上折射着社会的影子,我们给青少年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将来某一天青少年就可能还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已经被历史证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必须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共识。要净化社会环境,政府就要堵塞“黄、赌、毒”漏洞,要净化互联网,要开辟法制热线和心理健康热线,全天侯为群众服务。文化工作者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引导青少年,净化社会环境,要求每个成年人一定要树立“社会环保”意识,自觉创造和维护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我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思想教育青少年,在青少年面前要谨言慎行,要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

当前社会由于处于转型期而变得非常复杂,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以及各种性质暂时不明的思想以各种形式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在这种复杂社会形势下要提高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和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唯一科学的理论,我们的工作,凡是做对了的,都是符合马列主义的;凡是做错了的,都是违背马列主义的。因此,有一定学习能力的人都要学习它。学习马列主义,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还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它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它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它们必须占领我们思想的制高点,否则我们必然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药家鑫案非常典型,它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很多,它让我们时时敲响警钟,告诫我们一定要吸取这血的教训!

[1]中国网络电视台.柴静专访药家鑫案双方父母.[EB/OL]. 2011.08.15.[2011.11.10]http://news.cntu.cn

G775

A

2095-3763(2012)02-0087-03

2012-04-18

潘忠诚(1966-),男,广西陆川人,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政法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药家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药家鑫案:大学城外的血案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个案裁判的论证和接受——对药家鑫案的反思
药家鑫VS张妙张显和孔庆东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