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神经电生理检查分析

2012-08-15 00:45邹艺刘英李素荣胥勋成羊洁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肌电图患侧传导

邹艺,刘英,李素荣,胥勋成,羊洁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0072)

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神经电生理检查分析

邹艺,刘英,李素荣,胥勋成,羊洁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0072)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H反射检测。结果患者EMG、MCV、SCV、H反射的异常率分别为91.4%、67.2%、46.6%、70.7%。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能早期定位神经根病损的范围,判断程度和预后,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电生理学;神经传导;H反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导致腰骶神经根压迫的最常见原因。影像学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形态学方面的依据,而神经电生理检查则能揭示神经根的功能状态。现将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电生理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本实验室正常值作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均为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男38例,女20例;年龄19~76岁,平均47.8岁;病程20天至21年,以3~10年者居多。58例均经CT确诊,其中L3、4椎间盘突出2例,L4、5椎间盘突出29例,L5、S1椎间盘突出20例,大于2个节段突出7例。48例为单侧型,10例为中央型。

1.2 检测方法采用丹麦产Keypoint Worktation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①肌电图(EMG):采用同心针电极检测胫前肌、腓肠肌、股四头肌内侧头等肌肉,观察静息时自发电位、轻力收缩时时限、大力收缩时的募集情况;②用表面电极检测胫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及H反射。检查室内保持约25℃的室温,皮温在30℃以上。

2 结果

2.1 EMG检测结果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检测174块肌肉。其中异常159块,异常率为91.4%,主要表现为肌肉松弛时可见纤颤、束颤电位及正锐波;轻力收缩时平均时限增宽,多相波增多;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

2.2 运动传导检测结果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检测232条运动神经,MCV减慢83条,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明显降低67条(其中有15条仅表现为运动神经动作电位降低),运动末梢潜伏期延长6条,异常率为67.2%。

2.3 感觉传导检测结果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检测116条感觉神经,SCV减慢26条,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明显降低28条,异常率为46.6%。

2.4 H反射检测结果H反射患侧未引出有3例,患侧潜伏期延长有16例,患侧H/M比值>1有1例,振幅较对侧降低50%以上有18例,传导速度减慢3例,异常率为70.7%。

3 讨论

EMG检查对于确定神经根压迫症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价值。腰椎间盘突出的最常见类型是向后外侧方突出,造成腰骶神经根受压、牵拉和紧张[1]。病例组CT检查阳性患者其病变节段多在相对应的神经支配的肌肉中,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呈根性分布。例如L4、5椎间盘突出主要在患侧的胫前肌、腓肠肌异常;L5、S1椎间盘突出主要在患侧的腓肠肌异常。中央型突出则在双侧或相邻的下一节段支配的肌肉中同时有异常发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有:①椎间盘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弱,而所承受的挤压力和劳损却较大[2];②长期慢性劳损,均可导致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3]。其好发部位主要在L4~L5及L5~S1之间。临床表现是压迫神经根所分布区的疼痛和其感觉、运动障碍,而且因下肢上抬或其它牵拉神经根动作而使症状加重。应用EMG检查操作简便,对患者无损伤及不良反应,可反复检查,且阳性诊断率高,故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较好的诊断指标。尤其对某些不能造影的神经根损伤病例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坐骨神经痛最常见和直接的原因。由于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压迫,可导致神经局部缺血,血-神经屏障被破坏,微循环障碍而使神经内水肿,形成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及神经传导阻滞。随着神经受压时间的延长,受压程度的增强,可加重神经局部的缺血,神经纤维的损伤程度也随之加重,最终导致神经纤维的变性与功能缺失。因此,通过对MCV值的检测与MUP值的分析,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地了解神经的受压、损伤程度,为腰椎疾患所致坐骨神经痛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也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便利,并可判断治疗效果的优良与否。

H反射是电刺激胫神经冲动由感觉纤维传入脊髓,再触发前角运动神经元引起肌肉收缩的单突触反射[4]。在本组L5、S1椎间盘突出病例的检测中可观察到患侧H反射较健侧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甚至诱发不出H波。由于椎间盘突出往往使脊神经腹侧根和背侧根都可能累及,因而H反射对判定S1神经根受损是一最敏感的指标,在病情的早期即可表现出异常。综合电生理检查能对神经根病损早期作出定位诊断,帮助推断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以及了解功能障碍的范围、阶段、程度和预后。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213.

[2]陈泽,曾德清,万仲贤,等.臭氧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4):56-57.

[3]陈君长.骨科诱发电位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62-263.

[4]刘磊,岳文浩.神经肌电图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9-157.

The analysi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nerve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ZOU Yi,LIU Ying,LI Su-rong,XU Xun-cheng,YANG Jie

R681.53;R741.044

B

1672-6170(2012)05-0201-02

2012-04-21;

2012-05-21)

猜你喜欢
肌电图患侧传导
更 正
神奇的骨传导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