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辩论赛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2-08-15 00:48严朝阳
关键词:辩题辩论赛基本原理

严朝阳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的全部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把辩论赛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这是我们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探索。为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阐述课堂辩论赛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一、课堂辩论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开展课堂辩论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课堂辩论赛要求学生在辩论中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只有这样才能在辩论中得到评委和观众的认可。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必须做足功课,积极主动地去收集材料,构建合理的逻辑框架,选择合适的理论做依据进行论证。比赛争胜的心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其次,课堂辩论比赛虽然很激烈,但和简单的课堂讲授相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和谐宽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能围绕辩题比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第二,开展课堂辩论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理论很枯燥,不喜欢学理论,甚至对理论有一种反感情绪。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这是搞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基本前提。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毫无兴趣的人,怎么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呢?课堂辩论赛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辩论过程就是不断“讲理”的过程。学生要想在课堂辩论中得到评委和观众的首肯,必须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理论框架,并且要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辩题,就迫使学生努力自觉地去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辩论双方的理论框架,这就使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第三,开展课堂辩论赛有利于学生课外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过去,多数学生课后就把教材一扔,根本忘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除了上课以外,根本不看教材,甚至不少学生到考试的时候,课本都还是新的。在开展课堂辩论后,学生在课外也会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因为一场辩论赛的准备是个比较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虽然一场比赛打下来不过30分钟左右,但从材料的收集到理论框架的构建,从寻找理论支撑到建立逻辑框架,从理论材料的准备到模拟辩论,这些工作都是在课外进行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开展课堂辩论赛会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进行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虽然课堂辩论会占用一些教学学时,但在课外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学时。

第四,课堂辩论赛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喜欢唱“独角戏”,教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但学生却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不少学生甚至对这种“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反感,以至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产生了逆反心理。在教学中引入课堂辩论,就彻底摈弃了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在整个课堂辩论赛中,不仅有正反双方的场上交流,双方辩手和场下同学的交流,而且还有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和辩手及场下同学的交流,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促进了师生之间平等、民主风气的形成,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组织课堂辩论赛应注意的原则

1.精选辩题

在进行课堂辩论赛时,辩题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选好一个辩题是课堂辩论成功的一半,辩题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可辩性。和一般的辩论赛一样,课堂辩论赛的辩题也是把一个正确的、合理的、公认的甚至中庸的观点提取出来,然后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推到极致,变成两个极鲜明、针对性极强的观点,从而为课堂辩论提供论战的空间。比如,反腐倡廉既要自律又要他律,把这个观点推向极致就成了正反双方的观点:“反腐倡廉主要靠自律”和“反腐倡廉主要靠他律”。也有一些辩论,正反双方所持的观点都是人们所理解的,即正反双方都可以找到一定的社会基础,只是人们长期以来各置一词,没有得出最终的结论。如“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类辩题也给辩论双方提供了较大的辩论空间。一个可辩的、有较大辩论空间的辩题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方面才能,也使辩论赛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二是时代性。辩题要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社会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并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它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深入研究并回答重大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也要求我们帮助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课堂辩论的辩题的设计就要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就曾经设计“‘人肉搜索’应该/不应该禁止”、“明星代言应该/不应该承担连带责任”、“社会应该/不应该鼓励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等问题进行辩论,学生辩论得非常热烈。

三是哲理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课堂辩论的辩题要和我们所讲授的原理有一定的联系——或者辩题本身就是某些基本的哲学经济学问题的争论,或者辩题可以用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来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兴趣。比如“真理是否越辩越明”涉及真理的本质及形成、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真理的检验标准等问题。当学生就这个辩题进行深入分析后也就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真理观这部分有了基本的了解。再比如,结合“环境保护应以人/自然为本”,正方可能会提出生存危机,认为环保要保证人的生存不受影响。反方可能会强调,在发展层面环保要保证人能够适当地利用资源,推动科技进步,以保证人类更好地发展。而不能因为保护自然而放弃使科技进步等等。这个辩题的辩论就是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合理组织辩论队

根据我们组织课堂辩论赛的经验教训,教师在组织课堂辩论的辩论队伍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学生参与的广泛性。辩论队的组织要体现参与的广泛性,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不要把辩论变成少数人的游戏。如果只是少数人参加辩论,多数同学沦为看客,就起不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在大学里,一次课有2个学时,一般可以打三场比赛,这就有6支队伍。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到这6支队伍里面。这样按照一般的辩论赛模式,一个班级就有24个同学参加比赛,如果突破一般辩论赛的模式,辩论双方安排更多的辩手上场,就可以有更多的同学参加辩论。其他的同学虽然没有参加比赛,但都要参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参加他们自己小组内部的模拟辩论。

第二,辩论比赛的竞争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把有一定辩论基础、口才较好和理论思维能力相对较强的同学分配到不同的队伍中,增强队伍之间的对抗性。防止辩论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如果这样的话,一方面会使对这个辩题的讨论不充分,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把握,另一方面会损害部分同学参加比赛的热情与积极性,不利于以后比赛的组织。

3.教师准确点评

教师对课堂辩论赛的点评一般从这样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剖析辩题。要对辩题进行仔细的分析,评析辩论双方对概念的把握是否内涵外延明确,是否从运动、变化、发展历史的观点去界定概念。对辩题的背景知识是否清楚把握,对理论的阐述与运用是否正确到位。这一点是课堂辩论点评的关键所在。

二是分析逻辑框架。进行辩论时,论战双方都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和客观事实作为维护自己立场的依据,而这些理论和事实需要用一定的逻辑框架进行整理与组织。虽然辩论双方可能维护的都是一个片面立场,在逻辑上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但是,一个合理的逻辑框架是一场辩论赛取得胜利的关键。点评逻辑框架,就是要看双方在逻辑上是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各分论点之间是否有逻辑关系,是否围绕辩题进行辩论等。

三是点评其他辩论技巧。比如,辩题对辩论双方的利弊,自由辩论战场的设计与转换,辩论语言是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否恰当表现幽默感,辩论双方的辩德与辩风等。

总的来讲,课堂辩论赛的点评和辩论赛的点评不一样,一般辩论赛更侧重对辩论技巧和辩论语言的评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的辩论更强调对辩题理论分析的点评。

三、进行课堂辩论赛的几点体会

第一,课堂辩论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课堂辩论是个庞大的工程。从辩题的选择到辩论队的组织,再到课堂辩论的具体进行,教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如何选择辩题,如何点评比赛,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外,教师还要有一定的辩论知识与辩论技巧。

第二,课堂辩论的组织好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首先,如何保证多数同学参与,这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现在不少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只想参加比赛,而不愿意参加资料收集、辩词写作、自由辩论准备等一系列的赛前准备活动,教师必须想办法让更多的同学参加赛前准备,毕竟真正上场参与比赛的只是少数同学。其次,课堂辩论能否获得成功,教师课堂的组织也很重要。过于宽松会使课堂混乱,完全变成了一场游戏,浪费了宝贵的课时。而管得太严,又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尽管我们进行的只是课堂辩论,也要按照正式辩论赛的程序和规范来组织比赛。

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90后”的青年大学生,他们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思维活跃、目标明确。他们也有着追求真理、关注社会、完善自我的强烈要求。课堂辩论这一教学方式正是适应了“90后”大学生的这一特点,为他们张扬个性、表现自己、追求真理、提高素质提供了一个活动的舞台。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多在理论思维、临场反应、语言表达等方面肯定学生,使他们在辩论中切实体会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用好它的甜头,这样才会受到“90后”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1]赵继伟.论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的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2]丁秋玲.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孝感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辩题辩论赛基本原理
有力的反驳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军科辩论赛之枪枪对决
辩论赛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英国议会制辩论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