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教模式在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启示与探索

2012-08-15 00:48赵智锋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教学法物流职业

赵智锋,施 华

(1.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上海东洲罗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0949)

德国职教模式在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启示与探索

赵智锋1,施 华2

(1.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上海东洲罗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0949)

德国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制度,行动导向教学法充分展示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魅力。运用德国的职教模式尤其是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指导学校专业改革和教学实践,是专业教师赴外学习的初衷与目的。

职业教育;双元制;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

一、赴德学习的基本情况与收获

今年暑期,我们远赴德国埃森——北莱茵职业培训中心进行研修学习,短短的20多天时间的学习,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准备充分,集学前、学中、学后教育于一体。出访前学院进行专题培训,印发了《学习守则》,每名成员上交了研修选题,明确了学习任务、纪律规定、作息时间、生活常识等具体要求。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严守各项规定,确保学习效果与质量。回国后,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并按时上交预期成果资料。

二是内容丰富,分职教理论、建筑规则、设备操作等专题进行。我们较系统地学习了德国的职教思想、建筑业及铁路线路的测量方法、职业工作的安全常识、施工机器的具体操作等内容。

三是形式多样,寓教于理论学习、参观访问、现场作业之中。学习活动基本遵循项目教学法,既有课堂上的理论阐讲,又有教育场馆中的参观学习,更多的则是实训基地里的实际作业。尤其是在作业中,以小组为项目单位,真刀实枪,时而头顶烈日,时而冒雨工作,若项目任务没有完成,舍不得由于天气原因而放弃作业的那种执着,确实令人忘怀。

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德国源于实务精神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朴素的生活作风、条理的社会秩序、平实的物价水平、乐业的职业精神、安逸的社会环境等不得不让人由衷的感慨。尤其对在这种环境下推进的高达75%的公民自豪接受的职业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在取得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或者由职业学校为学生介绍培训的企业。受培训者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即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双元制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一)教育思想的务实性。教育思想指的是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这一思想层面的两个重点在于“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即双元制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元制强调的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而不是其他什么“基础教育”和“晋升教育”,这一思想层面为双元制宏观上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实施的法制性。双元制是一种制度,实质是国家立法、双方遵循、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进行职教立法,将职业教育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双方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等。企业为学生提供培训岗位会获得国家税收方面的减免。这一切均使双元制的“机制层面”更为健全、完善,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德国是16个州联邦制国家,每州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为使职校培养的人才达到国家通用,职校的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都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技工。

(三)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从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系列关键能力。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为达到“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课程结构的适应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实施上的双元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课程管理的开放性,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效性等,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为双元制能力本位的实现并为现代化企业培养适应人才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及特点

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德国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教学模式。行为导向教学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行动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培养全面的为能力为目标,倡导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运用手、心、脑等全面学习,在专业技能、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均衡发展。其策略主张师生的双向互动,整个教学需要师生积极的参与投入。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如下教学方法:

(一)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模拟现场(或仿真现场)环境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法。工科类职业学校一般在校内设置模拟实训基地进行;文科类职业学校一般在校内建立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进行。教师在模拟现场教学中对学生做启发、解答和设问的工作。模拟职业或岗位训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练习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抽测评价的机会,且成本较低。

(二)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如建设工程中的单位工程或分项工程),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方案可行性分析、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都由学生分组(或分工)负责,而教师在过程中进行观察、督促、进程控制和最终优秀项目剖析。学生通过对该项目的操作及优秀项目剖析,可以了解和把握整个项目过程及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方法。

(三)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以达到为今后择业做准备目的的教学法。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教师在过程中起引导、质疑提问和纠正的作用。该教学法可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能力。

(四)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教师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或过程结束时给出相对合理和恰当的“角色”评价及较好的“角色”内涵分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其中项目教学法是目前在德国比较推崇的一种常用方法。项目教学法通常分为5个教学阶段: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估,归纳或成果应用。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下达某项任务,小组集体制订完成该项目的计划并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由教师指点解决途径,但不包办代替解决。项目完成后,学生自己做出总结,教师予以评价。

项目教学法具有如下独特之处:

一是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协作。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切磋。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

二是全面多维的检查评估,增强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坚持将个人自评、同学相评、教师评价纳入完成项目任务的诸多重要环节中,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也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及综合能力。

三是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推动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既掌握了技能,还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三、物流教改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运用德国的职教模式尤其是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指导我校专业改革和教学实践,是我们专业教师赴外学习的初衷与目的。我们物流管理专业先后有3名教师分两批赴德学习,并将所学结合我校实际,顺利地运用到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教学实践中。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以企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抓手,先后走访了仓储、运输、零售物流、工程物流等不同类型企业10家,对相关毕业生进行了跟踪回访,还参观学习了同类型院校10余所。通过调研,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我们遵循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来开发课程体系,联手企业开展专业调研,结合职业标准,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对知识与技能进行重组,确定课程目标,制定专业课程标准,从教学设计、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资源库等方面全面开发课程。

在培养目标指导下,将课程结构细化为12门公共基础课程,12门一般专业课程,5门专业核心课程,11门实践技能课程,5门素质拓展课程。并对每个学习领域明确其学习目标和知识、技能、素质能力的要求。

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源于企业实际和职业标准,更加科学、实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试点改革教学方法。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依托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贯彻和落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以有效的教学设计、师资条件、教学资源为基础。为了有效实施贯彻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我们以《物流设施设备运用》课程为试点,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进行教改实施的试点与突破。

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为设计模式,开发方式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指导下,校企合作的开发方式,在开发的过程中,按照物流作业工作过程的“六步法”进行开发实施,自始至终突出了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以岗位需求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选择项目载体,以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细化教学内容。

经过初步试点,该课程将同样60学时的原来以理论讲授为主(讲授48学时,实验12学时),转变为目前的以实践动手为主(讲授26学时,技能34学时);将过去的理论灌输教学,转变为目前的行动导向教学;将过去的章节式教学,转变为目前的项目式教学;将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教学目标——理论讲授——教师演示——课程小结——课程训练”的固化模式,转变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任务——资讯(初识设备、设备认知、设备分类)——计划——检查与实施(设备使用)——考核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

(三)抓紧编写配套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素材,是实施教学的主要蓝本。为了有效实施教学方案,我们教学团队先后主编、副主编、主审专业教材8本,其中1本晋升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目前,已完稿并于年内出版的教材有3本。这些教材都是在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来编写的教改配套教材。

正在使用中的《物流设施设备运用》一书具有鲜明特点:一是坚持就业导向。我们先后赴诸多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了大量调研,,从而瞄准物流管理相关就业群,准确定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方向,真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找岗位、在岗位上练技能、以技能谋就业、以思维求发展。二是源于物流企业。经过课改实践与多次研讨,我们绘制了物流中心的一般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模型图,收集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对该组织结构中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40个岗位的281项岗位职责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一般物流中心物流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72项,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物流管理专业的行动领域13个,最后将这些工作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本教材就是其中之一。三是基于工作过程。本教材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分单元项目来进行,每一项目按照“项目任务——初识设备——设备认知——设备分类——设备使用——考核评价”的主线,围绕工作任务,将常见设备的名称、特点、分类、图形、选型、使用等“必须够用的理论”与“基本技能与操作”进行系统地介绍。四是表述图文并茂。教材以物流活动的主要职能为依据,精选了主要物流设备的名称、分类、图形、工作特点、使用范围等与物流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点,省略了过去教材中较重篇幅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等内容,增加了设备操作方面的内容。而且在行文中,将设备分类、使用范围、设备操作、打分考核等都基本上表格化,并配以丰富的图示。基本做到了教材结构“模块化”、理论实践“一体化”,图文表述“形象化”。

(四)着力改善实训条件。

实施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需要以足够、配套的实训条件为基础。学校先后投资88万多元建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实训室一(物流仓储与配送实训室)和物流实训室二(物流虚拟实训室)及综合超市等,可以完成3项物流软件模拟、6项设备硬件的实训。在国家示范建设的过程中,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急需,今年暑期又添置了1套教学软件和1台电平叉车。

经过挖潜与开发,目前可开出的物流采购、运输、仓储配送、报关、连锁经营、设施设备使用等技能训练的项目有10项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另有9项在以企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载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中进行,基本上能够达到教学需要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校内实训室中成功举行了首次“现代物流—储配实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竞赛方案拟定了一整套与现场作业接近,又能反映现代物流特点的比赛项目,确定“现代物流—储配实操”的比赛主题,融入库作业、出库作业、配货分拣、配送作业四大项于一体,在内容上既遵循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的基本要求,又涵盖了物流专业所有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考察了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实施中既有规定方案的执行,又有实施中技术策略的自选,考察了选手设计方案的能力;在操作上既有系统软件的机上操作,又有物流设备的实际运用,考察了选手的实操水平;在比赛中以5人组成的团队参赛,每个团队大致设队长、信息员、理货员、设备员等工作岗位,在四大项作业中,基本做到分工负责,考察了选手的安全生产、团队协作精神。这充分体现了挖潜与开发后我们实训条件的现场满足性与系统配套性。

在德国的学习是短暂的,但德国给我们的印象,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对我们的指导却是长远的。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恳请同仁批评指正。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规划教材建设[C].北京: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规划教材建设研讨会,2008-11.

[3]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

[4]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

The Inspir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in China's 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ing

ZHAO Zhi-feng1,SHIHua2
(1.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Wuhan Hubei,430205;2.ShangHai DongZhou Lawton Telecom Technologies Co.,Ltd,Shanghai,200949)

The driving force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economy is in the top level of the world.The dual system is importa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It is action-oriented approach that demon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dual system in vocational education.How to us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Germany and especially action-oriented mode to guide professional reform and teaching practice is the purpose of a professional teacher who studies abroad.

vocational education;dual system;action-oriented;project teaching method

G71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3974(2012)02-0004-04

2012-03-11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改中的应用研究》(2011B478)成果之一

赵智锋(1974-),男,工程硕士,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咨询与规划、企业文化与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法物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职业写作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我爱的职业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